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科学教案范文7篇.docx
《2022科学教案范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科学教案范文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科学教案范文7篇科学教案 篇1导学目标:1、对“魔力”小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2、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3、培养学生喜欢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指南针的发展史,培养爱国情感。导学重点:对“魔力”小针出现现象的原因进行猜想导学难点:能动手制作指南针,在实验中观察现象,猜想其原因教具准备:磁铁 缝衣针(或大头针) 支架 细线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引目标1、出示缝衣针与曲别针,师问:同学们,你们能用针吸起曲别针吗?(试试看、不能)2、师:老师能,你们相信吗?(演示,用磁铁摩擦针,吸起曲别针)怎么样,老师能让小针吸住曲别针吧。3、师:其实老师是有
2、秘密的,现在老师就把秘密告诉你们,你们按照老师要求自己动手,就能制作“魔力”小针,你们想试试吗?4、板书课题:神奇的小针二、活动制作“魔力”小针()实验用具准备: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温馨提示: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次,注意磁铁不要来回摩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同时还要小心别扎手。(4)同学们开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把实验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自己制作的“魔力”小针能吸引曲别针。)三、研究“魔力”小针1、活动2师:用细线把摩擦过的小针水平悬起,使它轻轻转动。待其静止后:同学们再看看小针,记住它所指的方向。几次转动小针,待其
3、静止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2、活动3把你们做好的“魔力”小针放在泡沫塑料板上,然后放在水面上,轻轻转动泡沫塑料板。(静止后)小针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把自己发现的现象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3活动 4拿你的“魔力”小针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一玩,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四、猜想与交流1、我们发现“小魔针”具有哪些“魔力”? 能对“魔力”产生的原因做出猜想或解释吗?生 :猜想(根据记录下来的情况)2、各小组汇报。我敢于猜想,对 原因的猜想是:五、拓展:看书28面的“指南针的家史”六、作业:先看视频,自己再动手做一个指南针。科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臭氧
4、层空洞,怎么形成的及现状。臭氧空洞的危害如何防治?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跟人类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从而进行正确防范。并减少使用以氯氟烃作制冷剂的冰霜、冰柜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南极上空出现迄今最大的臭氧层空洞20xx年9月10日北京晨报晨报讯美国宇航局(NASA)科学家8日发表一份报告,称他们在南极洲上空观测到一个规模巨大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这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大的臭氧层空洞,也是南极洲上空臭氧层严重受损的征兆。自1987年开始,国际社会已禁止使用这些化学药品,但这些药品还将会长期留在大气层里。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虽然臭
5、氧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臭氧层也就被称之为地球的保护伞。二:小组交流:臭氧层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又一个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同样直接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的生存。1:臭氧层损耗与臭氧洞2: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
6、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臭氧层破坏对生物圈的影响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臭氧层破坏以后,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少麻烦。首先,紫外辐射增强使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受到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此外,强烈的紫外辐射促使皮肤老化。臭氧层破坏对植物产生难以确定的影响。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多个品种的植物进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显示
7、出敏感性。一般说来,紫外辐射增加使植物的叶片变小,因而减少俘获阳光的有效面积,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对大豆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紫外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紫外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态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紫外线的增强还会使城市内的烟雾加剧,使橡胶、塑料等有机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3:为什么地球上的三极臭氧层破坏严重据观测,目前臭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这三极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当地人们向大气中所排放的氯氟烃数量有限,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层所受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呢?三:班级讨论
8、:我们能做些什么?(平时注意预防紫外线的危害,寻找新的代替品即新的制冷剂。提倡使用安全无害的制冷剂产品。积极进行宣传等)四:师:科学教案 篇3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电”中第二课点亮小灯泡。本科教材由“小灯泡的构造” 、“让小灯泡发光”两大部分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探究有关“电”的奥秘的兴趣。教学理念:新课程新标准,现在的教学要强调发挥师生之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恰当指导,使学习有明确目标、融洽氛围、师生投入、勇于开拓实践的高质量学习。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
9、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事物,促进他们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实行教学民主,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师生在互动中交流,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教学相长,共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会连接简单电路。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
10、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图片教师准备: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几根导线和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点亮我的小灯泡小灯泡 导线电池(实物图片)(实物图片)(实物图片)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活动:谈话激趣,了解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特意
11、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知道吗?学生活动:想。教师活动:猜猜看,是什么?(教师手中握住小灯泡,面向大家)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小灯泡。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学生活动:观察过。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吗?学生活动:没有观察过。设计意图: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乐学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二观察材料,认识小灯泡的构造(一)观察小灯泡教师活动:老师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你先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画下来。教师活动:
