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毫针刺法实验报告(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年度毫针刺法实验报告(完整).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年度毫针刺法实验报告(完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毫针刺法实验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毫针刺法实验报告6篇第1篇: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计算方法与实习实验报告2.按下列数据做五次插值,并求x1=0.46,x2=0.55,x3=0.60时的函数近似值。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double X6=0.30,0.42,0.50,0.58,0.66,0.72;double Y6=1.04403,1.08462,1.11803,1.15603,1.19817,1.23223;double Lx(int n,double m)double j=Yn; for(
2、int i=0;i第2篇: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恒定刺激法测重量差别阈限的测定*摘要:本实验采用恒定刺激法,使用JGWB实验操作台重量测量仪,选取一名大一男被试,以100克为标准刺激,以88g到112g之间间隔为四的7个重量作为比较刺激,要求被试做轻重相等的三类反应,对重量的差别阈限进行了单盲测量。通过实验所得该被试的重量的差别感觉阈限为2.2g关键词:恒定刺激法 差别阈限 三类反应 直线内插法 时间误差1.引言:差别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在操作上的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曾系统研究
3、了触觉的差别阈限。1846年他发表了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强度是一个常数,常以k=I/I这个等式来表示(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后来费希纳(G.T.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之为韦伯定律。但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由韦伯定律推导出费希纳定律P=KI。1恒定刺激法(TheMethodofConstantStimuli)或(固定刺激法)是由费希纳(G.
4、T.Fechner,1860) 提出的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测量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其他一些心理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恒定刺激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2在采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刺激和若干个比较刺激。确定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强度范围,并在该范围内选取57个强度的刺激,其中一个作为标准刺激(一般为中等强度的刺激),其余作为比较刺激。被试按照比较的原则,对呈现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是三类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强度“高”“相等”或“低”。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
5、记录“+”“= ”或“”。如果是两类判断,则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强度“高”或“低”。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特点是:(1)只采用少数固定刺激,根据被试做有无和大小的判断反应的频数来确定阈限; (2)刺激是按事前定好的随机顺序呈现,一般每个刺激呈现50到200次; (3)阈限值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完全符合阈限操作定义2。具体作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 (2)选定的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 (3)呈现刺激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
6、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 (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使用直线内插法,是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或75%(判断次数百分率)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a点,从a点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两点阈,其值就是绝对阈限。利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差别阈限(DL)的公式应为:DL=2在恒定刺激法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继时呈现,可能会产生时间误差,如主观相等点小于标准刺激,就会产生负的时间误差,反之,则产生正的时间误差32.研究方法:2.1被试本实
7、验被试为*应用心理学12405班1名男生,18周岁,重力感觉正常,无身体疾患。2.2实验仪器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2.3实验程序1排出各对刺激呈现的顺序:将7个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时间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全套重量共比较70次。对刺激呈现的顺序,以及每对刺激中标准刺激先呈现和后呈现都按随机原则排列。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
8、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为要让被试的前臂在被试侧桌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使它离开测试面2cm,2秒后就放下(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防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4实验开始,主试给被试以下指示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你就用刚才要求的方法轻
9、轻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 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 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前后一致。请注意要用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去比第一个圆柱体的重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 5.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地方记下“”、“”或“”,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3.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百分比换算,分别
10、列出“”、“”和“”在各个重量当中所占的百分比,得到图3-1。 表3.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重量差别阈限的结果(g) 表3.2三类反应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根据3.1,3.2表格数据,用直线内插法求重量的差别阈限:下限选用(96,48)和(100,36)两点,得下限为96.6g,上限选用(100,46)和(104,62)两点,得上限为101g; 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为DL=2.2g.表3.3 实验结果表4.讨论分析:4.1关于是否出现时间误差: 由于在本实验中被试是用同一只手先后对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做出反应,期间有2-5秒的时间间隔,从图3.2可以看出主观相等点小于100g标准刺激,所以存在一定的时间
11、误差。在实验中主试可以通过变换标准刺激呈现的前后顺序,从而削弱时间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2特点,以及与最小变化法的比较: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特点是:(1)只采用少数固定刺激,根据被试做有无和大小的判断反应的频数来确定阈限; (2)刺激是按事前定好的随机顺序呈现,一般每个刺激呈现50到200次; (3)阈限值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完全符合阈限操作定义。 与最小变化法的比较其优点是:1)比最小变化法更符合操作定义; 2)不易随时改变强度的刺激较为方便,且因刺激随机呈现,不会像最小变化法那样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 3)恒定刺激法采用少数几个固定刺激,不必临时改变刺激
