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公开课教案和反思公开课(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公开课教案和反思公开课(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6月光曲 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幽静、纯熟、清幽、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难点: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初步学习分辨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教学方法: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
2、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想象入境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教学用具: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贝多芬是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简介贝多芬)。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曾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谱写的月光曲 2、关于月光曲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知道什么是传说吗,也就是民间流传下来的,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3、请同学们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月光曲这篇课文,来感受音乐的魅力。二、检查预习1、自由读
3、课文。师:读清句子,读准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评议。2、这些生字你们会读吗,先自由读一读。3谁来当小老师,给我们领读一遍,他读对了,我们一起跟读两遍。注意:声音洪亮,吐字清楚。4、师:同学们,这个传说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个传说。一天夜晚,贝多芬走进了莱茵河旁边的一个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月光曲。同学们,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贝多芬 “走近”茅屋,又“走进”茅屋呢?1、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问题2、组织讨论“走近”的原因。(1)贝多芬为什么会走近茅屋呢,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2)走近茅屋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小路
4、?幽静?(清幽寂静)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之中,看着这样的美景,一段旋律已经在大音乐家的心中酝酿。咱们读好这句话。(3)他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什么意思?时断时续,一会弹一会停,这首曲子弹得很不熟练)从中可以看出什么?他就是被这样的琴声所吸引,情不自禁走进了茅屋。3、组织讨论“走进”的原因。贝多芬走进了茅屋, 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自由读读这段对话,看看从这段对话中,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很穷,贝多芬从那里听出来的?两个太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很贫穷。1、在说这句话时,哥哥是什么心情?无奈,你来读2、无法实现妹妹的心愿,哥哥很无奈一起读-接着,贝多芬又听到了什么?1、“随便说说”是什意思?难道盲姑娘真的是随
5、便说说吗?2、他为什么要那样说呢?3、你认为盲姑娘是个怎样的人?4、你从这对兄妹身上,又看出了什么?我们分角色来读读他们的话,再来体会一下。5、此时,贝多芬觉得自己应该走进去,必须走进去,那是因为-(2个)-看到姑娘如此喜爱自己的音乐又如此渴望听到自己的音乐,深深地触动了,觉得自己应该走进去,必须走进去。6、贝多芬情不自禁的走进去,弹了一首曲子给姑娘听时,此时姑娘有什么感受?(1)从盲姑娘的话里,你可以看出什么?(不光爱音乐,还懂音乐。)(2)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知道是贝多芬弹得曲子呢?(盲姑娘,用心听,热爱音乐,很了解贝多芬-熟悉贝多芬的音乐,)(3)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
6、多芬的音乐, 是贝多芬的知音,难怪盲姑娘可以猜出是贝多芬弹奏的。也难怪会如此的激动,同学们,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盲姑娘的激动。(自己练习者读一读,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读)(4)同学们,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难以置信,贝多芬十分著名的音乐家:两个您体会出来的,第一个您是猜测,所以声音拉长一些-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四、感受艺术美1、受到盲姑娘的触动,这时候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从窗子照进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
7、同学们拿出本字。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此时贝多芬心里想的写出来。2、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很多曲子,他就想为贫苦人民作曲,就想为知音作曲,贝多芬自己也说过,我为什么而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3、同学们,请听(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刚才听老师的朗读,哪些画面出现在了你的眼前?汇报: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2、月亮越升越高,
8、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 师、在你读课文的时候眼前是不是也出现了这一幅幅画面呢,在这些画面之中,我们看见月亮就像是一个精灵一样慢慢升上空中,大海也随之汹涌起来。师:你看着图上的月亮可不可以分别给他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能用课文中的话读一读吗,海面时又是怎样的? 慢慢上升 风评浪静 越升越高 波光粼粼 云中穿行 波涛汹涌5、看着这些词,这一幅幅的画面都动起来了,下面谁能通过完整朗读 ,把我们带到海边,去看一看一幅幅扣人心悬的画面。6、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我们感受到的这首月光曲曲调应该是7、我们一起带着音乐读
9、出自己的感受!五、感受文字美1、师: 可见一首曲子的创作跟作曲者的经历和情感变化是有关系的。月光下的大海千变万化,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发生了吗?师:你从哪里看出是他们的联想?比较这三句子,有什么不同? A: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象她看到了她从来没看到过的景象B: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C: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他面对着大海,好像,仿佛这样的词语就是联想词。2、同学们,在这一段中,哪些描写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用横线画出。那些描写是是由现实中的事物联想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来。3、这些联想的句子,可以去吗?4、教师总结: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
10、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5、我们一起试着一下吧!七、总结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同学们在课下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贝多芬创作的小故事,去欣赏他的其他作品。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反思讲课时间:2015.12.4 讲课人:侯二妮 内容:26月光曲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也同样地让学生多次听这首曲子,让
11、他们从感官中理解这首曲子,让他们在读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到“海上升明月”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第二次“三步分解”乐曲再一次理出人物感情变化线):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不仅是听,还要让学生想象,读出来。在教学当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声音高低、面部表情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染到自己情感,从而融入自己的激情当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而学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渐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读来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发泄,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了课文的意境之后,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音乐,图片,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不足之处: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描写联想到的画面的时候,语调是变化的的。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的不够。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联想部分朗读不够到位,而且朗读的形式太少,没有很好达到教学的目标。而在让学生感悟乐曲的时候,配上了音乐图片,但是音乐没有和图片结合的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