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公倍数数学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学问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行少的学问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学问的同时驾驭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驾驭,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
2、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相识数的概念时更情愿自主参加,自己发觉。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实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沟通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实力培育) 1、让学生通过详细的操作和沟通活动,相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验探究和发觉数学学问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实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
3、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究发觉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嬉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与。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觉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
4、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细致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留意什么? 生独立思索,领悟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沟通,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打算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干脆算一算。 3、汇报沟通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沟通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
5、?你发觉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其次、三问使学生发觉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需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多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6、汇报沟通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觉特别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假如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学问,可以解
7、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与完同学会之后,其次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动身,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动身?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相识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相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主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3.在相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究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感知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8、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并初步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略) 二、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请你每次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留意你不同的摆法?(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看谁的方法多?速度快?会用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算式 2.进行沟通: 学生沟通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沟通屏幕上一一演示。 如: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来表示,千万别小看这些算式,今日我们探讨的内容就在这里。
9、我们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屏幕出示) 43=12, 师:在这个算式中,你认为4、3、12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因为:43=12, 所以: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读读看,能读懂吗? 接着出示:因为:62=12 ,所以 因为:121=12 ,所以 谁也来出个乘法算式说一说。(略) 三、探究探讨: 1.师:我们刚才初步相识了因数和倍数,下面要进一步来探讨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4、5、18、20、36 师:老师在听的时候发觉4、18都是36的因数,你
10、也发觉了吗? 师:4、18、都是36的因数。 师:36的因数只有这2个吗? 师:看来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全部因数全部找出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请你选择你喜爱的方式,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找出36的全部因数。假如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纸上更好。 学生填写时师巡察搜集作业。 2.沟通作业。(略) 板书:36的因数:1、2、3、4、6、9、12、18、36。 师:通过刚才的沟通,找一个数的因数有方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重复也不遗漏?试一个。 15的因数有 再试一个: 16的因数有 视察36、15、16的全部因数,你有什么发觉吗? 边沟通边板书: 个数 最小 最
11、大 因数 1 它本身 倍数 3.师:找一个数的因数驾驭的不错,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吗? 3的倍数:(找不完怎么办?) 有小巧门吗? (略) 板书:3的倍数:3、6、9、12、15 找出7的倍数:7、14、21、28、35 沟通方法。在找一个数倍数时发觉:板书: 个数 最小 最大 因数 有限的 1 它本身 倍数 无限的 它本身 (没有的) 30以内5的倍数:(留意反馈)5、10、15、20、25、30 4.推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12是4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8是16的因数,8又是4的倍数。 1没有因数。 5是倍数。 小结:倍数或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 我们在探讨倍数
