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知识文本笔记.doc
《病理生理学知识文本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文本笔记.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病理生理学笔记病理生理学笔记 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健康与疾病健康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疾病疾病的定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过程的规律活动。包括:病 因;自稳调节紊乱;出现症状和体征。分子病分子病:DNA 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基因病基因病: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脑死亡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是脑死亡的标准。基因病基因病: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 分子病分子病:由 DNA 的遗传性变异所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第三章第三章 水
2、、电解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水肿水肿的定义: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聚集。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为积液。水肿的发生机制水肿的发生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毛细血管液体静压声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纳增多、引起水钠潴留,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4低纳血症的三种情况比较低纳血症的三种情况比较(1)低容量年个 低纳血症(低渗性脱水)1)概念:失纳多于失水,血清纳浓度310mmol/L。2)原因与机制:饮水不足,失水过多。3)对机体的影响:口渴;尿少而相对密度高;细胞内液向细
3、胞外液转移;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高容量性高纳血症1)概念:血容量与血纳均增高。2)原因与机制: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3)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脱水;严重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等容量性高纳血症1)概念:血纳增高,血容量无明显变化。2)原因与机制:下丘脑病变引起的原发性高纳血症。3)对机体的影响:严重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低钾血症低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的原因和机制(1)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2)钾的摄入不足。(3)钾丢失过多,这是缺钾和低钾血症的主要病因,包括经肾失钾、经肾外途径失钾。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的原因和机制(1)肾排钾障碍。(2)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
4、。(3)钾摄入过多。(4)假性高钾血症。低血钾低血钾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1)神经-肌肉:四肢无力,软瘫;呼吸肌麻痹,呼吸障碍;胃肠蠕动减弱。(2)心血管: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室颤;心电图表现为 T 波高尖,P 波和 QRS 波降低,间期增宽,S 波增深。(3)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症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危险是能引起室颤和心脏骤停。静脉推注氯化钾将使患者心搏骤停,因而临床时间中绝对禁止静脉推注氯化钾注射液。第四章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的定义的定义:病理情况下出现的酸碱超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内环
5、境酸碱状态被破坏,因此形成的状况称为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与机制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与机制:主要原因是固定酸过多,而 HCO3-丢失增多。(1)HCO3-丢失过多:包括直接丢失过多,及血液稀释使浓度下降。(2)固定酸过多,HCO3-缓冲丢失:包括固定酸产生过多,如乳酸酸中毒和酮症酸中毒;及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如水杨酸中毒和含氯的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3)高血钾(反常性碱性尿)。代酸:固定酸生成及 HCO3-丢失导致 HCO3-降低。3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1)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2)肺的代偿调节。(3)细胞内外离子交换。(4)肾的代偿调节。4呼吸性碱中
6、毒时机体的代偿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碱主要代偿方式):细胞内外 H+与 K+交换;RBC 内外HCO3-与 Cl-交换。(2)肾的代偿调节(慢性呼碱的主要代偿方式)代偿变化与原发变化发方向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时,各调节机制都起作用,尤其是肺和肾;而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时,细胞内外离子交换是急性紊乱调节的主要机制,而肾脏调节是慢性紊乱调节的主要机制。代偿是有限度的。pH 的情况取决于代偿能否维持HCO3-/H2CO3比值为20:1。5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血钾增高所致);心肌收缩力降
7、低(与钙竞争结合肌钙蛋白;抑制钙内流;抑制肌质网释放钙);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2)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抑制(GABA 生成增多,ATP 生成减少)。(3 3)电解质代谢:高钾血症(细胞内外氢钾交换增加;肾脏排氢增多,排钾减少)电解质代谢:高钾血症(细胞内外氢钾交换增加;肾脏排氢增多,排钾减少)。酸中毒时机体是抑制性紊乱,出现血钾增高、血管麻痹、心律失常、肌肉收缩力降低。酸中毒时机体是抑制性紊乱,出现血钾增高、血管麻痹、心律失常、肌肉收缩力降低。7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1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GABA 减少,氧离曲线左移导致脑组织缺氧)。(2)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血游
