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宋奕孜.docx
《19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宋奕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 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宋奕孜.docx(7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 公共居住区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而城市社区交往空间是社区空间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居住社区内部居民所共有的场所,是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 空间载体。从我国居住状况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对邻里交往空间的需求 越来越迫切。 梁思成先生说: “ 计划一个城市的建筑必须顾及到他所计划地区的历史传统和建 设的传统,保留合理的、有历史价值的、由过去经验所称呼的特征的一切。 ” 福建客 家土楼不论在居住形式、居住规模上都与现代单元式居住小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 此,我们以客家土楼的建筑类型及生活方式为研宄对象,结合类型学的研宄方法,试 图从客家建筑中探寻一条能够适用于现代公共居住区人
2、居环境建设的 “ 纽带 ” ,以弥 补现代公共居住区设计中对环境心理设计的忽视。 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主要研宄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主要介绍论 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论文的研宄方法和思路框架,简述研宄的主要内容和创新 之处。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实例调研两个方面对福建客家土楼的交往空 间及其与现代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整合。第三部分解决 问题,通过以上 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现有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有助于 解决现代城市住区交往空间问题的建议。 关 键 词 : 客 家 土 楼 交 往 空 间 公 共 居 住 区 I ABSTRACT Reside
3、ntial area as a carrier of the space in the life of urban residents is organized with lots of community space. And the urban community interaction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unity space, which space used as social activities space for residents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used as a carrier of
4、 the space of cultural life for residents. From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condition in China, we can see tha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community association space should be supplied for city residents. Sicheng Liang said that 66to plan a building of the city should consider the tradi
5、tional history and tra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reserve which characteristics is reasonable, historical value, from past experience. Hakka Earth Building has in common with modern modular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living form and living scale. Therefore, we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type and lif
6、estyle of Hakka Earthen Buildings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ypology, trying to explore a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as a link from the Hakka architecture. And it can make up the neglect on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modem residential design. The diss
7、ert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 to discover the problem; to analyze the problem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first step, the author will illustrate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subject, provide the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of the dissertation and introduce the rese
8、arch subject and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n the second ste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ty space of the Hakka Earth Building and the community space of modern residential area will be organized and integrat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In the third step, this paper provi
9、des the sugges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ut the modern urban community space for existing condition. KEYWORDS: Hakka Earth Building; Interaction; Community Space; Residential area 目录 第 一 章 绪 论 . 1 1.1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 1 1.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1. 2. 1交往和交往空间 . 2 1. 2. 2客家土楼 . 3 1.3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10、 1. 3. 1环境心理学 . 3 1. 3. 2行为建筑学 . 4 1. 3. 3交往空间理论 . 5 1.4研究现状与相关文献 . 6 1.5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7 1. 6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8 1. 6. 1研宄方法 . 8 1. 6. 2论文框架 . 8 第二章交往空间影响因素的特征与分析 . 11 2. 1 交往空间概述 . 11 2. 1. 1交往空间的构成 . 11 2. 1.2交往空间的特征 . 11 2.2空间环境与交往行为 . 12 2.2. 1空间感与交往 . 12 2.2.2空间距离与交往 . 13 2.2.3空间尺度与交往 . 13 2.2.4空间中的时间与交往
11、 . 13 2.3心理因素与交往行为 . 14 2. 3. 1人对交往活动的心理需求 . 14 2.3.2心理活动对交往的影响 . 14 2. 4 本章小结 . 16 m 第三章客家土楼的积极交往空间模式解析 . 17 3. 1客家土楼的交往空间 . 17 3. 1. 1客家土楼交往空间的构成 . 17 3. 1.2客家土楼交往空间的特征 . 20 3. 2客家土楼交往空间形态形成的影响因素 . 23 3.2. 1客家土楼交往空间形态的自然因素 . 23 3.2.2客家土楼交往空间形态的社会文化因素 . 24 3. 3客家土楼交往空间积极性因素分析 . 25 3. 3. 1公共活动是实现交往的
