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2010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2010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2010版).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医疗器械灭菌工艺检查要点指南(2010 版)遍采用的 EO 灭菌和钴 60 辐射灭菌进行说明。二、EO 灭菌的检查 EO 灭菌过程的检查应在了解生产企业是否掌握灭菌知识和要求的基础上,围绕灭菌设备的管理、灭菌确认及再确认和日常灭菌活动等情况开展,重点检查生产企业实施灭菌过程控制及动态监视灭菌过程的情况。(一)EO 灭菌确认的检查 灭菌工艺的确认是保证灭菌效果达到灭菌要求的重要步骤,也是生产企业日常对灭菌活动进行监视控制的主要依据。生产企业应在初次对产品进行灭菌前,对灭菌过程进行确认,确认产品特性、灭菌器参数设置、工艺参数等。生产企业的灭菌工艺控制部门应熟练掌握灭菌确认过程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2、确认工作可与灭菌设备生产厂共同完成,但生产企业应全程参与灭菌确认工作。灭菌确认工作的应包括:输入策划确认过程确认报告。1、输入应包括: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如法规要求、顾客要求、产品无菌保证水平、产品的设计、包装的设计、产品性能要求等。2、策划应包括:建立灭菌确认控制程序;具体的灭菌确认方案或确认计划,如依据的标准;验证的时间、内容、程序;人员(成立确认 工作小组并进行资格审查);提出确认(合格)的标准。3、灭菌确认:(确认过程应符合下图)(1)试运行必须证明,空载时预处理(如有)、灭菌和通风设备符合设备规范要求。试运行必须从校准所有用于控制、指示和记录灭菌过程的仪器开始。试运行文件应包括安装记录
3、和空载试运行记录。安装记录有设备供应商资料(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设备资料(合格证、使用说明书、操作说明书、常见故障排除说明、出厂检验报告、安装位置图、设备维护保养说明等);设备安装记录和计量器具校验记录等。空载试运行应对下列参数进行验证:灭菌柜柜壁、空间温度均匀性;预真空时达到真空的程度和速度;柜室的泄漏率(在负压抽真空或抽真空,和在超过大气压力下进行);处理过程中加入蒸汽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加入 EO 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的速度,与用于监测灭菌剂浓度的因素的相互关系;排除 EO 所需达到的真空程度和速度;通入空气(或其他气体)时压力升高的程度和达到压力的速度;以上后两个
4、阶段重复的次数以及连续重复中的各种变化;有关辅助系统的性能,如所提供的蒸汽的质量、灭菌剂气化器达到最低气体输入温度的能力、供给灭菌器经过滤的气和水的可靠性、在有最大量被灭菌物品的情况下蒸汽发生器持续保质供汽的能力等。试运行应进行多次循环,以验证控制的重现性。(2)物理性能鉴定应包括:在规定预处理(如有)时间结束时,被灭菌物品处于预处理规范规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内;加入蒸气时温度与压力升高的关系;向灭菌器室内加入灭菌剂时,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和湿度在灭菌过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气体灭菌剂已经加入灭菌器室内;温度和湿度及其他适用参数处于灭菌过程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在整个作用时间内,被灭菌物品保持在规定的
5、物理条件(包括 EO 浓度、压力、湿度、温度)下;在通风过程中,被灭菌物品保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通风后 EO 和其反应产物的残留水平应低于规定的限度。(3)微生物性能鉴定必须通过对符合GB18281.1/ISO11138-1 的生物指示物灭活,证明该灭菌过程适合产品灭菌。进行生物学性能鉴定可使用存活曲线法、部分阴性法、半周期法等通用方法。在生物学性能鉴定过程中,应利用试运行和物理性能鉴定或取得结果确定需特别研究的某些关键特性。生物指示物应均匀地分布于被灭菌物品中,但放置点应包括灭菌条件下最难灭菌的地方。用于生物学性能鉴定的生物指示物的数量应能验证整个被灭菌物品的微生物灭活。通常进行这类微生物
