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管宁的典故.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国管宁的典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管宁的典故.pdf(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国管宁的典故 管宁,字幼安,三国北海人,大名鼎鼎的管仲后代,当时他与华歆,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华歆,字子鱼,平原人,从小和管宁交好,一次锄地时,发现了一块金子,华歆拿起来看,管宁却熟视无睹,看到管宁的脸色,华歆赶紧把金子丢出去。又一次两人坐在一起读书,门外有辆豪华马车经过,大概等同于现代的超跑,华歆跑出去看热闹,回来后管宁把坐的席子割断了,说“子非吾友也。”管宁在天下大乱时,举家迁至辽东避难,也就是公孙度那里,公孙度对他很尊重,但始终没请他做官。公孙度公孙康死后,辽东内乱将至,管宁又重新搬回北海老家,曹丕继位后,曾经征召天下隐士,但管宁就是不奉召。但他越不去,魏
2、国越求贤若渴,一度连续 17 年不断征召他,甚至在管宁 84 岁时,动用了“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最高礼节,但还没到管宁就死了。终管宁一生,他的确做到了不贪权贵,视荣华为浮云。但话又说回来了,首先人家公孙度就没打算请他,公孙度爷孙几代,捎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辽东那么缺人才的地方,都没动过这心思,从这点就能知道他的人品,有多么的难以相处。第二,魏国是征召了他,但这是因为华歆大力推荐,而管宁当年主动与华歆断交,骂华歆贪恋虚荣,如果答应做官,见了华歆又该说什么?这张脸还要不要?第三,不贪恋荣华当然值得尊重,但话又说回来,你读书目的是什么?如果人人都去学管宁,四个现代化还搞不搞了?所以出世不见得
3、高尚,入世也不见得就是小人。按道理管宁一辈子都在教书育人,应该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才对,但他连一个有名有姓的徒弟都没教出来,而除了各种请辞书,只写了一本(姓氏考),考究姓名?不要说现代,就是搁古代这恐怕也是无用知识。搞了一辈子研究就弄出个这东西,我真想问问管宁,你骂这个骂那个,为什么不骂骂你自己,你这辈子都在干嘛,你到底学了什么知识?可以说华歆是曹丕的头号重臣,但身居如此高位,却家无余财。曹丕经常分发美女给臣下,华歆每次都把她们送出去嫁人,一个不留,家里顿顿蔬菜佐饭,很少肉食,存粮不超过百斤,曹丕甚至因为他穿的太破烂看不下去,把自己的衣服赏给他,又给他家每人做了一套新衣。对于管宁,华歆毫不记仇,曹丕征召隐士,华歆第一个就举荐管宁,甚至有一次请求辞掉自己的太尉职务,以管宁来代替,所以这也是魏国皇帝,从曹丕到曹芳,一直孜孜不倦征召管宁的原因。太尉,正一品,一国最高武职,华歆这么抬举管宁,皇帝们能不感兴趣?虽然在三国演义里华歆被抹成了大白脸奸臣,但历史上他好评如潮,陈寿认为他“清纯德素”,曹植说他“清素寡欲”,连眼高于顶的陈登,也佩服的不得了,说德行清高,我只服华子鱼。割席断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摸摸金子,看看马车,不见得道德就败坏。如果把道德提到不能摸金,不能看马车的高度,这是心胸狭窄,害了别人更害了自己。如果管宁当年不这么做,也不至于没脸面出去做官,更不至于终老一生,碌碌无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国 典故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