12、,对数据利用率高,而最小变化法在计算阈限是只用到少部分数据,数据利用率最低。 4.3关于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韦伯定律的公式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根据该公式得该被试的K值为0.022,与韦伯定律的定义值标准刺激的K值0.02,仅相差10%的误差,因此该被试的重力感觉阈限基本符合韦伯定律。5.结论: 在标准刺激为100g时,该被试的重量差别阈限为DL=2.2g.参考文献: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3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3.82-842.郭秀艳, 杨治良. 基础实验心理学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3、社.2023.6.3.朱莹. 实验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554.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12第3篇: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编 译 原 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预测分析法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一、目的要求1.构造文法的语法分析程序,要求采用预测分析法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语法分析。2.加深对预测分析LL(1)分析法的理解和掌握。二、实验内容对文法G进行语法分析,文法G如下所示:*0. Sa */*1. S*2. S(T)*3. TSW *4. W,SW*5. W;并对任给的一个输入串进行语法分析检查。程序要求能对输
14、入串进行预测分析,能判别程序是否符合已知的语法规则,如果不符合(编译出错),则输出错误信息。程序输入/输出示例: 输入: 一个以 # 结束的符号串:例如:(a,a)#输出: 步数 分析栈 输入串 所用规则 (1) #S (a,a)# 2 三、源程序:#include#include#includechar str100; /存储待分析的句子const char T = a(),#; /终结符,分析表的列符const char NT = STW; /非终结符,分析表的行符/*指向产生式右部符号串*/const char *p = /*0. Sa */ a,/*1. S */ ,/*2. S(T)
15、 */ (T),/*3. TSW */ SW,/*4. W,SW */ ,SW,/*5. W; */ ;/设Mij=x,通过pMij=px获取右部符号串。const int M6 = /* a ( ) , # */ /*S*/ 0, 1, 2, -1, -1, -1 , /*T*/ 3, 3, 3, -1, -1, -1 , /*W*/ -1, -1,-1, 5, 4, -1 ;void init()/输入待分析的句子 printf(请输入待分析的句子(以$结束):n); scanf(%s,str); int lin(char c);/非终结符转换为行号int col(char c);/终结转
16、换为列号bool isNT(char c);/isNT判断是否是非终结符bool isT(char c);/isT判断是否是终结符。void main(void) int i,j=0; int flag=1,flag2=0; char A; /设置指示句子的当前字符 char stack20= #,S; /栈赋初值 int top = 1 ; /设置栈顶指针 char X = ; /存储栈顶字符 init(); A=str0; printf(t步数t分析栈t输入串t所用规则n); /在屏幕上输出列表标题 while ( 1 ) printf(nt(%d)t,+j); /输出当前执行步数 for
17、 ( i = 0 ; i = 0; i-) stack+top = *(pMlin(X)col(A) + i ) ; else printf(Error in main()%cn,X); exit(0); int lin(char c) for(int i = 0; i %cn,c); exit(0) ; int col(char c) for (int i=0; i第4篇: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 直流循环伏安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2学会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循环伏安曲线。3学会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二、实验原理循环伏安法是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循环电压来记录电
18、流随电位的变化曲线,施加的电压为等边三角波或等边阶梯波,电位可向阳极方向扫描,也可向阴极方向扫描。它能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迅速观察研究对象的氧化还原行为。图为电化学实验装置图REWECE分别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分别为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仪器输出的电信号加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上,被研究的物质在工作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连成通路, 反应的电流通过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参比电极用于稳定工作电极的电位并确定电流-电势曲线中的峰电位、半波电位等。若溶液中存在氧化态O,电极上将发生还原反应:反向回扫时,电极上生成的还原态R将发生氧化反应:峰电流表示为: 其峰电流与
19、被测物质的浓度c、扫描速度v等因素有关。从循环伏安图可以确定氧化峰电流和还原峰峰电流,氧化峰电位pa和还原峰电位pc的值。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 氧化峰峰电位与还原峰峰电位差:(V)条件电位: 由此可判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CHI电化学工作站440; 玻碳工作电极,铂丝对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试剂:四、实验步骤1玻碳电极(金圆盘电极或铂圆盘电极)的预处理用Al2O3粉将电极表面抛光,然后用蒸馏水清洗,用超声处理,待用。2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在电解池中放入配制好的K3Fe(CN)6溶液,插入玻碳工作电极、铂丝辅助电极和Ag/AgCl参比电极
20、; 以扫描速率20 mV/s,从+0.800.20 V扫描,记录循环伏安图; 以不同扫描速率:40、60、80、100和150 mV/s,分别记录从+0.800.20 V扫描的循环伏安图。 五、实验结果与处理1. 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测定、和pa、pc、ipa/ipc、值下表序号v(v/s)1/2ipc(10-6A)ipa(10-6A)pc(v)pa(v)ipa/ipc(v)10.040.200-8.7347.9030.1220.2050.9050.0830.163520.060.245-10389.6030.1190.2060.9250.0870.162530.080.283-
21、11.9111.290.1160.2080.9480.0920.162040.100.316-13.1812.590.1160.2090.9550.0930.162550.150.387-15.6815.300.1110.2120.9760.1010.16152、分别以、对作图。由实验结果可知,扫描速度从20, 40, 60, 80, 100, 150 mV/S增大过程其氧化还原峰电流也相应增大,选择合适的峰电流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可逆体系,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ipa/ipc=1:实验结果表明K3Fe(CN)6溶液中ipa/ipc1,所以可认为K3Fe(CN)6在KNO3溶液中电
22、极过程可逆。六、思考题1.解释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的形状。 此图为扫描速度为20 mv/s时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从起始电位0.8V正向扫描到转折电位期间,溶液中Red被氧化生成Ox,产生氧化电流; 当负向扫描从转折电位变到原起始电位期间,在指示电极表面生成的Ox 被还原生成Red ,产生还原电流。氧化峰和还原峰对称,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近似等于1,所以可认为K3Fe(CN)6在KNO3溶液中电极过程可逆。 2.如何用循环伏安法来判断极谱电极过程的可逆性。从循环伏安图可确定氧化峰电流ipa和还原峰电流ipc,氧化峰电位pa和还原峰电位pc值。对于一个体系,若
23、氧化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比ipa/ipc的值趋1,ipa、ipcV1/2 ,且氧化峰电位与还原峰电位差:,那么,即可认为电极过程是可逆的。第5篇: 毫针刺法实验报告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与假设三、设计实验(一) 实验原理(二) 实验装置图(三)实验器材和规格(三)实验步骤(四)记录数据和现象的表格四、进行试验五、分析与论证六、评估七、交流与合作最后:总结实验注意事项第一方面:电学主要实验滑动变阻器复习提纲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2、构造和铭牌意义200: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1.5A: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3、结构示