8、离钙减少所致)。(3)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8呼吸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手足抽搐,脑血管收缩,脑组织缺氧加重,低钾血症。低钾血症。碱中毒时机体是兴奋性紊乱,出现血钾降低和肌肉痉挛。碱中毒时机体是兴奋性紊乱,出现血钾降低和肌肉痉挛。病理生理学笔记病理生理学笔记- 4 -第五章第五章 缺氧缺氧1缺氧缺氧的定义:当机体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它是很多疾病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氧分压氧分压(PO2):指溶解在血中的氧产生的张力。正常值:动脉氧分压(PaO2)100mmHg(133kP
9、a);静脉氧分压(PvO2)40mmHg(5.3kPa)。3氧容量氧容量(CO2max):指 100ml 中血液中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值:20ml/dl。它反映出血红蛋白的量和质。4氧含量氧含量(CO2):指 100ml 血液实际带氧量。正常值:动脉血氧含量(CaO2)19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14ml/dl。5氧饱和度氧饱和度(SO2)的定义:指 Hb 的氧饱和度。SO2=(血液含量-溶解的氧量)/氧容量100%6缺氧的分类缺氧的分类(1)按照病因分为:供 O2(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 O2 利用障碍(组织中毒性缺氧)。(2)按照血气变化可分
10、为:低张性低氧血症、等张性低氧血症、组织中毒性缺氧。8发绀发绀的定义:机体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5%/dl 以上时,患者皮肤与黏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11肠源性青紫肠源性青紫: 进食导致血液中 HbFe3+OH 达到 1.5 g/dl 时,皮肤、黏膜可出现青紫、咖啡色低张性缺氧的原因与机制低张性缺氧的原因与机制(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2)外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性缺氧)(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缺氧不一定有发绀,发绀不一定有缺氧:如缺氧不一定有发绀,发绀不一定有缺氧:如1 1)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可降至)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可降至 5g/dl5g/dl 以下,以下, 出现严重缺氧,但无发绀
11、。出现严重缺氧,但无发绀。 2 2)红细胞增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红细胞增多: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 5g/dl5g/dl,出现发绀,但可无缺氧症状。出现发绀,但可无缺氧症状。缺氧时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缺氧时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1)呼吸系统:代偿性反应(呼吸加深加快);呼吸功能障碍(2)循环系统:代偿反应:心排血量增加(心率收缩力回心血量);血液重新分布(交感神经兴奋,局部代谢物);肺血管收缩(交感兴奋、介质释放、纳钙内流);毛细血管增生。循环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心肌舒张收缩功能障碍;心律失常;静脉回流减少。(3)血液系统:红细胞增加(红细胞生成素);氧离曲线右移(2,3-D
12、PG)。(4)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5)组织细胞变化:代偿性反应:利用氧的能力升高;无氧糖酵解增加;肌红蛋白增加;低代谢状态。细胞损伤:细胞膜的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第六章第六章 发热发热1发热发热的定义: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et point,SP)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 0.5 时,称为发热。SP 上移,体温随之主动增高的现象。5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EPEP)的概念)的概念:指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出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1)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直接途径:E
13、P 通过血-脑屏障入脑起作用;间接途径:EP 作用于终板血管(OVLT),产生发热介质,影响 SP。(2)发热中枢调节介质的作用:调节介质分为正调介质和负调介质。正调介质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包括:前列腺素 E(PG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cAMP)。负调介质可对抗体温升高或体温降低,包括:精氨酸加压素(AVP)、黑细胞刺激素(-MSH)、脂皮质蛋白-1。三段论:信号输入、中枢反应、机体响应病理生理学笔记病理生理学笔记- 6 -发热的时相及其表现发热的时相及其表现(1)体温上升期:寒战、产热大于散热。(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或稽留期):酷热,皮肤和口唇干燥。(3)体温下降期(退热
14、期):大量出汗,可致脱水。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改变1物质代谢改变:总趋势是分解代谢加强,营养物质消耗增多。机体代谢增强,处于高代谢状态。2生理功能改变(1)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2)循环系统:心率加快。(3)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4)消化系统:消化功能抑制。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3防御功能改变(1)有利变化:抗感染能力增强;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急性期反应。(2)不利变化:诱发心力衰竭和脱水。第七章第七章 应激应激1应激应激的概念: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2应激原应激原的概念: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3。热休
