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副本.pdf
《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副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副本.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iO2 光催化反应机理-副本 TiO 光催化反应机理 2 光催化反应基本途径 当能量大于 TiO 禁带宽度的光照射半导体时,光激发电子跃迁到导带,形成导带 2 电子(矿),同时在价带留下空穴(矿)。由于半导体能带的不连续性,电子和空穴的寿命较长,它们能够在电场作用下或通过扩散的方式运动,与吸附在半导体催化剂粒子表面上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者被表面晶格缺陷俘获。空穴和电子在催化剂粒子内部或表面也可能直接复合。空穴能够同吸附在催化剂粒子表面的OH 或 HO 发生作用生成 HO?。HO?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粒子,能够无选择地氧化2 多种有机物并使之矿化,通常认为是光催化反应体系中主要的氧化剂。光生
2、电子-也能够与 O 发生作用生成 HO?和 O?等活性氧类,这些活性氧自由基也能参与氧 222 化还原反应。该过程如图1(a)所示,可用如下反应式表示:+HO?能与电子给体作用,将之氧化,矿能够与电子受体作用将之还原,同时h也能够直接与有机物作用将之氧化:光催化反应的量子效率?低(理论上不会超过 20%)是其难以实用化的最为关键因素之一。光催化反应的量子效率取决于载流子的复合几率,载流子复合过程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载流子在催化剂表面的俘获过程和表面电荷迁移过程。增加载流子的俘获或提高表面电荷迁移速率能够抑制电荷载流子复合,增加光催-9 化反应的量子效率。电子和空穴复合的速率很快,在 TiO2
3、 表面其速率在10s 以-7-8 内,而载流子被俘获的速率相对较慢,通常在 1010s(Hoffmann,1995)。所以为了有效俘获电子或空穴,俘获剂在催化剂表面的预吸附是十分重要的。催化剂的表面形态、晶粒大小、晶相结构及表面晶格缺陷均会影响载流子复合及电荷迁移过程。如果反应液中存在一些电子受体能够及时与电子作用,通常能够抑制电-3+子空穴的复合,如 Elmorsi(2000)发现溶液中含 10M 的 Ag 时,其光催化效率提高,原因在于 Ag+作为电子受体与电子反应生成金属银,从而减少了空穴(电子对复合的几率。尽管通常认为电子被俘获的过程相对于载流子复合过程要慢得多,但 Joseph(19
4、98)等人发现当光强很弱时,在 ns 时间范围内电子吸收谱主要取决于电子在催化剂表面的俘获,而 fs 至 ps 范围以及 ms 以上时电子吸收谱则取决于载流子的复合,即在 ns 时间尺度电子被俘获的过程相对于电子(空穴复合的过程更具有优势,如果没有空穴俘获剂的存在,数 ms 后仍能测到电子的存在。光催化氧化 反应体系的主要氧化剂究竟是 HO?还是空穴,一直存在争论,许多学者认为 HO?起主要作用(Turchi,1990;Sun,1996;Schwarz,1997)。ESR 研究结果证实了光催化反应中 HO?及一些活性氧自由基的存在(Noda,1993),Mao(1991)等则证实了氯乙烷的降解
5、速率限制步骤是 HO?对 C-H 键的攻击过程。但空穴对有机物的直接氧化作用在适当的情形下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气相反应,空穴的直接氧化可能是其反应的主要途径。不同的情形下空穴与羟基自由基能够同时作用,有时溶液的 pH 值也决定了羟基自由基还是空穴起主要作用(Sun,1995)。Assabane(2000)等研究1,2,4 三羧基安息香酸光催化降解时则认为羟基自由基与空穴的作用是一个互相竞争的过程。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空穴的作用更为重要(Carrway,1994)。如Ishibashi 和 Fujishima(2000)等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 HO?和空-5 穴的量子产率来推测它们在反应中所起的
6、作用,结果发现 HO?的产率为710,-2 空穴的产率为 5.710,由此认为空穴是光催化反应的主要物质。反应机理 对光催化反应发生的位置是在催化剂表面还是溶液中也存在争论。从许多光催化反应动力学符合 Langmuir-Hinshelwood 模式,以及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符合 Langmuir 等温式来看,更有理由认为反应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位置(Elmorsi,2000)。但由于电子受体只有在吸附发生后才能有效与电子作用而抑制载流子复合,那么反应动力学符合 L-H 模式只能说 B 斐 JHO?的生成速率与表面吸附的相关性,而不能充分说明其反应发生的位置在催化剂表面与否。Turchi(19
7、90)等则观察到 HO?在溶液中能扩散几个埃的距离,如果反应的确是由 HO?而不是空穴起决定作用,那么反应的位置应该是在催化剂表面及近表面的溶液附近。Vang(2000)等则由反应物吸附从 50,下降到近于 0,而总反应速率只降了一部分,提出有两条互相独立的反应路径:一为表面反应,另一为溶液反应。对于染料类化合物,还存在由可见光激发而降解的另一条途径,其反应机理与 1 上述有所不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染料化合物吸收光子形成激发单重态(dye*)3 或激发三重态(dye*),激发态的染料分子能够向 TiO 导带注入一个电子而自身生 2-成正碳自由基。注入导带的电子与吸附在 TiO 表面的 O 作
8、用后形成 O?,并进一 222 步形成 HO?等活性氧自由基。这些活性氧类进攻染料正碳自由基,形成羟基化产 2 物,再经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 CO、HO 等无机小分子。该过程见图1(b),22 反应示意如下:Zhao J(1998)和 Liu(1999,2000)等对罗丹明 B 等多种染料化合物进行一系列研究后证实了这一过程。他们用 Pyrex 玻璃滤去 470rim 以下的光为反应光源,由于 470rim 以上的光不能使 Ti02 激发,这样确保反应的完成不是通过 Ti02 的直接激发来进行的。而且他们还发现,当染料褪色以后,即使继续光照,溶液的 COD 也不再降低,由此进一步证明了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iO2 光催化 反应 机理 副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