12、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板书完整: 不是0的自然数 四、实践应用 师:因数和倍数的学问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运用。 1.春游。 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乘坐人数12345应付元数 2.做操。 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的排列状况填写完整。 排数1234681224每排人数 反馈: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4的倍数) 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都有怎样的关系? 排数是24的因数。每排的人数呢?(也都是24的因数。为什么?) 3.存钱。 有一位青年志愿者要省下30元生活费,买学习用品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学。他每天存出一样的钱数,请问有几种存
13、法? (30的因数:1、2、3、5、6、10、15、30) 师:看来因数倍数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探讨、相识了倍数和因数,你学得怎样?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约分数学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 探究并驾驭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 经验视察、操作和探讨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重点难点 重点:驾驭约分的方法。 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精确地推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前边我们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
14、还记得呢? 2、 生说定律并举例。 3、 今日我们来学习约分。 (二)揭示课题,探究新知 1、 那么同学们请看教科书47页上面的主题图,说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2、 它们有什么关系?小组探讨。 3、 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知道 1 12 2 = = 3 32 6 2 22 4 = = 6 62 12 4 42 8 = = 12 122 24 4、 那么,我们反过来 8 82 4 = = 24 242 12 4 42 2 = = 12 122 6 2 22 1 = = 6 62 3 5、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6、 1/3 不能再约
15、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7、 我们也可以干脆约去24和8的最大公因数8。 (三)巩固新知,接着练习 1、 教科书48页试一试,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准。 2、 师小结,强调重点。 3、 接着练习,练一练12。可让学生到黑板做,易错的集体订正、强调。 4、 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课堂小结 1、 今日我们在复习分数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如何约分。 四、 板书设计 约分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 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仍旧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来绽开教学,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尝试,
16、老师讲解之后让学生尝试类似的习题,通过错误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留意。但有的学生在约到最终时不能确定是不是最简分数,此处问题有待后期的反思。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容积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容积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例,经验探究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驾驭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洁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课前打算:每人一个水杯、水、把教材上第33页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老师拿出一个保温杯:同学们,水杯是大家特别熟识的一件生活用品。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杯,看着这个水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
17、会说出很多,如: (1)这个水杯的体积是多少? (2)这个水杯的高是多少? (3)这个水杯的底面直径是多少? (4)这个水杯的底面周长是多少? (5)这个水杯能装水多少? 第(5)个问题假如学生想不到,老师启发:这个水杯是干什么用的? 2、师:看着一个水杯,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数学问题,真是不简洁。刚才有人想到“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这个问题就很好。谁知道,这个水杯能装多少水,在数学上叫做水杯的什么?(容积) 师:对,水杯能装多少水叫做水杯的容积。 板书:容积。 3、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这个水杯的容积和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不相等。因为水杯有厚度,容积小于体积。 假如学生有其他的说法,
18、只要有道理,就赐予确定。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上的问题和图:同学们对体积和容积这两个概念已经很清晰了,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关于体积和容积的问题。 出示教材的问题和图,指名读题。 师:第(1)个问题很简洁,大家看第(2)个问题。谁知道求这个水杯能容纳多少毫升水,求的是什么?(容积)对,要求水杯的容积须要知道什么?(杯子里面的高和直径)很好,那同学们看题中告知了吗? 预设:没有,但是,可以计算出来。用外面量的高和底面直径减去水杯的厚度就能求出来。 师:真聪慧。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留意,第(2)题求的是毫升,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2、沟通学生计算的过程
19、和结果:谁来说说第(1)题你是怎么算的? 3.14(72)21838(立方厘米) 内直径:70.825.4(厘米) 内高度:180.8216.4(厘米) 容积: 3.14(5.42)216.4 375(立方厘米) 375(毫升) 假如学生计算内直径或高时,只减去一个0.8时厘米,可让学生探讨一下,形成共识。 3、师: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了保温杯的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计算容积和计算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相同点: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这个公式来解决。不同点:容积计算用从里面测量的数据,体积计算用从外面测量的数据。 4、老师说明,杯子能装多少水,可以用容积单位,也可以用质量单位,并介绍1毫