6、试验宜采用以下生物指示物数量:灭菌器可用体积小于等于 5m3 时至少 20 个;灭菌器可 用体积 5m3 至 10m3 时,每增加 1m3 应增加 2 个生物指示物;灭菌器可用体积大于 10m3 时,每增加 2m3 应增加 2 个生物指示物。(4)上述灭菌确认完成后,还应对灭菌过程对产品其它性能(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物相容性等)的影响进行确认,以确定该灭菌过程适宜于其产品。(5)如需要重复灭菌的,还应对重复灭菌情况进行确认,包括灭活确认、其它性能确认(如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生物相容性等)。4、确认报告 生产企业编制的确认报告至少应包括:灭菌产品的详细说明(包括包装、灭菌器内被灭菌物品的放置
7、形式);灭菌器的技术规格;试运行数据;物理性能鉴定和生物学性能鉴定的全部记录;进行性能鉴定时所有仪表、记录仪等经过校准的证明;复审和重新确认的规定;确认方案;所用程序的文件资料;所有人员的培训手册和记录;文件化操作规程,包括过程控制范围;维护与校准程序;确认结论。企业制定的灭菌工艺应包括温度、湿度、压力、EO 浓度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工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下给出的部分技术性能指标参考值仅供检查员参考,每个产品的具体灭菌工艺参数应以企业的灭菌确认结果为准。(1)灭菌温度:灭菌温度的常规极限通常 在 37-63,一般常用的合适温度为 505,当温度高到足以使药物发挥最大作用时,再升高温度,杀菌作用
8、不再加强。灭菌温度与产品的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产品在灭菌柜中的摆放,产品包装材料、大小、厚度、装载数量有关。(2)湿度:灭菌产品的含水量、微生物本身的干燥程度和灭菌环境的相对湿度,对 EO 的灭菌作用均有显著的影响。应保证灭菌室加湿效果具有在相对湿度40%时加湿到 75%以上的能力;在抽真空后、加药前,此时灭菌器内的湿度应控制 30%RH-80%RH 范围内。(3)压力:预真空的大小决定残留空气的多少,而残留空气可直接影响 EO 气体、热量、湿气到达被灭菌物品的内部,所以灭菌过程尤其是加湿前真空度对灭菌效果影响巨大。预真空度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对被灭菌物品及其包装的影响;负压灭菌与正压灭菌;
9、对湿度的影响;设定真空度与达到该真空度所需时间;真空持续时间(保压)。(4)EO 浓度:3001000mg/L 是目前常用的 EO 浓度条件。企业选择 EO 浓度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产品的装载量、加入时所需时间及EO 残留量。(5)灭菌时间:采用半周期法进行微生物性能验证的,灭菌工艺规定的作用时间至少为半周期 2 倍。(二)灭菌活动的检查 灭菌活动是生产企业日常生产行为的一部分,其活动过程应按照灭菌确认的结果开展,生产企业参与灭菌活动的工作人员应能熟练操作灭菌设备、明确灭菌设备工作的流程和熟知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检查员可以通过询问或要求企业实际操作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对于灭菌设备操作人员的
10、能力可以通过查阅生产企业的培训情况和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评价。通常日常灭菌活动应包括:灭菌前准备、灭菌实施、产品解析。企业的灭菌活动的过程一般通过灭菌器打印的过程参数记录反映,也可通过计算机编译后的过程图表等电子文档方式反映。灭菌过程记录应至少包含灭菌产品名称、灭菌产品批号、灭菌器的编号、操作人员、灭菌全过程工艺参数(如灭菌开始时间、投药量、灭菌结束时间、压力、湿度、温度)等基本信息。对于灭菌过程的控制,生产企业应建立详细的灭菌控制要求,包括:灭菌工艺规程、灭菌产品解析要求和灭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灭菌器是灭菌工艺中使用的主要设备,生产企业对灭菌器设备的控制文件至少应包含设备调试、设备保养、设备维
11、修、设备报废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设备的运行记录的留存应与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一致。(三)产品解析的检查 对于 EO 灭菌的产品,除以上提到的检查内 容外,还应注意生产企业对 EO 残留量的控制能力。检查员可通过现场检查产品解析库、成品库和查阅 EO 残留量检验记录的方式对生产企业的控制水平进行检查。通常情况下,宽敞的场地(保证相邻独立大包装间拉开距离)、良好的通风条件(强排风设备)和较长的解析时间(14 天以上)可以保证产品的解析效果符合标准要求。1、干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蒸汽穿透、或者易被湿热破坏的物品的灭菌。火焰灭菌法:是将待灭菌物品直接置于火焰中烧灼进行灭菌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器械 灭菌 工艺 检查 要点 指南 20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