12、重要条件 . 25 3.3.2居民近似的交往心理需求 . 26 3. 3. 3居民交往活动的连锁反应 . 27 3.3.4交往行为受物质环境影响的程度较高 . 28 3. 4 本章小结 . 29 第四章现代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模式解析 . 31 4. 1城市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的构成与特征 . 31 4. 1. 1中心广场 . 31 4. 1. 2道路空间 . 32 4. 1. 3院落空间 . 32 4. 1. 4垂直交通空间 . 33 4. 2城市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 34 4. 2. 1现代功能主义的影响 . 34 4.2.2构成城市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形态的社会因素 . 35
13、4.2.3构成城市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的精神文化因素 . 35 4.2.4城市公共居住区居民交往空间活动调查 . 36 4.3城市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的消极因素分析 . 38 4. 3. 1缺乏主动交往的动机 . 38 4. 3. 2异质性邻里结构关系 . 38 4. 3. 3缺少必要性活动发生 . 39 4.3.4物质环境对交往行为的影响 . 39 4. 4 本章小结 . 40 第五章交往空间秩序重构的设计探讨 . 41 5. 1客家土楼交往空间积极因素的借鉴 . 41 5. 1. 1符合交往心理需求的空间序列关系 . 41 5. 1.2均衡的人口与交往空间比例 . 43 IV 5. 1. 3同
14、质化的积极作用 . 44 5. 1.4交往空间的复合功能及适宜的尺度 . 45 5. 1. 5较为完善的人性化交往关系 . 46 5.2城市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秩序重构的设计探析 . 47 5.2. 1空间结构的合理性 . 47 5. 2. 2交往空间功能的多元化 . 51 5. 2. 3增强同质化心理和归属感 . 52 5. 2. 4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 53 5. 3交往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 55 5. 3. 1交往空间设计案例 “ 万汇楼 ” . 55 5. 3. 2工业大学宿舍区交往空间改造策略 . 58 5. 4 本章小结 . 62 第 六 章 结 语 . 65 参考文献 66 成果
15、 68 致谢 69 V 第一章绪论 1.1研宄的背景与缘起 交往是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邻里交往是人们沟通交流、抒解情绪的重要选 择之一。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公共居住区从曾经开放自然的住屋形式衍化 到现代社会的高密度公寓住宅形式。然而,城市公共居住区的设计师往往将研究和探 索的精力集中于住宅小区的中心活动场地的交往,而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于交流的邻 里空间,其空间设计和空间数量往往受到忽视。无视这种邻里交往的重要性,带来了 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社区人际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 人的喜怒哀乐都是伴随着人们参与交往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可见,保持人与人 之间的良好交往有利于促进身心的健
16、康。为了保持交往,现代人利用科技拓展交往的 手段,出现了电话、电报等新型通讯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交往对于人的重要性。可以 想象在一个没有交往活动,没有沟通的社会,人们可能会无法维持必要的生产和生活, 这样的社会也会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意义。公共居住区能否为居民提供适宜活动的交 往空间,会直接影响公共居住区居民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是否能够处理好社区 中的交往空间,对改善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的 稳步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向来十分关注邻里交往空间,如上海的里弄住宅,北京的四 合院(大杂院)等。现代居住模式相对传统居住模式已经发
17、生了巨大改变,邻里交往 空间也几近消失。现代公共居住区的建设完全摒弃了对传统居住空间优秀元素的继 承,建设了一大批毫无生活气息的公共居住区空间。城市社区,由于开发建设的时间 过于仓促,建设规模量大面广,资金限制以及开发运营方式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大多 难以针对居 民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忽视了居民对社会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与社区空 间环境的关系。从而造成社区人际关系淡漠,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缺乏认同感、归属 感。传统的空间模式东西被迅速肢解,却不能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内涵。居民因而 失去对现有生活空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物质生活环境的提高带来的还有社会行为心 理方面的缺失,使人们忽视了邻里关系、情感的传
18、承、传统文脉的延续、可持续性的 发展等问题。缺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住区环境使人们精神方面的 “ 贫困 ” 进一步恶化。 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深入、开放的研宄与分析,我们或许可以找到 一条改 善当代中国公共居住区建设中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对中国传统民居形式研宄的 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居住形式一一福建客家土楼(以下简称客家土 楼)。客家土楼不论在居住形式、居住规模上都与现代公共居住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而这种独特民居形式中蕴涵的良好邻里关系,正是现代住区居民所追求和向往的。针 对这种情况,论文以社区空间环境与社区居民的邻里交往行为基础,从环境心理学和 建筑行为学的角度对城市住宅
19、小区的交往空间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1.2相关概念的界 定 1. 2. 1交往和交往空间 交往,即社会交往。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机能,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在中 国大百科全书中对 “ 交往 ” 的解释为: “ 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产生的 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 ” 在社会学词典中是这样定义 的: “ 社会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的方式和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特定现象。它既是人类的一种机能,又是人存在的方 式。社会交往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它显示出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活动过程。 社会交往就其起源而言,可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两
20、种类型。它是个体作为社会成 员的心理要求,又是生产实践客观要求的历史产物。 ” 1 交往空间,是指交往行为发生的空间,是能使人们聚居、停留,进而能供其从事 一定活动的户外场所,它包含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有一定形式的物理空间;二是场 所环境中人们的交往行为。行为与空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行为受到空间形态 的影响和暗示,设计合理的空间环境会促使交往行为的增加,反之会抑制交往行为的 产生。 2 本文中论述的交往空间是指:首先,是指除去住宅内部空间以外的空间范畴。其 次 ,在距离上应位于居民住宅周边区域,是邻里间接触交往较为频繁的区域,如门前 空地、宅间院落、住宅周边道路、配套设施、楼梯间等可供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 福建 客家 公共 居住区 交往 空间 设计 研究 宋奕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