24、意图和电路符号4、变阻特点能够连续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5、接线方法6、使用方法与被调节电路(用电器)串联7、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所在电路中的电压分配或电流大小8、注意事项电流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9、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调亮度的电灯 、可调热度的电锅 、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钮?实验题目: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研究欧姆定律实验新教材方案)一、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定性的知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就会越大; 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现在我们共同来探究:如果知道了一个导体的电阻值和它两端的电压值,能不能计算出通过
25、它的电流呢?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二、猜想与假设:1、电阻不变,电压越大,电流越 。(填“大”或“小”)2、电压不变,电阻越大,电流越 。(填“大”或“小”)3、电流用I表示,电压用U表示,电阻用R表示,则三者之间可能会有什么关系?三、设计实验:(一) 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10 和5 电阻各一个,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二)实验电路图:1、从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能否能否保证电压成整数倍的变化,鉴别一下甲和乙的优劣?2、乙图重点:研究的是定值电阻这部分电路,而非整个电路。电流表要测定值电阻中电流,电压表要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26、。乙图难点: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变化。(二)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必要时调零。3、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认清分度值。4、识别电池组(学生电源)的正负接线柱,掌握使用方法。(三)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顺次连接好电路。2、检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 试触开关,同时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是否偏转正常。 3、检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
27、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别测量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5、断开开关,替换另一个定值电阻,依上述方法再测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四)记录数据和现象的表格:R=R1= 实验次数123456电压U/V电流I/AR=R2= 实验次数123456电压U/V电流I/A五、分析与论证:(一)数据分析: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R=R1= 5实验次数12345电压U/V11.522.53电流I/A0.20.30.40.50.6R=R1= 10实验次数12345电压U/V11.522.53电流I/A0.10.160.20.240.3(1)电流和电压两个物理
28、量,是哪个量跟随哪个量变化?(2)分析数据表,得出什么结论?(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结论?(4)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证哪个量不变?(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以叙述为“在导体电阻不变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正确吗?(二)数据分析: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 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R=R1= 5R=R1= 10(1)电流和电阻两个物理量,是哪个量跟随哪个量变化?(2)分析数据表,得出什么结论?(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结论?(4)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证哪个量不变?(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以叙述为“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正确吗?(三)综合
29、分析、得出结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六、评估: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反思,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 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操作有没有错误; 测量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实验中会造成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实验结论是否科学合理 对实验进行统筹兼顾的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的对数据加以分析。 七、交流与合作:将你的实验结论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和其它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八、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2、正确连接
30、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4、检查电路时要试触,防止损坏电表或电路发生短路。5、电流表、电压表应选择适当的量程,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始终注意观察电表指针位置,切莫使被测数据超过电表量程,以防损坏。6、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过长,读数后立即断开开关,以防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实验带来误差。7、测量次数的多少根据时间而定,但至少要得到三组数据。8、读数时,严谨认真,实事求是。9、明确用什么方法、步骤控制什么量不变,用什么方法、步骤改变什么量,重点分析哪些数据间的关系。10、无论采用何种办法改变电压,都应尽量使电压成整数倍变化。11、考虑到物理规律的
31、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探究完该定值电阻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后,还应替换定值电阻进行反复实验。实验题目:研究欧姆定律实验(旧教材方案)(实验一)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一、提出问题: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有怎样的定量关系?二、猜想与假设: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即R一定时、I与U成正比三、设计实验:(一)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10 和5 电阻各一个,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2、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32、必要时调零。3、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认清分度值。4、识别电池组(学生电源)的正负接线柱,掌握使用方法。(四)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顺次连接好电路。2、检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 试触开关,同时同时观察 电压表、电流表是否偏转正常。3、检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别测量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5、断开开关,替换另一个定值电阻,依上述方法再测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五)记录数据和
33、现象的表格:R=R1= 实验次数123456电压U/V电流I/AR=R2= 实验次数123456电压U/V电流I/A五、分析与论证:R=R1= 5R=R1= 10(1)电流和电压两个物理量,是哪个量跟随哪个量变化?(2)分析数据表,得出什么结论?(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结论?(4)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证哪个量不变?(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以叙述为“在导体电阻不变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正确吗?实验结论: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即R一定时、I与U成正比六、评估:(同前)七、交流与合作:(同前)八、实验注意事项: (同前)(实验二)导体两端电压一
