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pdf
《《登岳阳楼》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教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1、朗诵诗歌,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联系作者的生平,分析诗中蕴含的忧国忧民及嗟叹个人命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朗诵诗歌,品味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的生平,分析诗中蕴含的忧国忧民及嗟叹个人命运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二、品读诗歌 1、请学生朗读这首诗,前四句是什么描写?景物描写,描写的是洞庭湖。2、用一个词语描绘你所想象的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的景色?水势浩瀚、雄伟壮阔、水天一色、气势磅礴等词语。3、前四句诗中,哪两个字反映洞庭湖的景色特点?“坼”描写洞庭湖的千层巨浪冲裂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显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描写
2、洞庭湖主宰着天地万物的沉浮,显示洞庭湖的壮阔。4、诗人登临岳阳楼时的人生境遇如何?从诗中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老病有孤舟”、“亲朋无一字”根据掌握的杜甫生平资料,可以发现这两首诗均写于杜甫漂泊西南时期。诗人弃官,辗转到了成都,寄居草堂,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后好友严武去世,诗人更无所依傍,遂买舟漂泊四川、湖北、湖南各地,公元 770 年,诗人于贫病交迫中,逝于舟中。而这两首诗是诗人辞世前两三年的作品。写作登高时,正值 767年的重阳节,诗人寓居长江畔的夔州,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也很困顿。768 年诗人离开夔州,漂泊在湘江一带,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作登岳阳楼。5、为何“凭轩涕泗流”?感叹自己的人生境遇,年老多病,报国无门。四、课堂总结 这首诗以宏伟壮丽的景象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娴熟地运用映衬和对比手法,使读者收到强烈的感染。如颔联与颈联,一开阔,一狭窄;一豪壮,一黯淡,两相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五、课后作业 完成学习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岳阳楼 岳阳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