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保护个人隐私.pdf
《63保护个人隐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3保护个人隐私.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3 保护个人隐私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存在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有关规定。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中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的重要意义,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懂得我国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懂得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做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情。教学内容分析:认知结构方面。隐私权是一个比较现代的内容,我国社会中成年人对此也还缺乏足够认识。对于未成年人来讲,还存在
2、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些错误做法也误导了学生的理解,所以中学生对隐私权的认识还是相当不够的。情感方面。未成年人尽管在情感上比较抗拒家庭、学校、社会在隐私权方面对他们的侵犯,但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方式和自身法律知识的缺乏,未成年人大多不敢理直气壮地去维护自身的隐私权;另一方面,也有学生在维护隐私权方面有错误的做法,把一切生活、学习上的事情都看作是隐私,因此而拒绝与长辈交流,导致在成长中缺乏长辈的指导。生活背景方面。现代社会对隐私权越来越给予重视,这也影响到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自身的隐私权得以维护,但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存在不足的情况,社
3、会上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新闻报道及网络侵权事件时常发生也对他们有影响,他们有时会做出一些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事情。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时代性较强,但比较难理解,是第六单元的教学难点。它包含了三个内容:(1)隐私权及其含义,以及对隐私权的尊重程度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特别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3)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教学重点:理解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成年人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如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尊重他人的隐私。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探
4、究法等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 个人隐私权 一、活动导入:探究园家庭、学校社会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探讨 1、设计目的 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各种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使学生懂得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事情常有发生,让学生懂得保护隐私权的重要性。2、活动内容分析 列举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查阅子女的手机短信、家长之间互通孩子隐私;在学校,老师私拆学生信件;同学之间传播小道消息等这些侵犯隐私权的事件,让学生关注侵犯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可能未成年人被出于关心、爱护的家长、老师侵犯隐私权,或者未成年人在法律无知中侵犯了他人隐私权。3、准备工作 事先找几个学生扮演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角色。4、过程指导 第一
5、步,学生上台表演小品,让学生观看不同情境中的侵权事件。第二步,分小组讨论;(1)你生活中还有其他侵犯隐私权的事情吗?(2)家长、教师出于爱护就可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了吗?(3)你希望家长、老师如何处理关心与守法之间的关系?(4)你会主动做出哪些事情让父母、老师放心你的成长并能尊重你的隐私权?备课参考:1、情境中父母、老师的做法是违法行为,属于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2、隐私权就是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揭露别人的隐私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3、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不应以侵犯隐私权的方式来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而应采取其他方式来了解。如双方以朋友方式谈心
6、,父母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当年的经历唤起子女的共鸣,或找子女的朋友、同学了解情况等方式,但也要注意,其过程不能涉及他人的隐私。传播他人隐私,也属于违法行为。4、作为公民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高尚道德品质,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的隐私。活动建议:小组讨论时间可长些,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及对事情的理解能力。二、讲授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隐私,我们中学生也不例外。我们有时会把它记在日记里,有时会和亲密的朋友倾诉或分享,但不愿被其他人知道,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我们享有隐私权。尊重自己的隐私和他人的隐私,也是我们人格尊严的体现。1、个人隐私权(板书)(1)个人隐
7、私的含义(板书)指个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的秘密。尊重他人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准则。(2)个人隐私权的含义(板书)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同意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3)随着 社会进步,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主要标志。(板书)在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缺乏保护隐私的国家。长期以来,有些庸俗无聊的人,以揭露他人隐私取乐,有的人喜欢打听他人的生活秘密,四处散播,显耀自己消息灵通,故有“长舌妇”之说。未成年人的隐私,更是得不到尊重。在当代社会里,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进步和普及,人们更希望能保护个人的隐私空间,所以提倡尊重个
8、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授课参考 1、隐私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鲜知的权利。隐私利用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个人资讯进行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隐私维护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所享有的维护其不可侵犯性,在非法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隐私支配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2、隐私权的特点: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隐私权的客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3、网络社会如何保护隐私权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
9、早提出并通过法规对隐私权予以保护的国家。早在 1974年,美国即制定了隐私权法,随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及隐私权法、财务隐私权法等。美国在 1988 年又制定了电脑匹配和隐私权法,规定了各电脑系统之间对个人信息进行匹配必须遵守的程序。德国于 1996 年制定了多媒体法,其中第二章“数据保护法”即包括了对隐私权的保护。网络中对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应该具有以下几项规则:信息的收集。须通过合法及公平的方式,包括要求提供信息的法律依据、收集信息的目的、该项信息的常规使用以及个人全部或部分拒绝提供信息时的法律后果;个人资料的准确性及保留期限。规定所保存的个人资料必须是准确和最新的资料,而保存期限不得超过实际需要
10、;个人资料的使用。资料所有者同意与否是 ISP 有权利用其个人数据的前提条件,除非获得资料所有者的同意,否则个人资料只可用于在收集该资料时所阐明的用途,或与其直接有关的用途;个人资料的安全。禁止在取得个人书面同意前公开其资料,并且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个人资料的安全;信息须在一般情况下可提供。资料使用者须公开所持有的各类个人资料,以及该资料的主要用途,使资料当事人能够判断是否有不合法的公开行为;查阅个人资料。个人有权知道是否存在有关他的记录及其内容,在认为关于自己的记录不正确、不完全或不及时的情况下,有权要求制作记录者修改甚至完全删除该资料。在中国,隐私权保护目前还只流于讨论阶段,尚未有实际的行
11、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隐私只是放在名誉权中进行保护,直到今日,隐私权在法律上还无一席之地。看来,隐私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第二课时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讲授新课:一、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板书)(1)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板书)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独立的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文本。但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把隐私权包含在名誉权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我国其他的法律、法规也从不同的角度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如邮政法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3 保护 个人隐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