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传·序·书·箴四篇》教案.docx
《八上《传·序·书·箴四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传·序·书·箴四篇》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上传序书箴四篇教案答谢中书书 人教八上4预设目标:、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实力。、在小组活动中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育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实力。、运用多媒体,在比较画与文句,文章与文章中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强调学生课前课后查找资料,拓宽语文视野,培育大语文教学观。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四周的一切美吗?或许你劳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观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立,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日我们学
2、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观赏。学生活动:一: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陶弘景其人。(师:关于此文,同学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资料?)预设资料:1、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当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询问,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2、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冲突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3、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劝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主动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超群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二、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师:大声读课文,读出节奏,从文中找出一字概括主旨。)、学生大声朗读,品尝四字句的节奏。、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录音朗诵,同学们比较评点录音朗诵和自己的朗诵,归纳应当怎样朗诵才会声情并茂。、学生齐读课文
4、。、课文主旨:美。三、学生小组活动,理解文章大意和全文主旨。(师:让我们走进文本,山川之美,美在哪里?)、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同桌之间探讨沟通,解决疑难问题。老师巡察酌情指导。、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老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在四人小组内每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四、师生互动,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师:让我们走出文本,比照老师找的几幅画面,山川之美,你领
5、悟到哪些美?)、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而后、请一小组再次描述画面,围绕山川之美评析课文。深化领悟文章的诗情画意。、请学生把同学们的赏析归纳,进行文字整理,写成赏析短文。预设赏析: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澄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缤纷的色调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调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当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
6、,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第三是晨昏改变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情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漂亮迷人的山水画轴。五、拓展迁移,查找资料,由鉴赏文学作品到感悟大自然,提高审美情操。(师:你还能想起哪些描写山川之美的文章?这些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山川之美的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预设资料:郦道元的三峡,柳宗员的永州八记中的石钟山记等。评析:此课例的教学目标不但设计了语文学问目标和语文技能目标,更强调了学生合作
7、实力目标的设计,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目标的设计,还强调了培育大语文的教学观,因此,我认为,在教学目标上看,此课例应当是一场现代教学的课例。从教学内容上看,此课例不论在课前的预习,还是在课堂上的探讨,还是在课后的作业,都已经延长到课文文本之外,很好的贯彻了大语文的教学观,课文文本何其少啊,生活到处是语文,语文课堂应当也必需把眼光放到那个课堂之外的大世界中去。教学过程多变却又层次清楚,一环扣一环,但又不是僵硬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敏捷的调动,这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观。再看教学形式,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爱好,查找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培育了学生酷爱我国悠久的古典文化的爱好,朗读的指导很到位,学
8、生的合作学习已经走进了文本中,学生自己去感受文句中的美,再和多媒体出示的画面两厢比较,学生对山川之美不仅有了形象生动的感受,在自己的描述中,学生也对文章的美丽意境、缜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最终的拓展迁移,又让学生回到大语文中去,在比较中既培育了自己的文言文素养,又培育了酷爱大自然的品质,这些都得意于整个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多变,老师抓住了此文的一个关键词语:“美”,几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让学生理解“美”、赏析“美”而激趣,多媒体的运用、资料的查找、小组学习的贯彻,无一不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的作用就是在课前是这堂课的总设计师,在课堂上是这堂课的主动的旁观者,爱好的激发者,我认为这
9、是一堂胜利的课例。九上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驾驭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驾驭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 区分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 讲读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依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溢,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争论部分具有剧烈的抒情色调,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
10、(78-139)东汉闻名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殊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精彩,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肯定探讨。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 县写游学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学习通晓熟识比世人但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
11、穿。 尚之情(8)。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9)中,举 傲自大神情平常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平 不逾侈(12)。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以讽 过度奢侈就仿照就用(这篇文章)讽 谏。精思傅会(14),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告(他们)细心构思细致支配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之)不应。 聘请(他)应召 衡善机巧(1),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奇妙的机械致力钻研常听说术数方
12、学,公车特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7)阴阳, 面的学问特地指名征召授给升就探讨核实 公车:官署名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尽璇机之正(8),作浑天仪(9),著灵宪、 的改变规律精妙地探讨透了测天仪的道理制造出写了 算罔论(10),言甚详明。 语言道理更加具体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1)。衡不慕当世(12),所居之官 再次调转趋附当时的权贵担当官职 慕:艳羡,趋附。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往往多年升迁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仪器的)直径长 合盖隆起(3),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
13、鸟兽之形。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杯作装饰用图形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都:大。 柱(4),傍行八道(5),施关发机(6)。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根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7),皆隐在尊中,覆盖周 接它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奇妙构造铜严 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 空隙(里的机械)关动清 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脆洪亮在旁守候机械的人觉察知道虽然龙首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8),合契若神(9)。 (振动龙头的)发生的方位用事情来检验(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
14、0)。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记录的内容(来看)这样的事曾经 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1)。后数日驿(12)至,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它没有验证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奇妙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16);又 离开(京城)做王逸华典章制度 多豪右(1),共为不轨。衡下车(2),治威历(3),整法度,阴知(4) 许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一到任树立威信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举国上下严谨遵守
15、法律赞扬是政治清明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恳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享年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练习2、3 第三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需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务,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需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调。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
16、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留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行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验,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务,同时显示他的品行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行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独创。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能。(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
17、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马上治威历,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主动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18、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详细、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依次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纳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运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作业布置: 思索和练习:其次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1驾驭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尝美丽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育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丽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尝文章画面的精致、语言的精练及布局
19、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实力。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深化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多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寻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日我们又将一起观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入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爱好,帮助他们入境。) 2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序·书·箴四篇 箴四篇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