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2023年).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2023年)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1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1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2、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仿孔子,孔子也不效仿周公。”陈元方简介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家中有三兄弟。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
3、箴夙慧六门。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10的内容(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为空泛评价的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阅读 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1)与元微之书文言文翻译3篇 与元微之书文言文翻译1原文: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
4、次叙病心,终论*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译文: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微之啊微之!不见你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你的信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与你竞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与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老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我刚到浔阳时,熊孺
5、登来访,收到你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你的病情,其次叙述你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眨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2)水仙文言文翻译水仙文言文翻译1水仙(清) 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
6、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注释秣陵:指南京。质:抵押。迨:等到。珥:用玉做的耳饰。文言文题目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
7、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文言文水仙阅读答案9.(4分)(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B11.(4分)(1)一个季节剥
8、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3)海瑞文言文翻译海瑞文言文翻译1海瑞刚正文言文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tan)懋(mao)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
9、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海瑞刚正文言文翻译海瑞,字汝贤,是海南岛琼山县人。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代理南*教谕之职。后升任淳安县知县。日常海瑞穿布衣服,吃粗粮,并让老仆种植蔬菜来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他人说:“昨天听说海瑞替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恼恨驿站的官吏,把驿站的官吏倒吊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所属各地,下令他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提供陈设之物及招待。现在看来,此人行李很多,肯定不是胡公子。”于是就打开那人的袋子,取出钱数千金,将它放入钱库中,(并派人)驱马报告胡宗宪,宗宪没有理由加罪于海瑞。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
10、,(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海瑞刚正文言文注释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明朝广东省琼州府琼山县(今海南省海口市)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忠介”。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艺:种植。囊:从前。按部:巡查部属。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橐(tu):袋。抗言:高声说。恚:气愤。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4)读书文言文及翻译3篇读书文言文及翻译1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 撰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
12、(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6、今:当今。7、当涂:当道,当权。8、掌事:掌管政事。9、辞:推托。10、以:介词,用。11、务:事务。
13、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13、岂:难道。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6、邪(y):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7、但:只,仅。18、当:应当。19、涉猎:粗略地阅读。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24、益:好处。25、乃:于是,就。26、始:开始。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28、及:到了的时候。29、过:到。30、寻阳: 县名
14、,在湖北黄梅西南。31、论议:讨论议事。32、大:非常,十分。33、惊:惊奇。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39、即:就。40、更(gng):重新。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43、何:为什么。4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45
1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46、遂:于是,就。47、拜:拜见。48、别:离开。读书文言文及翻译2寇准读书宋代:佚名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译文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
16、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先生在说我啊。”注释谓:对说。严:敬重。供帐:举行宴请。及:到了.的时候。还:返回。具:备办。待:接待。将:将要。郊:城外,野外。闻:听说。适:恰好。自:从。去:离开。谕:明白。徐:慢慢地。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读书文言文及翻译3名读书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
17、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注释车胤:晋代南*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曾埠头乡)人,官至吏部尚书。囊萤读书: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丝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映雪读书:晋代孙康家境贫寒,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已而:不久。答拜:回拜。闲立庭中:在庭院中无所事事地站着。译文车胤利用装在袋子里的萤火虫发出的光来读书,孙康利用雪所反射的光来读书。有一天,孙康前去拜见车胤,却没有见到他,孙康便问他去了哪儿,看门儿的说:外出捉萤火虫去了。过了不久,车胤又去孙康家里回访孙康,只看见孙康悠闲地站在院子里,一点事儿也没有。车胤便问孙康:你为什么
18、不读书呢?孙康回答说:唉!我看今天这天儿,也不像是下雪的天气。拓展:文言文翻译技巧(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
20、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
21、译成疑问语气。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5)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3篇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1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注释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颦(pn):皱眉头。里:乡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相传二十五家为一里。坚:紧紧地。挈(qi):携。丑女效颦文言文翻译西施,是一位有名的美女。她有心痛病,所以外出时总是皱着眉。住在附近的一个丑女,看到西施那幅模样很美,回家时也就模仿着用双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附近的富人见了她,紧紧的关上门,不愿出去。穷苦人见了她,带着妻子儿女,远远的避开她。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
22、丽,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更美的道理。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
23、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
24、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
25、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
