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跨校跨专业考研难点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跨校跨专业考研难点解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校跨专业考研难点解析 点击进入计算机吧论坛,与大家一起交流 每年的考研大军中,都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怀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风雨砥砺的坚守在考研战线上,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他们选择的是传说中最艰难的一条考研之路“三跨”,他们在青春飞扬的年纪里选择了一条寂寞而又充实的道路。所谓“三跨”,顾名思义就是跨校、跨地区、跨专业的考生。选择“三跨”的考研道路,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在考研这条“独木桥”上占得一席之地。因为“三跨”考生面对的竞争对手占据了地利、人和的各种优势,要想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不仅是对考生学习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他们心理能力的一种历练。那么,“三跨”考研
2、的难点到底在哪里,考生们又该怀揣什么绝技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最终获得一纸望眼欲穿的录取通知书呢?“拦路虎”阻碍“三跨”考研路 拦路虎之一 搜集信息困难 在信息时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谋定而后动,考研也不例外。这不仅是学习能力的较量,更是信息资源的竞争,对于“三跨”考生而言尤其如此。以专业课为例,很多考生都是通过请目标学校认识的同学帮忙搜集课堂笔记、历年试卷、导师信息等资料,或者通过他们的介绍结识在读研究生,这些过来人的考验心得往往很有借鉴意义,还会告诉你一些导师的命题思路、学术偏好等信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三跨”学生一般不太可能长途跋涉的赶到另外一个省份旁听专业课,这在时间、精力和经
3、济上都存在困难,这样他们在搜集信息这一方面自然处于劣势。另外,很多专业课命题重点、命题思路方面的信息都只在本校报考的考生之间流传,更不会写出帖子发到网上,很难被外省外校的考生了解到。拦路虎之二 专业基础薄弱 “三跨”考生要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学科领域,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乏积累了四年专业基础的本专业考生,怎样在同样一张试卷上展示出和科班出身的考生一样甚至更出色的能力,这是每一个“三跨”考生都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科跨到理科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理工科考研中,数学是很多文科同学迈不过去的一个坎。从理科跨到文科也不容易,因为长期的理工科学习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科有很大不同,考生要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角
4、色的转变。另外,文科专业比如中文,需要广博的文学知识和过硬的文字功底,没有这方面特长或平时涉猎较少的理科生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内将面临着繁重的复习内容。拦路虎之三 复习时间太紧 “三跨”考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很多人在看过一遍专业课后仍然不知所云,对理论的感觉很陌生,只有看过第三、四遍之后才会有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感觉。尤其是对于“理跨文”的考生来说,平时虽然对文科专业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但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学说,平时基于兴趣所做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如果按照这种理解程度来答题,无疑是暴露自身的缺陷。所以,考生一定要多花时间熟悉相关领域的学说,吃透理论,这就使得“
5、三跨”考生花在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必然要多很多,复习公共基础课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减少了。打好三大战役 帮你胜利突围 选择了“三跨”,就是选择了一场艰苦的战役。我们首先要有清楚的认识,既不要夸大困难,也不要轻视压力。要想从这场战役中胜利突出重围,一定要做好充足地准备,打好下面这四大战役,迎接胜利曙光的到来。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让跨考教育咨询专家来为大家指点一下,到底是哪三大战役,突围要点又是什么?1。信息战 难度系数:*重视程度:*战场态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考研的人来说,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则更是致胜关键。首先要充分了解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情况,包括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数目
6、、历年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各专业分数线等等。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信息,才能正确的知道自己的备考,集中精力复习核心知识,不至于因为信息闭塞而走了弯路。小梁曾经就读于武汉工业学院的食品工程专业,考研的时候报考了华北地区一所重点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小梁本科的时候一直都在学校校报担任记者、编辑的工作,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复习考研时,她阅读了很多新闻传播学方面的著作,系统学习了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考研成绩出来后,她如愿获得了复试资格。然而在复试的时候,她所报考的导师认为她是跨专业报考的考生,理论功底比较差,达不到他所希望的标准。再加上她的本科院校也不是重点院校,最终没有录取她。后来小梁才得知,原来该导师并不热
7、衷于招收跨专业的考生,因为他的研究方向理论性很强,需要阅读大量的传播学理论著作,才能胜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通常他都会招收本科是传播学的学生。但是小梁没有打听到这一信息,实际上她的分数已经超过了复试线 2余分,在所有复试考生中排在中等位置,如果能合理的选择导师,避开自己在理论功底上的弱项,报考新闻实务方向,突出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复试是很有希望的。“三跨”考生不仅仅要了解清楚目标专业对跨专业有没有限制,还应该关注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适合自己。在搜集复习资料的过程中,历年专业课的试题也是考生必备的资料。一般各高校的研招部门都会办理邮售试题的业务,这对于跨校跨地区报考的同学来说无疑一个好消息。但是
8、一般各高校都只出售当年的试题,不提供往年的试题,同学们一般可以通过网上搜索的办法搜集。现在跨考论坛上历年专业课试题都是免费共享给大家的,信息很全,越是报考人数众多的专业和学校,信息就越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历年试题在跨考论坛上能轻而易举的搜出来,有很多甚至还提供了答题要点。去报考的学校旁听课程对于“三跨”考生来说不太划算,其实有没有机会旁听并不重要,很多“三跨”考生从来没有旁听过,依然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关键还是要有扎实的复习效果。突围要点:对于“三跨”考生来说,尽可能多的获得“内部”信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安排复习,也不能风声鹤唳,过于热
9、衷于搜集“情报”。在此提醒所有的考生注意在搜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不盲目,不迷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用的。2。耐力战 难度指数:*重视程度:*战场态势:考研是一场斗志斗勇的战役,考生不仅要比拼信心、毅力、实力,还要比拼心理承受能力。“三跨”考研的压力可以说是最大的,因为他们选择了比一般考研人更艰辛的一条路,很多考生因为缺乏信心和勇气,承受不了复习过程中绝望而又悲观的压力而濒临崩溃,最终不是放弃了考研就是严重影响了复习效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一下子看到明显的效果。考研不同于课堂上课,很难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一个量化评估,导致很多人不是盲目自信,就是怀疑自己。这也导致很多人对自己判断失误,在草率的决定下放弃考研。对于“三跨”考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就要一遍一遍的阅读教材。很多人在专业课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却不是很明显。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千万不要急于否定自己,而是要静下心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比如花在看教材的时间太多而忽略了解题的实战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