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设计.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课题 青铜器与甲骨文 执教者单位及姓名 解读理念 1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设计本课时教学方案。2教法设计。探讨历史学科“271 课堂教学模式”。(1)流程设计:“独学小组互学老师点拨巩固知识”贯穿课堂,注意各环节的时间分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2)问题设计:带着三个问题学习课文:即“我找到了哪些知识点?我懂得了观察文物图片得出什么推论?我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是?”这三个问题灵活性、开放性强,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生成的空间大。(3)课堂调控设计:创设情境,点燃思维的火花。设计精彩文物图片导入语和
2、过渡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历史,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的学习;加强对重大历史现象的理解,培养宏观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创设合理情境,适当拓展,使情感自然生成。激励赏识。激励勇于发言、质疑者,以组为单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4)古今联系,知识迁移,学生以致用。3学法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学法:(1)观察法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习兴趣。(2)独学法带着导学案中的问题阅读课文,提高学习的目的性。独学时,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懂得了学习历史,要做到论从史出;我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带这三个问题学习课文,给
3、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3)讨论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解读学生 历史学科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对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该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不仅转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学习历史的方法指导,阅读能力、读图能力、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使学生能够爱历史这门学科。解读教材 教学三维目标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最重的青铜器;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中国汉字的来源。通过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归纳
4、推理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 知道司母戊鼎的铸造年代和历史价值,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教学难点 认识到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启发、讨论、直 观法等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生在独学、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目标达成 一、导入 学生看幻灯片 1,回答问题 1.展示幻灯片一:司母戊鼎和甲骨文图片 2.提
5、问:图一和图二各是什么东西?3.展示幻灯片二:第 5通过展示司母戊鼎和甲骨文图片导入,一是引起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是直击课文重点。2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幻灯片三 展现幻灯片 3:课标要求与学习目标导航 明确学习目标,加强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自主学习 1.齐读学习方法和要求。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p23-26 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学生独学约 10 分钟,对学约 5 分钟。1.展示幻灯片:自主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2.教师课堂巡视学生学习,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1.通过导学案,使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掌握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铜器 甲骨文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