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互改.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谈谈作文互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作文互改.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谈谈作文互改 胡合华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改变传统的教师一人评改作文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互评互改,不仅能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而且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不断地深化,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每生每学期写八次书面作文,时间安排上大多是间周(每两周一次)作文,并要求教师全批全改。为了完成每学期八次作文的任务,作文写完后,教师收齐作文,然后集中进行批改,批改后在下次作文时进行讲评。批改过程中,教师在抓书写、找病句、理中心、下批语等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按每班五十人,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大约批改十本作文的速度计算,两个班级一百本作文大约就得花十个课时才能
2、改完。而像我们这些农村城镇学校,每个班级大多六、七十人,每个语文教师带两个班级的语文,一次作文批改最快也得花十四、五个课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一个课时批改十本作文,可以说前几本还能做到精批细改,而到后几本只能是硬着头皮,咬着笔杆,浮光掠影地进行粗略的浏览,有时甚至连浏览一遍的可能性都不大,只是随手翻翻,看看书写整齐与否就画一个等级,写一两句评语匆匆了事,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再去精批细改呢?就算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批细改的作文,学生又是怎样看待的呢?据我校语文教研组 2009 年 10月 26 日到 12 月 26 日对本校 32 个班级 1976 名学生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看老师评
3、分或等级,连评语都懒得看的学生就占 33.8%,另有 5.9%的学生甚至连老师评改的结果也不看,作文本一到手就随手置之一边或扔进抽屉。很明显,这种教师一人劳神费力、精批细改的作文评改方式对学生的作文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反而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质疑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有悖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针对这种情况,多年来我一直积极探索、实践,特别是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的“作文互评互改”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大胆实践,指导学生,放手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来指导学生互
4、评互改作文的。一、评改前教师要作示范评改,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并统一、规范评改符号。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的评改符号。因此,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教师至少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评改符号,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有规可依。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和水平低的习作各一篇作精批细改,以备示范讲解。然后,借助多媒体把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射到大屏幕上(或打印),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评改的具体要求,统一评改符号、方法和评分标准。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
5、或板书)自己的评改结果,供学生借鉴、参考,让学生心中有例,从而使互评互改进入正轨,为下一步进行分组互评互改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文评改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一般要求”就是指任何一篇习作均须达到的常规性要求,即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标点、书写等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看作文的中心是否明确,有无独到见解,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材料是否能有效地表现中心,是否准确、典型、新颖,是否充实,形象是否丰满;看结构是否严谨、思路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畅;看语言是否通顺流畅、准确得体、简洁有力、生动形象;看标点是否正确规范;看书写是否工整,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谈谈 作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