20、升水重1克。然后,让学生推算出1升水重1千克。 5、提出问题(3):假如把6个这样的保温杯倒满,大约须要多少千克水?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全班沟通。 师:谁情愿把你计算的过程和结果给我们介绍介绍? 答案:37562250(毫升) 2250毫升2.25升 225升水重2.25千克 三、实际测量 1、师:今日,我们学习了容积的计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水杯,量出它的内直径和高,算出这个水杯大约可以装多少水? 学生拿出自己带的水杯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沟通测量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如: (1)用直尺干脆测杯子内直径和高。 (2)用直尺测量出杯子的高,外直径和
21、杯子的厚度。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通过计算水杯的容积,我们知道了水杯能装多少水。假如不测量,不求容积,怎样用天平称出这个杯能装多少克水呢? 预设:可以先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重量,再称出盛满水后杯子的重量,用盛满水后的重量减去空杯子的重量就是水的重量。 学生说的不完整,老师补充。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真聪慧,一个水杯装满水,能盛多少水的问题,同学们解决了。假如一个水杯不装满,你们能计算出杯子中有多少水吗?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 师:求这个玻璃杯中有多少升水是求这个玻璃杯的容积吗? 生:不是,因为杯中水面的高度是15厘米,而整个水杯的高度是25厘米。 师:那这个杯中的水有多
22、少升呢,请同学们自己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沟通。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102154710(立方厘米) 4710立方厘米4710毫升=4.71升 2、练一练第2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练一练的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 学生读完后,老师提问。 师:谁知道每升柴油0.85千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每升柴油不到1千克,才0.85千克,柴油比水轻。 师:谁能说一说求这个油桶能装柴油多少千克,怎样计算? 生:要求出油桶的容积,这也就是油桶中能装多少升柴油,再用所装柴油的升数乘0.85,就能求出这个油桶能装柴油多少千克。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沟通
23、。 答案: 3.14(42)2675.36(立方分米)75360(立方厘米) 75360立方厘米=75.36升 75.360.8564.06(千克) 3、练一练第3题, 师:请同学们先读读题,想一想这道题与第2题有什么不同? 生1:这道题中告知了我们底面的半径,第2题中告知了我们底面的直径。 生2:第2题要求柴油,第3题是汽油,汽油比柴油轻,每升才0.74千克。 4、练一练第4题,计算环形柱体的体积,可先探讨一下怎样计算,再由学生独立完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 答案: 1米=10分米 3.143210=282.6 (立方分米)=282600 (立方厘米) 2
24、82600立方厘米=282.6升 282.60.74209 (千克)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第4题,这是一个环形柱体,谁知道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生:用外面这个柱体的体积,减去里面那个空圆柱体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沟通。 答案: 20+5+5=30(毫米) 3.14(302)234=24021(立方毫米) 3.14(202)234=10676(立方毫米) 2402110676=13345(立方毫米)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通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通分的含义,理解和驾驭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通分。 2、使学生能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通分的方法,能说明通
25、分的过程,体会学问的内在联系,培育分析、推理等思维实力。 3、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体验胜利的感觉,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产生主动学习的信念和动力。 重点难点: 驾驭通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今日上新课之前老师按例要来考考你们对以前的学问驾驭的如何?情愿接受考验吗? 1、口答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3 和 5 的最小公倍数是( ) 。 4 和 12 的最小公倍数是( ) 。 6 和 9 的最小公倍数是( ) 。 学生先独立思索一下,然后举手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指名学生口答。 师:看来大家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驾驭不错,接着往下看。 2、你能说出与3/4 大小相等的
26、分数吗? 指名说,并说出思索过程。指名口答时再说说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 过渡:今日我们将接着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学习新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14:把3/4和5/6改写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指名读题,师:你觉得题目中有哪些要求?(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 你会运用以前学过的学问进行改写吗?试试看。 (2)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独立尝试完成,师巡察,发觉不同方法者请板演。 (3)讲评。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位同学的,他把两个分数都改写成分母是12的分数,3/4的分母4改写成12要乘3,分子也同时乘3等于9/12,5/6的分母6改写成12要乘2,分子5同时乘2
27、等于10/12,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了,它们的分数大小有没有变?为什么?符合题目要求吗? 我们再来看看其次位同学的,他把两个分数都改写成分母是24的分数,3/4的分子分母同时乘6等于18/24,5/6的分子分母同时乘4等于20/24,它们的分数大小有没有变?为什么?符合题目要求吗? 师:还可以改写成分母是多少的分数?(指名举例) 师:哦,看来可以用来作他们分母的数还真不少!那么谁来说说在改写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呢?(指名口答) 师引导并强调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变大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做的。 (3)师:其实呀刚才大家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学会了
28、一样新学问,就是通分。(板书:通分)像刚才大家把3/4和5/6这两个原本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分别改写成了分母一样,而又大小不变的分数,这个过程就可以说是通分。书上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不妨打开书原来读一读。 (4)生自学书本71页,然后指名说说什么是异分母分数?什么是同分母分数?什么是通分?(依据学生回答是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问:那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有什么条件吗?(引导回答和原来分数相等,并板书在横线上) (5)师:这个相同的分母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公分母。(指板演题)谁来说说这几位同学各取什么为他们的公分母?(学生口答) 师:那为什么不取10或者20呢?肯定要取12、24、48、?
