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教案.docx





《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教案汉朝的中外沟通 第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 内容标准讲解并描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相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沟通中的作用。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1学问识记要求学生了解张骞出访西域、丝绸之路及其作用、佛教的传入等重要史实。2实力培育通过讲解并描述张骞、班超等人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及口头表达实力。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地图册辨别古今地名,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运用汉朝中外沟通的基本史实,归纳出汉朝中外沟通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培育学生分析、归纳实力。3情感教化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出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2、价值观。佛教的传入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让学生懂得中外沟通是文化旺盛、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须要。教学要点1重点张骞出访西域2难点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沟通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的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教学建议1张骞出访西域结合地图向学生装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历史教材中有关张骞出访西域学问,让学生走上讲台复述张骞出访西域的小故事,强调热忱爱国,自告奋勇,应募出征,是中国历史上出访西域的第一人,突出张骞不怕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讲解并描述张骞出访西域的意义时,应重点突出:张骞出访西域加强了西域同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沟
3、通,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心政府创建了条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关于西域都护府的设立,要讲清时间和意义,并指出这是张骞出访西域的一个重要结果。假如条件允许,可适当补充如下材料,作为班超出访西域的背景:西汉末年,汉朝失去限制西域的实力,西域很多小国相继分解。王莽时期,断绝与西域的交通,致使匈奴乘虚而入。东汉明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于73年命窦固出击北匈奴。东汉政府重建西域都护府。并于当年派班超出访西域。关于班超出访西域,可让学生上台讲解并描述“投笔从戎”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小故事。还可联系霍去病“匈奴末灭,无以家为也”等名言,比较班超与霍去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共同点。强调班超是
4、继张骞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西沟通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2丝绸之路结合“丝绸之路图”讲清主要路途: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眠大秦;向学生出示有关图片,说明由于古代丝路上流沙漫漫,骆驼成为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指出丝绸之路的开拓是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它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情和文明的桥梁。丝绸之路从西汉至隋唐两千年间沟通中西方的重要道路。向学生介绍丝路沿线发觉的古代丝织品、古迹及楼兰故国的故事,还可补充中国丝绸在罗马帝国引起的轰动以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2佛教东传世界三大宗教有哪三大宗教?佛教发源于何地?也可简洁介绍佛教的基本学问,并引导学生参观家乡旁边的寺庙,加深对课
5、文学问的理解。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适当介绍几句古诗,影视作品中的佛教故事等。(以上内容主要来源于老师用书) 教学实录复习旧课(约2分钟)师:期中考试已经结束,试卷还没有批完,总的来看,考的不志向,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不行避开的,第一次吗。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订正自己的错误,现在我们接着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将书翻到:第13课汉朝的中外沟通(板书,以下绿色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阅读教材(约10分钟)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当驾驭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合书布点(约10分钟)采
6、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解并描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强调当有同学讲解并描述时,其他同学要留意听,不得随意插话,如有不同看法,必需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老师依据学生讲解并描述的内容采点、布点(板书)。西域狭义广义西汉初年汉武帝时汉宣帝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汉明帝时匈奴限制张骞出访西域都护失去限制断绝往来班超经营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眠西亚大秦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佛教两汉之际汉明帝派使臣天竺洛阳白马寺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说明:学生述点状况不好,几位同学只能就“张骞出访西域”说一些内容,没有层次,没有条理。“丝绸之路”
7、和“佛教东传”的内容没有人能说出来。补充的同学也都是围绕张骞出访西域来说,有位同学说出了“博望侯”这个词。班超,学生没有人知道。但大多数知道“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个成语。)布点小结本课内容难度较大,要求大家记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到两个地理概念(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个杰出人物(张骞和班超)、一个宗教问题(佛教东传)。张骞不要写错了,这次考试写错别字的比较多,写错别字不能得分,不能用拼音代替。本课我们学习的是“汉朝的中外交往”,这里涉及到我们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外”是怎样推断的,我们前面学习过秦朝的疆域,也学过汉朝的疆域,我们取哪个时期的疆域为中国的疆域呢?这里有一个的标准从18世
8、纪50年头到19世纪40年头鸦片斗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版图作为我们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也就是说我们取的标准是清朝中期的疆域为标准,以后我们所讲的“中外交往”都以此为标准。分层推动(约20分钟)再读教材快速提问西域(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为西域,这是狭义的。广义的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指导学生看教材P70丝绸之路,找出阳关、玉门关、葱岭、南山(今昆仑山)、北山(今日山)汉朝与西域的关系西汉初期,西域的状况(为匈奴限制)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限制局面)张骞两次出访西域的经过(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小字
9、部分P68-69及张寋出访西域辞让别汉武帝图)张骞出访西域的意义(张骞出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沟通)汉宣帝时与西域的关系(汉宣帝时,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进一步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西汉末年与西域的关系(西汉王朝失去限制西域实力,西域很多小国相继分裂)王莽时期与西域的关系(断绝与西域的往来,致使匈奴乘虚而入)东汉明帝时与西域的关系(73年,派班超出访西域。班超在西域活动了30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汉王朝的联系更加亲密了。)让学生讲“投笔从戎”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听过
10、这两个故事,但都不知道与班超有关)西汉和东汉与西域及匈奴的主要关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斗争汉明帝派窦固出击北匈奴西域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访西域汉明帝派班超出访西域什么叫“丝绸之路”(从西汉至隋唐的千余年间,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廓,越过今疆境内,运到安眠,再由安眠转动到西亚和欧洲大秦,这就是闻名的“丝绸之路”)再次让学生看P70的图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拓的影响(“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沟通;中国的冶金、凿井等手工业技术接连西传,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经济作物落户中原,西汉王朝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把古老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
11、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沟通,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我国的通道)向学生指明“丝绸之路”使西汉王朝的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指导学生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材料:楼兰故国与凯撒。楼兰学生们知道点,凯撒却没有几个人晓得。佛教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两汉之际)汉明帝对佛教的东传作出了什么贡献(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并在洛阳建立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佛教东传的意义(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诗文词赋融入禅意,富有深刻的哲理;一些民间传闻宣扬扬善弃恶,扶贫济困。寺院、佛塔装饰江山,雕塑、壁画千姿百态,音乐、舞蹈超凡脱俗。外来艺术与汉文化的交融
12、,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 处理问题思索与探讨:依据这份与西汉沟通的输出、输入简表,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吗?这说明白什么?(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时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和制品,可见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所占据的先进地位。)我的学生没有人能得出以上答案,我采纳的方法是用中美之间的贸易现状为例,说明问题。 贯穿评价(约3分钟)资料历史时期的中国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我们是如何处理历史上的中国这个问题呢?我们是拿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详细说,就是从18世纪50年头到19世纪40年头鸦片斗争以前这个时期的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汉朝 中外 交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