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docx





《2023年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级班号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2f。(“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2f。(“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
2、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5)整理器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扩展阅读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扩展1)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探究课题;探究*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
3、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
4、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
5、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XXX20xx年X月XX日初二物理实验报告2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
6、明人体是导体。(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步骤: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观察记录: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
7、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实验结论: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XXX20xx年X月XX日()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扩展2)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3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1探究课题;探究*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2猜想与假设;*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面镜的两侧。3制定计划与设计
8、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所需器材;蜡烛(两只),*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面镜,因而证明*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
9、位置,移开*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面镜垂直且*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10、当我们人向*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静的水面其实也是*面镜等等。XXX20xx年X月XX日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2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
11、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步骤: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边观察边记录。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观察记录: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
12、,气泡上升逐渐加快。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实验结论: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XXX20xx年X月XX日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3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
13、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沸腾的概念: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XXX20x
14、x年X月XX日()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扩展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3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
15、时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板电极。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21、引言热敏电阻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与温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而制成的一种器件,其电阻温度系数一般为(-0.003+0.6)-1。因此,热敏电阻一般可以分为:、负电阻温度系数(简称N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由一些过渡金
16、属氧化物(主要用铜、镍、钴、镉等氧化物)在一定的烧结条件下形成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作为基本材料制成的,近年还有单晶半导体等材料制成。国产的主要是指MF91MF96型半导体热敏电阻。由于组成这类热敏电阻的上述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室温范围内基本已全部电离,即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与温度无关,因此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考虑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迁移率增加,电阻率下降。大多应用于测温控温技术,还可以制成流量计、功率计等。、正电阻温度系数(简称PTC)的热敏电阻元件常用钛酸钡材料添加微量的钛、钡等或稀土元素采用陶瓷工艺,高温烧制而成。这类热敏电阻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主要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迁
17、移率随温度的变化相对可以忽略。载流子数目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增加,载流子数目越多,电阻率越小。应用广泛,除测温、控温,在电子线路中作温度补偿外,还制成各类加热器,如电吹风等。2、实验装置及原理FQJ-型教学用非*衡直流电桥,FQJ非*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
18、实验方法可以测定。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a、b的值。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衡直流电桥测得。非*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0,即电桥处于*衡状态。为了测量的
19、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R4+R。3、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根据表一中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之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桥式电路,并设计各臂电阻R和的值,以确保电压输出不会溢出(本实验=1000.0,=4323.0)。根据桥式,预调*衡,将“功能转换”开
20、关旋至“电压“位置,按下G、B开关,打开实验加热装置升温,每隔2测1个值,并将测量数据列表(表二)。表一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之电阻温度特性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电阻 2700 2225 1870 1573 1341 1160 1000 868 748表二非*衡电桥电压输出形式(立式)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的数据i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t 10.4 12.4 14.4 1* 18.4 20.4 22.4 24.4 2* 28.4热力学T K 283.4 285.4 287.4 289.4 291.4 293.4 295.
21、4 297.4 299.4 301.40.0 -12.5 -27.0 -42.5 -58.4 -74.8 -91.6 -107.8 -12* -144.40.0 -259.2 -529.9 -789 -1027.2 -124.8 -1451.9 -1630.1 -1815.4 -1977.94323.0 4063.8 3793.1 3534.0 3295.8 3074.9 2871.1 2692.9 2507.6 2345.1根据表二所得的数据作出图,如右图所示。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所得的线性方程为,即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的电阻温度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4、实验结果误差通过实验所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物理 实验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