29、它们和原来这两个分母有什么关系?(引导回答出是原来两个分母的公倍数) 师:比较一下,用哪个数做公分母比较简洁?那12和4、6有什么关系呢?那么你们认为通分时我们一般用什么做公分母比较简洁呢?(引导归纳: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7)小结:现在你能告知老师完成通分须要几步呢?(学生自由说)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1.找公分母(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化成同分母分数。 师:那现在我们立刻来试一把,先来一个简洁的。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沟通。 说明:通分找公分母时,可以应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71页。师巡察发
30、觉问题,个别辅导。 (2)展示,全班沟通。 师:你通分确定的公分母是多少?你怎样找到的?确定公分母后,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母乘几,分子也同时乘几。通分就要像课本上这样写出每个分数的转化过程。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三人板演。 检查板演题,说说各是怎样找公分母的,说说要留意的地方。 2、做练习十一第3题。 (1)让学生检查通分,发觉问题。 沟通:哪组是对的?哪组不对,错在哪里?哪组不够简洁? 指出:通分时,通常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这样既便利结果又简洁;确定公分母以后,分子要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 (2)让学生把不对的和不够简洁的两组通分
31、,指名板演。 3、推断 (1)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 (2)通分时,只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 (3)异分母分数通分后,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 ) (4)通分时分数值变大,约分时分数值变小。 ( ) (5)约分是每个分数单独进行的,通分是在几个分数中进行的。 ( )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4、选择 (1)1.通分的依据是( )。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基本性质 (2)两个分数通分后公分母是原来两个分母的乘积,原来两个分母肯定( )。 都是质数 是相邻的自然数 是互质数 (3)通分的作用在于( )。 分母统一,规格相同,不简单写错。 分母统一,分数单位相同,
32、便于比较和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5、拓展题 先把7/8和7/9通分,再写出几个大于7/9且小于7/8的分数。 学生思索,独立解答。 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实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视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教学重
33、点: 驾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假如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探讨: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老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
34、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 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老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 (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
35、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视察13= 34= 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状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假如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 (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
36、: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分吗?区分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37、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 1/3(个) 例2:34=3/4 (个) 例3:710= 7/10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驾驭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箱装牛奶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3.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4.熟记20以内质数,能精确地辩识一个常见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5.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力。 6.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说明。 二、教学工具: CAI课件、题单1张。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视察生活:同学们
38、,我们所喝的液体牛奶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们猜猜看:通常一箱牛奶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箱装的牛奶,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共有多少盒?是怎样排列的?用算式表示。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的右侧:24=4615=3512=34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板书。) 板书:24=46=38=212=12415=35=11512=34=26=112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纳的可能性最小?(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勾一勾。) 为什么?(不
39、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儿有13盒牛奶,假如将它们排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要求每排数量相等,可以有哪些排法?17呢?19呢?(学生思索,同桌说一说,老师板书在黑板左侧) 板书:13=11317=11719=119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数吗? 据学生回答板书,同时说明:像的这样的数还有许多。 (二)、探究新知 探究质数意义。 1.想一想:为什么右边的数量可以排成多行多列,而左边的数量不能排成多行多列呢? 四人小组探讨(提示: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有关。细致视察左边这些数的因数,你发觉了什么?) 汇报:(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CAI整理揭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 强调: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如:13只有1和13两个因数,17只有1和17两个因数:19也只有1和19两个因数; 所以13、17、19都最质数。 2.再举几个质数,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找出自然数120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4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找出来的。(学生汇报后CAI出示) 探究合数。 1.用质数推断合数:右边这些数也是质数吗?(不是)为什么?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它们至少有几个因数?(3个) CAI揭示:除了1和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