15、克蛋白(热休克蛋白(HSPHSP)的定义)的定义:细胞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重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1,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由于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蓝斑)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组成。应激时的基本效应:中枢效应:警觉;外周效应: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高。(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由于下丘脑的室旁核(PVN)、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组成。应激时的基本效应:中枢效应:CRH 和 ACTH 释放;外周效应:GC 分泌增多。(3)其他:如 -内啡肽、胰岛素、高血糖素、ADH。3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
16、)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2)免疫系统的变化: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抑制或紊乱。(3)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心血管防御反应;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坏死。机制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4)消化系统的变化:出现应激性溃疡。(5)血液系统的变化:血细胞增多。/(6)泌尿系统的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此时机体处于紧张状态,调动全身之力以应对外界的刺激。2HSPHSP 的基本功能:作为分子伴侣的基本功能:作为分子伴侣 细胞蛋白自稳。细胞蛋白自稳。3 3HSPHSP 的作用的作用(1)提高细胞的耐热能力。(2)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等应激原的抵抗力。4APAP 的生物学
17、功能的生物学功能:快速启动的机体防御机制。(1)抑制蛋白酶。(2)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3)抗感染、抗损伤。(4)结合、运输功能。1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胃黏膜缺血是基本条件,H+向黏膜内反向弥散是其必要条件,其他都是次要因素。第八章第八章 休克休克1休克休克的概念:休克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全身性的危重病理过程。1代偿期微循环变化机制代偿期微循环变化机制(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阻力血管痉挛( 受体),容量血管收缩( 受体),动-静脉短路开放( 受体)真毛细血管网灌流。(
18、2)其他体液因子的作用:AT、ADH、TXA2、ET、MDF、LTs 等促使血管收缩。2微循环淤血机制(1)组织缺血缺氧酸中毒(不同血管耐受性不同)阻力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血管松弛;容量血管对儿茶酚胺保持反应收缩。(2)代谢产物(组胺、NO 等)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3)内毒素血管扩张。(4)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白细胞黏着、血细胞压积。3微循环衰竭机制(1)DIC(2)微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微血管麻痹。基本技能1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为少灌少流,灌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为少灌少流,灌 流,微循环淤滞。流,微循环淤滞。3 3休克难治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为不灌不流,淤血加重,休克难治期微循环变化
19、特点为不灌不流,淤血加重,DICDIC 形成形成。病理生理学笔记病理生理学笔记- 8 -第九章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的概念: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凝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失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称 DIC。1DICDIC 的病因:产科以外、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创伤、手术等。的病因:产科以外、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创伤、手术等。2 2DICDIC
20、 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1)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步骤是组织因子(TF)的释放并与因子结合。原因是组织损伤释放TF。(2)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步骤是因子被激活,原因是异物入血,激活因子(3)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被激活的原因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4)促凝物质入血,激活凝血系统。1DICDIC 的分期的分期(1)高凝期:表现为血液凝固性(高凝),微血栓形成。(2)消耗性低凝期:表现为血液凝固性(低凝),出血(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表现为血液凝固性严重降低,出血加重。1DICDIC 时机体功能的变化时机体功能的变化(1)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所致。(2)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阻塞所致
21、。(3)休克:循环功能障碍所致。(4)微血管病性贫血:红细胞被机械性损伤所致第十章第十章 缺血缺血- -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缺血缺血- -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器官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1自由基自由基的概念: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由于未配对,因而是自由的,故称自由基。4钙超载钙超载的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内含钙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1 1缺血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作用。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自由基的作用、钙超载、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作用。2 2缺血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知识 文本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