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鲁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附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1/11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读某城镇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 12 题。1.图例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文化区 2.对、功能区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A.功能区与功能区的界线分明 B.功能区中不具备功能区的功能 C.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 D.功能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读图,完成 34 题。3.该城镇功能区最有可能是()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4.下图中,能较准确地表示该功能区主干道形态的是()读我国某大城市 2010 年城镇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
2、,回答 56 题。用地 类型 商业 住宅 科教文卫体行政 工业 道路等基础设施 休憩及绿化用地 其他 合计 面积(公顷)200 1 300 600 800 1 000 1 800 300 6 000 所占 比重(%)3.4 21.6 10 13.4 16.6 30 5 100 5.根据上表信息推断该项供应计划实施后,最有利于该城市()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2/11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6.上表各项用地中,商业用地最小的主要原因是()A.该城镇以工矿业为主 B.商业活动高度集聚 C.该城镇出现郊区化现象 D.工业占用大量土地 读我国某城
3、镇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 题。7.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OA B.OB C.OC D.OD 8.O 处最可能是()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下图是某城镇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 911 题。9.该城镇的空间结构模式是()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镇模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处是低级住宅区 B.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处是高级住宅区 D.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11 城镇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靠近交通干道 拓展城市范围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 A.B.C.D.12.文化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
4、一个地区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当地域文化作用于消费领域时,也是润物细无声。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人们的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不同。下图是关于地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3/11 北京人偏爱进口的东西 广州人信任港、台 上海人更喜欢国产 北京人有潜在的贵族意识 A.B.C.D.13.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一种独特的习俗:穿“木鞋”。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
5、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14.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15.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吊脚楼 -蒙古包 -窑洞 -四合院 A.B.C.D.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读材料,回答 1617 题。16.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城镇建筑的空
6、间布局 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B.C.D.17.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外向性 开放性 内向性 封闭性 A.B.C.D.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4/11 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19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60.60%,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 8.48 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819 题。18.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我国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B.我国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 C.各地普遍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镇化现象 D.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速
7、度明显减慢 19.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交通拥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鼓励购买私家车 B.合理规划城镇道路 C.取消红绿灯,缩短等待时间 D.植树种草,加强绿化 下图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 2022 题。20.过度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下列国家中过度城镇化最显著的是()A.文莱 B.菲律宾 C.柬埔寨 D.泰国 21.菲律宾的城镇化特点可能造成()A.城镇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大于城镇劳动力增长速度 B.乡村城镇化速度大于大城市扩张速度 C.农村推力作用小于城市拉力作用 D.农业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
8、发挥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泰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可促进城镇化 B.越南利用廉价劳动力发展出口加工业 C.柬埔寨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城镇化 D.新加坡依靠本国资源推动工业化发展“亲嘴楼”是形容两栋楼房距离过近。在广西南宁市,“亲嘴楼”逐渐增多。城中村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6/11 27.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图甲是某城市小区平面图,图乙为我国某中等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图甲 图乙(1)居民小区中荷花池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4 分)(2)图乙曲线中,表示工业区用地面积
9、空间变化,那么和曲线代表的主要功能区分别是什么?请说明理由。(4 分)(3)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该市在距市中心 15.5 km 的郊区(如图乙中所示)规划设计了一座新的卫星城,说明该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4 分)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材料一 我国政府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7/11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镇市中心与郊区 16 时的气温差表
10、。时间 1 月 2 月 7 月 10 月 全年平均 气温差()5.2 6.0 5.4 6.0 5.5(1)从 1990 年到 2030 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4 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4 分)(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6 分)29.城镇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镇的发展。读我国某城镇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14 分)(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 A、B、C 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
11、的判断 依据。(3 分)(2)请在 A、B、C、D 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述理由。(3 分)高中地理 必修第二册 8/11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据表分析该城镇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4 分)年份 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1960 100 40 12 48 2012 100 27 41 32 (4)随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镇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出谋划策。(4 分)答案解析 一、1.【答案】C【解析】住宅区是城镇最广泛的利用方式,图中的面积最大,应是住宅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 2017 课标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 单元测试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