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驾驭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分,初步相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特别一般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缘由。 4、激发学生对探究宇宙奇妙的爱好,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具设计: 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 讲授过程: 讲授新课: 一、天体 1、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
2、质的存在形式。 (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 注:不作特别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视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解并描述学生自己平常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 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态、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改变”图 说明特点) 结论:恒星在不停的运动改变之中 相对位置好像固定不变,故称“恒星”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学问点: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8分钟) (1.5亿公里) 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 (4.2
3、光年) 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 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视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三、九大行星 1、依次: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2、九大行星分类: 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2)巨行星:木土 3)远日行星:天海冥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缘由: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
4、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相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相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
5、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别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7分钟) 1 检查学案自学部分完成状况找学生报答案( 2分钟) 2 基础巩固检测 (5分钟) 天体类型 提问:2022年6月21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 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进行概念辨析。(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但是须要区分: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
6、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放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天体系统 通过老教材P3自学,请同学们思索并回答一下3个问题: 1 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 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 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通过相识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以正确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导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8分钟) 1太阳系的组成 老师活动(展示教材P4图14 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
7、四周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其中八大行星,根据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 学生活动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 A b c d e f g h 2八大行星公转的运动特征 描述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征,一般从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进行了解,下面老师带同学们一起相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多媒体演示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示意图:同学视察并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方向的特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方向的特点是:均是自西向东运动,运动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的特点。 出示教材P5表格1
8、1 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公转轨道平面的特点与轨道形态的特点。(留意需介绍讲解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概念) 八大行星公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倾角大多小于4,说明八大行星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运动,具有共面性的特点。 而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形态的偏心率大多接近0,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形态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具有近圆性的特点。 3八大行星公转的结构特征 展示教材P5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 读图指导:留意该图的图例,图中注记所标数字是指与地球相比,其体积、质量的大小。 老师指图讲解:根据八大行星的距日远近、质量和体积等结构特征,通常将与地球结构特征相像的水星
9、、金星、火星与地球一起划分为类地行星。将体积比和质量比远远大于地球的木星和土星划分为巨行星;将离太阳较远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划分为远日行星。 请同学们结合图15 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比和体积比所示内容,填写表格12三类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比较 我们把每项特征分为三个等级,按距日由近及远、质量由小到大、体积由小到大,依次用1、2、3来表示。 行星类别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类地行星 1 1 1 巨行星 2 3 3 远日行星 3 2 2 提问: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一般行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和公转的运动特征与太阳系
10、中的其他行星相比,并不特别,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的行星。 导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10分钟) 1 进行导学案【合作探究】第一题部分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殊是存在着高级才智生物的天体。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别的行星。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存在呢? 小组合作探讨完成导学案其次部分【合作探究】第1题 探讨提纲 1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平安? 2说出地球的结构特征对地球上生物存在产生的影响。 3假如太阳突然消逝了,或者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4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这对地球上
11、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5 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出现在海洋中,地球上的大量液态水是怎么形成的呢? 2 导学案【合作探究】其次题部分 3 总结:(板书)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相识太阳系的组成。 2使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性质特征。 教学重点 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难点 行星和恒星的区分。 教学媒体 “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了解了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的状况,今日我们就到太阳系中去看一看,看看在太