34、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一、提出问题: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电阻有怎样的定量关系?二、猜想与假设: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电阻成反比。即U一定时、I与R成反比。三、设计实验:(一)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5 和10 、20电阻各一个,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准备:(同前)(四)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顺次连接好电路。2、检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将滑动变阻器 调到最大阻值; 试触开关,同时同时观察 电压表、电流表是否偏转正常。3、检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将电阻R1=
35、5两端的电压调至2V,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4、断开开关,替换定值电阻R2=10 ,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组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V、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5、断开开关,替换定值电阻R3=20,增大滑动变阻器的组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V、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6、断开开关,再依次将定值电阻R1、R2、R3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组值,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3V,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五)记录数据和现象的表格:U
36、=U1= V实验次数123电阻R/电流I/AU=U2= V实验次数123电阻R/电流I/A五、分析与论证:U=U1= 2 V实验次数123电阻R/51020电流I/A0.40.20.1U=U2= 3 V实验次数123电阻R/51020电流I/A0.60.30.15(1)电流和电阻两个物理量,是哪个量跟随哪个量变化?(2)分析数据表,得出什么结论?(3)怎样分析得出上述结论?(4)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证哪个量不变?(5)有人说这个结论可以叙述为“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正确吗?实验结论: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U一定时、I与R
37、成反比六、评估:(同前)七、交流与合作:(同前)八、实验注意事项: (同前)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对“研究欧姆定律实验”新、旧教材方案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认真理解记忆,以备中考之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提出问题能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猜想与假设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定值电阻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R=U/I,就能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设计实验一、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二、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10 和5 电阻各一个,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三、实验电路图:四
38、、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顺次连接好电路。2、检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 试触开关,同时观察 电压表、电流表是否偏转正常。3、检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用较快的速度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 断开开关,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分别测量几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5、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记录到表格中。五、记录数据的表格: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电阻平均值R=(R1+R2+R3)/3123分析与论证(略)评估(同前)交流与合作(同前)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前,
39、应注意识别各器材的规格。电路中的电流不要超过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压表和电流表同样不能超量程。2、为提高测量的精确程度,应尽可能的使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幅度超过满刻度的1/2.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更换电表的量程。3、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以改变定值电阻中的电流,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计算出的电阻值会跟接近电阻的真实值,从而有效的减小测量误差。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阻值的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阻值提出问题1、能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2、灯泡的电阻是否随亮度(灯丝温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
40、规律。猜想与假设1、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灯泡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R=U/I,就能求出灯泡的阻值。2、灯丝是用钨制成的、钨是金属,金属的电阻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设计实验一、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二、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规格为2.5V的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三、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顺次连接好电路。2、检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阻值; 试触开关,同时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是否偏转正常。 3、检查正确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并
41、快速测量出灯泡中的电流; 断开开关,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并快速测量出灯泡中的电流; 断开开关,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5、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并快速测量出灯泡中的电流; 断开开关,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 五、记录数据的表格: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亮度11.52232.5正常分析与论证小灯泡的电阻随亮度(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评估(同前)交流与合作(同前)注意事项1、调节电压应从低到高,即使小灯泡的的亮度从最暗到正常发光。2、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调节定值灯泡两端的电压以改变灯泡的亮度,从而研究灯泡的电阻随亮度(灯丝温度)的变化规律。3、此实验中不应计算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提出问题1、当小灯泡两端实际电压发生变化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否还等于额定功率。2、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并不等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亮度又会如何变化?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否可以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呢?猜想与假设1、实际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