26、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6)列子文言文翻译3篇列子文言文翻译1列子学射原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27、。”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注释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请:请
28、教。子:您。所以:的原因。对:回答。顷岁:近年来。乘间:乘机,乘着间隙。工:精,妙。列子文言文翻译2列子天瑞原文: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 “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
29、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
30、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天瑞) 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圹:坟墓。徼:求取。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译文: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
31、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
32、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儿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话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子贡对学习有些厌倦,对孔子说:“希望能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子贡问:“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孔子回答说:“有休息的时候。你看那空旷的原野上,有高起来的地方,好像是墓穴,又像是土丘,又像是底朝上的饭锅,就知道休息的时候了。”子贡说:“死亡真
33、伟大啊!君子在那时休息了,小人在那时被埋葬了。”孔子说:“赐!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晏子说过:真好啊,自古以来就有死亡!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古人把死人叫做归人。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一直在外面行走而不知道回家,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反对。有人离开了家乡,抛弃了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而不知道回家,这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荡而疯狂的人
34、。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自以为聪明能干,于是博取功名,到处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这又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略的人。这两种人都是错误的,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7)爱莲说文言文及翻译爱莲说文言文及翻译1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词
35、句注释可:值得。蕃:通“繁”,多。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只,唯独。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自,(自)从。盛,很,十分,一作“甚”。予(y):我。之:助词,用
36、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zhu):洗涤。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通,空。直,挺立。不蔓(m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益,更,更加。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可:可以。亵(xi):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焉:助词。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
37、,就隐居避世。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鲜(xin):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多。2 3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
38、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4 5写作背景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
39、1)至治*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8)狐假虎威文言文的翻译狐假虎威文言文的翻译1狐假虎威文言文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狐假虎威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此刻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
40、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齐)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明白野兽是害怕自我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狐假虎威的故事讲完了,是不是对你的学习帮忙呢?期望对您的学习和做人道理能够有所启发哦多愁善感的句子元方妙答文言文翻译3篇(扩展9)田间列传文言文翻译田间列传文言文翻译1田单这人,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闵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派乐毅攻败齐国,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指没有遇到抵抗)*定齐国绝大部分地区,而田单逃奔安*(
41、城邑名),让同一家族的人把轴两头的尖端部分锯断,再用铁箍包住。待到燕国军队攻打安*,城墙倒塌,齐人奔逃,抢路逃跑,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往东逃到即墨,据城坚守。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已杀闵王于莒城,因为坚守抵抗燕军,数年没被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战败而死。城*同推举田单,说:“安*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以保全,熟悉兵法。”拥戴他做将军,凭即墨来抵抗燕军
42、。过了不久,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它,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齐王已死,城邑没有攻下的城只有两座了。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不过用继续攻打齐国做幌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附,所以暂且缓攻即墨以等待王齐之事。齐人所害怕的,是只怕别的将领来了,那样即墨城就毁灭了。燕王以为这是对的,使骑劫代替乐毅。乐毅被夺兵权,不敢回燕国,于是回到故国赵国,骑劫代乐毅,燕人士卒多不服,愤愤不*。于是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飞鸟都吸引得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因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
43、教导我。”于是命令城中人说:“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名士兵说:“我可以当老师吗?”于是回身就跑。田单于是就起身,把那个士兵拉回来,请他面朝东坐著,以对待老师的态度来侍奉他。士兵说:“我欺骗您,实在没有能力。”田单说:“你不要说破了。”于是以他为师。每当发布约束军民的命令,一定宣称是神师的旨意。于是扬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下了。”燕人听说了它,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愤怒,坚守害怕被活捉。田单施用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
44、为此感到痛心。”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大了十倍。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就亲身拿著筑板和铁锹参加修建防御工事,和士兵分担辛劳。把妻妾编在军队里服役,要他们把饮食全都拿来犒劳将士。令披甲的士兵埋伏,使老弱妇幼登城,派遣使者向燕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黄金得到千镒,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答应他。燕军由此而更加松懈。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著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
45、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壮士五千人跟随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见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龙纹,被它冲撞的不是死就是伤。五千人因含著枚攻击燕军,而城中擂鼓呐喊追击燕军,老弱都击打家中各种铜制器具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齐人接著诛杀对方的将领骑劫。燕军混乱奔走,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都脱离燕国的镇压,复归齐国。田单的兵力一天比一天更加多了,乘著胜利的威势,燕军天天败逃,终于退到了黄河北岸燕国的境内(河上:指齐国的西北界),而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为齐国领土。于是迎接襄王(闵王子,名法章)到莒城,进入临淄处理政事。襄王封赏田单,号称安*君。太史公说:“战争是用正面的军队同敌人交战,用出敌不意的奇兵取胜。会用兵的人能出奇谋而变化无穷;奇正相互转化,就像玉环一样,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用兵开始时要像柔弱安静的少女,使敌人轻慢疏忽,大开营门(不作防备)(适:通“敌”);后来敌人中计,自己就要像狡兔脱逃那样快速进击,使敌人来不及抵挡(距:通“拒”),这是田单所说的啊! 4当初,在淖齿杀死齐湣王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