12、阳系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地球还有哪些兄弟姐妹。 【板书】三、太阳系及其成员 【启发引导】(1)太阳系都由哪些天体类型构成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哪一个为什么它会成为中心天体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行体、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太阳,因为太阳的质量实在是太大了,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大质量的吸引小质量的。这样,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就在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成为中心天体。 【指导学生画书】 【启发引导】(1)请同学们一起看“太阳系模式图”,从图中可见,除太阳外最重要的一种天体是什么 (2)什么特征的天体就是行星 (3)你知
13、道在满天的繁星中,哪些是恒星哪些是行星 (4)你对哪一颗行星有所了解请介绍给同学们。 (5)现在,太阳系中已发觉的行星有哪几颗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依次,快速记忆。 行星和小行星是特别重要的一种天体,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放射可见光,以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行星,“行”说明它有相对的位置移动;恒星,“恒”说明它的相对位置不发生改变,即在以恒星组成的各个星座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恒星中,只有太阳给我们的感觉例外,这是因为与其它遥远的恒星相比,太阳距离我们太近了,而地球围围着太阳公转,造成了每天太阳东升西落的视运动。一般状况下,目视观测
14、,满天繁星中,挤眼睛的是恒星,不挤眼睛的是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九大行星中,水星距离太阳最近,经常湮灭在太阳夺目的光辉中,只有在特别的日子里,才能看到。我们比较常见的是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而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离太远了,必需用较大倍数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用“成群结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觉了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它们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最大的是“谷神星”,半径仅及地球半径的115,直径大于200千米的不过30颗。
15、 【播放录像】请同学们边看录像,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下列问题】 (1)九大行星中,具有固体核心的有没有固体表面,呈现流体行星的是 (2)九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表面温度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4)平均密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5)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其次是 (6)哪些行星有漂亮的光环 (7)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平均速度,根据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有什么改变的规律 (8)自转运动有特别现象的是怎么特别 看完录像后,学生依次回答上述问题。 【书面落实】请同学们读课文后的“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将“之最”标在表中。将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平均速度的改变规律标在表中,即自转周期
16、:长短中;公转周期:短长;公转平均速度:快慢。 金星的自转轴是倒着的,它自东向西自转,站在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天王星的自转轴是躺着的。 依据万有引力定律,利用理论推算,冥王星的实际公转轨道仍旧比计算轨道向外偏,人们不禁揣测,有没有第十大行星呢1994年,智利的天文学家曾宣称他们发觉了第十颗行星,但世界绝大多数的天文学家没有认可,究竟有没有第十颗行星呢,人们依旧在不断地找寻着。 【启发引导】九大行星中除了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金星外,其它的都有自己的卫星,什么样的天体叫卫星,我们最熟识的卫星是哪一个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它本身不放射可见光,而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卫星的质量比行星又小得多了
17、。我们了解的最多的卫星就是月球。利用宇宙飞船,宇航员已经胜利地在月球上着陆,并带回了月球的土样和岩石标本,在月球的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的容貌。 出示几幅月球的图片或者投影片,简介。 【承转过渡】请同学们再看“太阳系模式图”,这种在扁长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是彗星,为什么有的人把彗星叫做“扫帚星”我们听说过哪些彗星的名字彗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它的结构如何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录像。 看录像彗星。 彗星简介:(1)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质量很小; (2)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含尘埃、水、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人称它为“脏雪球”; (3)结构分彗核、彗发、彗尾(分别子尾、尘埃尾),彗星在远离太阳时,只有
18、一个冰冻的彗核,当行进太阳时,组成物质升华而形成彗发,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背向太阳的一侧出现彗尾,远离太阳时,彗尾消逝,尾恒久背向太阳; (4)目前已经发觉了1600多颗彗星,最闻名的就是哈雷彗星,19851986年,曾回来; (5)彗星的公转周期各不相同,相差极大,有的几十年,有的几百年,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 【承转过渡】有时我们会看到夜空中,一道星光划过,这就是我们说的流星,流星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流行落到地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探讨回答,然后速读课文“流星体”。 【启发引导】行星际空间是否是“真空”状态 行星际空间分布着极其淡薄的气体和尘埃,称为行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的来源太阳风、星际冲
19、撞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三、太阳系及其成员 1太阳系:中心、成员、吸引、绕转 2太阳系的成员: 行星和小行星: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 卫星 彗星:云雾状外貌,结构(彗核、彗发、彗尾) 流星体 行星际物质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中学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学问,同时这些内容很简单激发学生的爱好。但是我们“谈天”是为了“说地”,这里不过多地补充天文学问。教材主要探讨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
20、和存在生命的行星。教材中利用了6幅图和2个表加以说明,注意培育学生从图表中获得地理信息的实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初中所学学问已有所渐忘,但通过前一节课的调查,他们对宇宙的奥妙还是特别感爱好的,因此抓住他们的爱好点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传授学问,也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的学习爱好。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一般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缘由。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图1.1,相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
21、,丰富对宇宙环境的相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完成p4-5的活动内容。从上述过程中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般行星。 4初步学会利用归因分析的方法,借助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具有哪些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分析这些条件产生的缘由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 2、通过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 宇宙 中的 地球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