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其次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其次课时教案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爱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运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
2、组汇报学习状况。老师板书。5.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摘到了和。桃树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终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化: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假如有,今后你打算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3、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终望见了一()小兔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运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的词语。 老师提示:完全不行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4.
4、说话练习。用今日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7.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兔子8.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化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主动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
5、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擅长发觉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编辑举荐: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解并描述故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
6、图导言,激趣导入 老师板画一座小山。老师:同学们都很喜爱小动物,瞧,今日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日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望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7、,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望见,特别兴奋,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坚决果断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兴奋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特别兴奋。特别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非常 C.常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
8、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老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编辑举荐: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 时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 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解并描述故事。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
9、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 时 时 教学过程 、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老师板画 座小山。老师:同学们都很喜爱小动物,瞧,今日我们的 堂上就来了 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 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 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日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 题:小猴子下山)读了 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 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 文,要求:读通 文,读准字音。 2.再读 文, 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 文,思索: 文讲了 个什么故事?1.给
10、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 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望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望见,特别兴奋,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 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 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坚决果断地掰了 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兴奋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 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 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依据 文内
11、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特别兴奋。“特别” 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非常 C.常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 文的 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 说小猴下山做的 件事是什么?(老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 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 文。4.照样子,说 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 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 时教案部编版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 1.相识“猴、结”等12个生字,
12、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 文。借助插图,图文比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 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终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缘由,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 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依据 文内容,说 说“小猴子最终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了解 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当 心 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 时】2 时 【教学过程】 时 、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老师板画
13、 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爱小动物,瞧,今日我们的 堂上就来了 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 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 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日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 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 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 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 文,要求:读通 文,读准字音。 2.再读 文, 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 文,思索: 文讲了 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 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 文,启发学生思索: 文讲了 件什么事?你喜爱这只猴子吗? 2.组织同桌相互说 说。 3.组织全班沟通。 四、指导写字
14、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视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当留意什么? 2.老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2022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 其次课时语文教案 2022年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 其次课时语文教案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块地 特别 往前 西瓜 进行 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望见了好多好东西。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又大又多。还有又大又红、又大
15、又圆。 “又_又_”式词语: 又高又瘦 又矮又小 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 又白又亮 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 又哭又闹 又 蹦又跳 又长又细 又鲜又嫩 又气又急 2想一想: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哇 !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看上去好好吃 !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宠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宠爱。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 表示“不专一”的
16、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 喜新厌旧 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 半途而废 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 心无二用 心无旁骛 一心一意 用心致志 聚精会神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 还去追。最终,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唉!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真是懊悔啊!现在搞 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肯定会指责我的。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
17、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担当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 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再来到_,又来到_, 最终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再摘了_,又抱了_,最终去追_。 明确: (1)玉米地里 桃树下 西瓜地里 (2)玉米 桃子 西瓜
18、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扛扔抱捧掰 (1)今日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 )玉米。 (2)我望见平平在教室里乱( )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 )妈妈。 (4)小猴子( )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 )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2)(3)(4)(5)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故事告知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
19、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学问构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会写正确书写掰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解并描述故事。 3.通过理解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安排、有恒心、能坚持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沟通: 师:动物王国里有许多小动物,今日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挚友,它聪慧、伶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猴子下山 部编版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猴子 下山 第二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