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漫话》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教育漫话》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有关教育漫话读后感实用范文4篇 一本优秀的书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特别大的启发,教化漫话就是这样一本书,信任读后之后的你确定想拿起笔写一篇读后感。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有关教化漫话读后感好用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化漫话读后感1 读了体育保健部分的内容,我彷佛感受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谆谆训诲和博大无私的爱。洛克在这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在生活中怎样留意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他要求家长要培育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对孩子溺爱,崇尚自然,例如他谈到中国妇女裹脚损害了身体的健康,要求穿衣不要过紧等。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化。我们的许多家长在孩子幼小时往往是言听计从,非常溺爱,“捧在手
2、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养成了懒散、娇纵的性格,近些年来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便是如此形成的。爱孩子当然没错,但是假如我们的家长能够像洛克那样耐性而有理性的教化他们,我们的孩子从小便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会为他的一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学校教化,我们的学校教化在许多地方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教化,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有些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达到12个小时左右教化,体育课简直没有正规上过,课外活动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不懂得必要体育技能等。因此,我们的学校应当切实贯彻教化方针,大力实施素养教化,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来培育学
3、生。 我希望我们的家长、学校能够像洛克一样理性而又耐性地教化孩子,为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化漫话读后感2 真理总是朴实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化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知我们一些好用的教化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华蜜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洁的规则:多吸簇新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行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行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快,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
4、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许多人最终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华蜜的人生必需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化审时度势,实行体育熬炼大课间,每天至少熬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养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愧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肃穆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许多时候的当众指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
5、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当变换一下教化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指责日”,得到了学生的一样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注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留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沟通的孩子能时常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指责学生时,会提示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抓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指责日”,爱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愧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化漫话中谈到的许多观点,朴实而好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软的光线
6、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心中有数起来,学问是力气,才智更是力气。 教化漫话读后感3 约翰洛克的教化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化名著。洛克在其次页就指出教化的重要性,“教化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行轻犯,教化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其次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化特别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化再接受学校教化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才智、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行缺少的。”“假如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华蜜。”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
7、,我认为在现行教化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果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华蜜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惊,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化更重视,不像现代教化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化漫话中论述惩处的文字不少
8、。当今中国的教化是谈“罚”色变,正值的惩处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许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处的极端,没有惩处的教化也是不完整的。 “假如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赐予的苦痛,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苦痛歼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抗拒。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见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处的最大部分,不是苦痛。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
9、事和被打而感到羞涩,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见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当谨慎地避开的。因为这种惩处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遇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愧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旧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愧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化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化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
10、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化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化漫话读后感4 本书于1693年问世,至今已有324年,这位作者不知长眠了多少年了,但他的教化观念、教化方法还在被一代代的人们所运用。正如一首诗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最终都会死亡,身体发肤生会带来,死亦会带去,唯一可以留下去的东西是人的思想。就像约翰洛克,虽然他已死了那么多年,但他始终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全世界的人心中。 本书中篇谈的是儿童的道德教化问题,有几种观点我感悟很深。 一、早期教化 教化要趁早,孩子小的时候,
11、是人的精神最纤弱、最简单支配之时,此时是对孩子进行良好教化的最佳时期,要让孩子习惯性地遵守纪律,听从纪律。但我们今日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任孩子妄为,对他们的行为不加管理与约束,致使长大后再想去矫正时会相当麻烦。人们习惯性在水的源头播撒毒药,日后亲自喝到苦水时,却又感到不解。园艺者培育盆景,在植物很小的时候就下很大的功夫对植物进行修剪、定型,才使植物根据人们宠爱的方向去发展,倘如我们在树小的时候没有进行处理,待它长成粗枝大叶的,我们就无法把他培育成我们喜爱的模样。所以早期教化很重要,那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二、教化儿童要用理智克服欲望 节制欲望,是造就一个自满自得、华蜜欢乐的人的合适途径。
12、人为什么会苦痛,是因为你的欲望太多,当你的实力配不上你的欲望时,你就会苦痛。对孩子,从小就要克制他的欲望,要让他明白,你得到的是适合你得到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对于孩子要求的东西,我们要适当赐予,比如孩子饿了,他假如只是说他饿了我们就要满意他的要求,假如他点名须要啤酒或面包时,就不能答应他,因为这是人的欲望的表现。我们必需通过对这一件件小事的限制来限制儿童的欲望。 三、找寻适合父子的恰当距离。 孩子小的时候,是最适合建立威信的时候,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对孩子严格一些,让他对你产生敬畏之心。长大了,我们反而应当越来越亲切地去对待他,像挚友一样,一起干活一起玩乐。而现在的家庭的教化刚好是反的,在孩子小
13、的时候对他百般溺爱,把孩子的各种坏习惯都培育起来了,长大了,又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希望的样子,须不知小树苗已变成杂乱丛生、没有方向的大树,我们已经没有方法给它矫正了,因为我们错过了培育的最佳时期。所以在家庭教化问题上,肯定要尽早,而且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 四、尽可能不适用鞭挞。 曾看过一篇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他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喜爱打人。小学的老师,只要你题目做不对就会打人,所以大家上课都很规则,这位老师的教学效果特别不错。到了初中,遇到的班主任也打人,不过是无理由的乱打,只要他喝酒喝醉了,就在班上乱打人,许多同学都受了不少冤枉打。这两位老师的鞭挞对现在的这位老师影响很深远。毕业了,这位老师在社会上不敢和别人打交道,对领导犹如对当年的老师一样,有畏惧心里,所以刚进入社会那几年,工作始终不精彩。所以从长远来看,鞭挞是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的。作者也提出,鞭挞与呵斥应谨慎地予以避开,因为这种惩处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带给他们不幸的行为产生一种羞愧与憎恶的心思以外,决不会再有别的好处。 虽然是一本古老的书,但它的思想至今都很前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遵循这一种自然的规律,任时代风起云涌,它自岿然不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