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1随着多地相继报告本土病例,出行被隔离的风险逐渐上升。因购买方便、保费便宜,且直击消费者痛点,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在社交*台走红。然而,隔离在家躺赚的想象很美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1随着多地相继报告本土病例,出行被隔离的风险逐渐上升。因购买方便、保费便宜,且直击消费者痛点,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在社交*台走红。然而,隔离在家躺赚的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许多消费者吐槽,“隔离险”条款中有一系列限制条件,想要理赔成功没那么简单。“59
2、元防疫险,居家隔离1天能领200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有保险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推出了一些新险种,其中就包括因疫情防控政策而强制隔离的津贴,也就是“隔离险”。对人们来说,集中隔离有的需要自担费用,同时会耽误不少时间,如果能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获得经济方面的补偿,显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现实是,投保过程很轻松,想要理赔成功却困难重重。不少人表示,申请理赔时才被告知,次密接、非自费、居家隔离、境外回国、全域管控均不在赔付范围内。这当中有一些人未细究投保规则、保险合同条款的因素,也与“隔离险”险种和责任都比较新,在销售和理赔过程中存在一些模糊或易混淆的地方有关,但也不排除
3、有保险公司只是把“隔离险”当成了营销噱头,口惠而实不至。早在2023年2月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便曾表示,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专属新冠肺炎保险此类单一责任产品,防止出现以疫情为营销噱头炒作保险产品。从目前情况看,市面上常见的“隔离险”大多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其是否在上述“禁止”的项目范围内,有待明确。面对“隔离险”引发的争议,一来消费者投保时要谨慎,二来保险公司要自律。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对症下药,该规范的规范,该叫停的叫停,给市场各方以明确的指引和遵循,防止商家在政策法规层面打擦边球。保险公司将业务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推出一些顺应市场变化
4、及客户需求的产品,没有问题,但前提必须是尊重和保障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借疫情搞营销,更不能只顾自己逐利。否则,不仅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监管部门也会找上门来。新冠隔离险走红,投保需谨慎2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各地不时会采取临时管控举措。于是,“新冠隔离险”在社交*台上火了。根据相关保险说明,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金额在每天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隔离险”的投保费用大多不超过百元,甚至有网友分享心得称:“只要9.9元,隔离一天发150元”“隔离一天补贴1000,躺赚上千元”。“隔离险”靠谱吗?若遇到隔离,真能“躺赚”?*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恐怕没
5、有广告宣传得那么好“防疫险”“隔离险”“疫情津贴”到底是什么?其实,网上宣传的“新冠隔离险”“防疫险”等,大都属于意外险,是短期保险,保险期限在一年及以下,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赔付内容主要是:隔离、确诊和身故,是给付型(对应的是报销型)保险。目前在售的“隔离险”包括:蚂蚁保和众安保险联合推出的“新冠隔离津贴险”、蚂蚁保和太*财险联合推出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推出的“众惠相互防疫绿码通”、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推出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险”、众安保险推出的“众安在线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安保险推出的“*安安心抗疫险”等。这些险种均价都在百元以内,最低的不到10元,隔离期每日赔付
6、津贴在150元到上千元,参保门槛不高。但记者查阅这些保险条款发现,理赔限制条件不少,“坑”也很多。比如,有产品明确规定:“被保险人被要求居家隔离的”“被保险人虽然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的隔离费用”等情形,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可见,“隔离险”所称的“隔离”,不一定是公众所理解的“隔离”。若选购这类保险,务必看清理赔条款。“内部销售”“月底停售”真的那么火?在多个社交*台上,有博主宣称其介绍的“隔离险”仅通过内部渠道销售,想要购买的网友得通过私信。但记者调查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内部销售”一说。如果是正规的保险产品,须提前在*银保监会备案,由保险公司公开销售。“内部销售”的说法,或是人为制造稀缺
7、性、诱导用户尽快下单;或是销售并非合法合规的产品。目前,“隔离险”的主要购买渠道有三种:一是通过保险代理人。代理人是保险公司员工,保险公司派出代理人与客户对接,代理人只销售本公司的产品。二是通过经纪人。经纪人是经纪公司员工,不隶属于保险公司,相当于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中介,可以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三是通过第三方*台。比如,支付宝、飞猪等*台定期推出的相应保险产品,这是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台合作的渠道。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有保险代理人通过朋友圈等宣称:“产品月底停售,再不抢就来不及了”。可经查看相关产品的发售情况,不难发现这是代理人的饥饿营销。其实,保险市场竞争充分,即便有某个产品下架,也会有新产品上架。对用户而言,看清条款,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更加重要。“隔离险”理赔真能“躺赚”?按照部分“隔离险”销售人员的介绍,“隔离险”理赔并不复杂,似乎是“被隔离了就能躺赚津贴”。但*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部分网络投诉*台上发现,涉及“隔离险”的投诉不少。多位投保人表示,申请理赔时遇到很多限制条件,最终理赔失败。此外,通过第三方*台订购车票、机票,却被搭售“隔离险”的投诉也较突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