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docx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 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酷爱之情。 课前打算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状况。 2.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季节。 3.出示插图,视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
2、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很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老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留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观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沟通,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沟通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其次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惊慌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怜悯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根据学习
3、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沟通,老师指导点拨。 3.全班沟通自学成果。 4.背诵。 其次课时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老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分?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老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留意塞蓑的读音。 2.谁情愿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爱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
4、解的词和句,先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沟通探讨。 5.全班沟通: 沟通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老师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显明但又显得柔软,气氛安静又充溢活力。 2.老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观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长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爱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细致视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
5、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留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索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沟通。 5.全班沟通,老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留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蒸蒸而上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留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
6、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沟通,老师指导点拨。 3.全班沟通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其次课时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
7、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沟通学习成果。 6.全班沟通,老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老师小结: 这首诗有显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老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观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长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8、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忆江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相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1依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到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情愿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至名学生)老师对学生背诵状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
9、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织,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水乡(江南)。 3.师生沟通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
10、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老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留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分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忱)娇艳欲滴、热忱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实、高雅、温婉、安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
11、江水 (3)红与绿的衬托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艳丽的江花更红得刺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衬托,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
12、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13、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遗忘?(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来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哀痛,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非常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很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高兴的挥手,回忆更是漂亮的华蜜。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挚友的相知、珍惜
14、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苦痛与懊悔远离过去,让华蜜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观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须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醉在忆江南的美妙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人 情珍惜 景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喜闻乐见、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酷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
15、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念之时,全部的乡情仕意。是一首喜闻乐见的写景抒情的思乡诗。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微环节,特别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的词。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
16、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选编这三首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酷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尝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思路一: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
17、,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依次一首一首地进行教学,要有导有放,以第一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二、三首诗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沟通来理解诗意,通过探讨和老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务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8、: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留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7探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
19、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探讨绿又的精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志向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其次课时(学习
20、秋思)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秋思的意思是()。 2见秋风指作者望见了(),欲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3复恐的意思是(),说不尽指说不完(),行人指(),临发的意思是(),开封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4默读古诗,勾出诗眼,联系全诗,想想全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一、创设古诗情境,复习古诗学习方法(解诗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检查正角、流畅地朗读课文状况,正音。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全诗思想感情。 1解决课文中难点、疑点。 2指导学生抓住诗眼见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三首 古诗词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