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沟通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学问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1) 赤土仙人洞位于香格里拉格县咱那格拉村境内,距县城80公里。此洞是香格里拉县境内至今发觉的最大的溶洞之一。洞口高约10余米,洞深尚未探明,目前可顺当前行2—3公里。进了洞口,可见高大的绝壁,绝壁上有一个形似房宇的洞口,据说此洞与大洞的下洞相连,迂回曲折,钻行7天方能到达另一个洞口,游人难以探行此洞,往往只在大洞内巡游。大洞前洞内并不阴暗,相反非常宽敞,可
2、容纳数百人。 洞内景观有自然“弥勒佛像”,自然“神碗神泉”和自然“背负经书的石马”,所谓弥勒佛像,实为石台上的一座钟乳石,形态酷似弥勒佛,所以人们以弥勒佛像而敬之。佛像旁有形似水碗的一个水坊,洞顶下垂的石笋尖上有泉水滴入“碗”内,人们把这水称为“神泉”,以饮用此水来祈求祥瑞安康。洞厅右侧石窟内的一块白石又肖似白马,呈背负经书翘首遥望的情状。洞厅中心有一线坑,坑内有一块多棱角的青石,若用这青石锤击浅坑,会有轰鸣声回荡大洞甚至山谷,藏民们在天旱时常到洞内敲击求雨,以这个“石鼓”为神灵之物。 进入其次层洞的路径需当心攀援而行,这里的钟乳石已发育成形,故而雪白透亮。这里还有宽约10米的大裂谷,深不见底
3、,令人毛骨悚然。上面有一独木桥可过,沿木梯攀援至第三层洞。进了第三层洞,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比前面的更为丰富多彩。这里有一个状如婴儿的乳石,被百姓当成求子的神娃。石娃旁又有一个有两个孔心相连的石樽,水从孔中流出,颇有灵气,青年男女常在此占卜爱情之兆。 赤土仙人洞之名充溢了宗教色调,充溢了藏传佛教色调。洞外有一寺庙,原属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一高僧的别墅。庙后古木参天,还有长五十多米的巨型玛尼堆。石堆由很多块大小不一的片石维砌而成,上面刻着六字真言和咒语。庙内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其他一些神祗偶像。仙人洞口有一只自然造就的脚印,相传这是-的踪迹,藏民们以此为神圣之物,在四周刻满藏文。
4、关于赤土仙人洞的来历,还有一个充溢藏传佛教色调的传闻。古时候,噶玛巴-周游康南藏区传教,到格咱赤土山时,仿佛听到山间有鼓锣之声,他坐下求卜,得知此处有未开门的仙人洞,有无价之宝,听到鼓乐声的人就是有缘之人。噶玛巴-由此想方设法开启洞门,以抛哈达择开门之处,几次抛出皆不如意,就让徒弟喜洛桑波来抛,徒弟将哈达抛到悬崖中间,令-非常满足,就教授他开仙门的佛法并封他为洞主。喜洛桑波在洞外岩下念了三年三月三天的经,烧了千次香,便起先凿石开洞门,历经三个月,洞门仍不开,他按捺不住,使猛力推开了洞门,洞内的珍宝因还没到缘定的日子,提前3天被开了门,便纷纷往外飞散。信佛的人们闻讯赶来,在洞前跳起锅庄舞,留住了
5、一些珍宝和菩萨。这个日子也就成为仙人洞开洞节日。 很多年来,每逢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二月十五日,中旬、得荣、乡城、稻城等地的藏民不惜远道来朝拜赤土仙人洞,并在此实行歌舞活动。 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2) 香格里拉峡谷,以神奇幽深著称于世。这些峡谷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里今生态环境爱护良好,满山遍布葱郁滴翠的冷杉、云杉。虽是高海拔地区,却能见棕榈树杂于其间。峡谷时还有一个中甸最大的喀斯特溶洞在迪庆旅行,到处见到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所描绘的高原风光,而以碧壤峡谷为主的中甸北部峡谷群,更令游人迷醉,被统称为“香格里拉峡谷群”。 香格里拉峡谷,以神奇幽深著称于世。这些峡
6、谷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峡谷里今生态环境爱护良好,满山遍布葱郁滴翠的冷杉、云杉。虽是高海拔地区,却能见棕榈树杂于其间。峡谷时还有一个中甸最大的喀斯特溶洞——赤土仙人洞。洞口石壁上天生一个脚印,五指俱全,被视为世间少有的奇妙景象。另有一泉水名叫“喊泉”,泉眼深藏洞中,人到洞前大喊数声,一股泉水从洞中的喷涌而出,掬之入口,其味甘甜,还能治病。另外,在峡谷中还有一座被称为“那格拉”的藏传佛教寺庙,寺内既有-又有尼姑,惋惜1937年徒遭焚毁,至今尚未能修复。峡谷里的红山金矿、布拉金矿、碧桑金矿、明清以来始终开采兴盛,和毗邻的奔子兰所产的沙金同称为“藏金”,当
7、年木氏土司曾为皇帝捐资1200万两用于修建十三陵。 不过游人最感爱好的还是碧壤峡谷的自然风光。碧壤峡谷,离中(甸)乡(城)马路不远。沿上村马路走进峡谷,一路上水声轰鸣,雾气空蒙,两岸尽是坡度为70度至90度的悬崖绝壁,仰观摇摇欲坠。壁高在1000米以上,至少耸云天,令人心惊胆寒。走进碧壤峡谷如走进一条曲折的深巷,峡谷最宽处80米,最窄处仅10余米,几欲相撞。“鸟道羊肠持绝峰,涛声吼处助吟风”。正恰到好处描写出碧壤峡谷有惊无险的雄姿。你若留意视察,在峭壁上隐隐能见雕刻粗犷的岩画。有专家认为,这是古代民族迁移时留下的符号,其意难解。 走在烙有深深马蹄印似卧龙般的桥脊上,一驮驮定格在茶马古道上的石驮
8、子,犹如马夫刚刚卸下的盐茶驮子,永久地排列在天生桥头,相传这是“聪本农布茸木”卸下的金银驮,石驮旁一尊财神石像端坐在一巨石上,守护着天生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关于香格里拉导游词(3)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头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起先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
9、梦的热忱,人们这才发觉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诞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即迷住了他,从今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探讨。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溢新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溢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挚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变更了一
10、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觉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同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觉了洛克,也同时发觉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觉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觉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觉”的专利权。“从今以后,印第安人就始终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亡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觉”。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觉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
11、格里拉发觉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妙的真实的存在,这或许是“自己发觉自己”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妙的地方都比作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志向,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志向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志向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香格里拉 导游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