12、 教师巡视,及时表扬画得又快又好的同学。设计意图:让每一位同学都亲自动手作画,培养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教师活动:全部画完的小组内交流一下,都观察到了什么?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来汇报。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内交流补充。教师活动:请第一小组来汇报。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有一个黑点。教师活动:黑点下面还有什么?学生活动:有一点是灰色的。教师活动:他说了三点,自己小组内有补充吗?学生活动:上面也有灰色的一点。教师活动:画上去了吗?在哪里?学生活动: 学生补画上一连接点。教师活动:他们组一共发现了四点,其他组还有什么发
13、现吗?学生活动:我们发现还有黄色的圈。教师活动:这个上面的圆表示什么?学生活动:小灯泡上面部分是玻璃做的。教师活动: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其实小灯泡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规定的名称。(课件)设计意图: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新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二)认识小灯泡的构造小灯泡的构造教师活动:看大屏幕(教师手指屏幕中的灯泡实物图介绍)上面玻璃做的叫玻璃泡有两根竖着的金属线叫金属架中间弯着的丝叫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两个小圆点叫连接点。教师活动: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小灯泡的外部结构,还想继续观察它的内部吗?学生活动:想!教师活
14、动:看大屏幕(灯泡剖面图),你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金属架跟两个连接点是连着的。学生活动:金属架接着两个连接点。教师活动:金属架支撑着灯丝,又与两个连接点都连通了。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三、小组合作、积极探究、点亮灯泡教师活动:小灯泡观察完了,还想做什么?学生活动:点亮小灯泡。教师活动:好,我们自己来动脑筋点亮我的小灯泡。 ( 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教师活动:要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最少还需要什么材料?(一)引出导线学生活动:一根线。学生活动:是导线。 教师出示导线实物。学生活动:还需要一节电池。教师出示电池实物。(二)观察电池教师
15、活动:(课件)我们已经认识了电池,知道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三)点亮小灯泡教师活动:材料都齐了,咱们小组,先合作尝试一下,好不好?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教师活动: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教师活动:小灯泡接亮了吗?我们为他们的成功鼓掌。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使学生有成就感。通过动手的方式,体验活动,切身感受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教
16、师活动:怎么接的能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学生画图。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合作交流活动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想法,不仅使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活动:课件出示连接好的简单电路图,学生按图连接实物,亮吗?学生活动: 学生再次接亮小灯泡。教师活动:能接亮的小组请举手。教师活动:都能接亮了,同学们可真聪明。教师活动: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学生活动:电从正极出来流到灯泡里,同时从负极流出流到灯泡里。学生活动:电从电池的正极出来,流过小灯泡里的灯丝,小灯泡就亮了。教师活动: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
17、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边讲边课件演示)教师活动:我们再看看,这条通路中,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是怎样连接的?学生活动: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跟电池的正极相连。学生活动:还有一个连接点通过电线跟负极相连。教师活动:大家看出来了,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连到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小灯泡就能亮了。(课件让连接点亮一下)设计意图:学生展示连接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作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了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师活动:出示断路、短路连接图。为什么这样接小灯泡不会亮?(看实
18、物连接图)那么,除了这些接法,还有其它不同的接法点亮小灯泡吗?老师这里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教师活动: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最后归纳在连接电路经常出现的错误接法:短路和断路。教师活动:如果现在再让你接,你还会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吗?学生活动:不能连。学生活动:这样会破坏电池的。设计意图: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19、四、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教师活动:通过对短路、断路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只要把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让电能流过小灯泡形成一条通路,小灯泡就能亮。那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接亮小灯泡。教师活动:老师发给每组一个信封,信封里有电池和灯泡的卡片,发现一种新的接法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就把电池和小灯泡贴到白纸上,导线用记号笔画线代替,到音乐响起我们就暂停。教师活动:发现了几种新的接法,举起手指头告诉大家。教师活动:请这组上来贴,还有不一样吗?教师活动:咱们发现了几种?为咱们的成功鼓掌。教师活动:谁能说说这几幅图中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的?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乐意与
20、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活动成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优化了教学程序,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五、综合运用,课外延伸教师活动:1、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教师活动:2、延伸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接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学生活动:能!教师活动: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小
21、灯泡,你还能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课外请同学们自己去找些材料试一试,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兴趣。3.这节课我们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了起来,研究了小灯泡发光的秘密。电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一项发明,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课件:介绍爱迪生。4.节约用电教育:另外,我们要节约用电,我准备一份小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电器节约用电的方法,可以尝试下。设计意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节约用电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科学教案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