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推荐:锦瑟教案板书设计通用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推荐:锦瑟教案板书设计通用版6篇.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推荐:锦瑟教案板书设计通用版6篇锦瑟教案板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锦瑟一诗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 今日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举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
2、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举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出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许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遗忘,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殊严峻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
3、党的。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旧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始终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终郁郁而终。 1、字音 锦瑟( ) 弦( )柱 惘( )然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 2、词义 春心:伤春之心,比方对失去了的美妙事物的怀念。 可:莫非,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
4、年。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二、检查预习 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 2、注音字音 3、说明词语 三、鉴赏诗歌 锦瑟 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庄周在早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予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耀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日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妙的青
5、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 忆情) 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提示:我们同学都常常听音乐。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假如你有一段比较难过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你突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难过地往事?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五十弦”是说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节也就纷繁困难,瑟的音节是纷繁困难的。或许是锦瑟的音色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
6、垂暮之年了,大家知道李商隐一共活了46岁,假如这是暮年写的,作者应当是四十多岁了,年近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了。一边摩挲着瑟的弦,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美妙岁月。 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欢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当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醉在欢乐的梦境里”。但欢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事实上是在说满
7、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板书,喜悦哀怨 情变) 4、颈联是个对仗的的句子,哪里对仗?这里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哪位同学可以分别用找几个词来形容这两组意象?参考答案:清寒,神奇,哀伤;暖和,朦胧,惆怅玉烟漂亮,却可望而不行及。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妙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行即的。)联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仰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最终一联的感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
8、穿始终,浑然一体。(板书:忆情惘然 迷情)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究竟是什么情呢? 悼亡之情。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辩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观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背景介绍 (1)相关历史事务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
9、(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2)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10、。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许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怜悯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看法。 (1)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看法的呢?是怜悯还是讽刺? 明确: 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务。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看法的。第一句为全文
11、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2)梳理诗文大意 3、详细赏析: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务,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务?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识的宫内“报晓”声了。明显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4)提问:
12、“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提问: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状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会面,实则写出了玄宗痴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缘由,但缘由明白,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明显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 (6)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 这首咏史
13、诗从章法上看,采纳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终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锦瑟教案板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鉴赏这首诗,品尝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美质,思索诗歌意旨。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 教学重点、难点 典故的运用。
14、 本诗的旨意。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探究合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青花瓷)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是每个人都曾经有的故事,等是一种很奇妙的期盼。这首歌仅仅是写青花瓷吗? 看来,青花瓷是有故事的,在1000多年前,被称为唐代的愁闷王子的晚唐诗人李商隐面对一种很熟识的乐器,有感而发,写出了一首谜一样的诗。它让人百读不厌,读罢五味陈杂,这就是今日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的李商隐的锦瑟。 二、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请全体同学放声朗读诗歌,老师提问: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明确: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
15、,或 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刚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2诵读指导: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老师配上伤感的音乐。请一学生朗读,把握诵读节奏,用感伤的语调来读。 3思索: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惘然”?他在思什么样的“华年”?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 4.老师总结: 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睬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说明,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簇新的开心。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奇性的。”
16、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费尽心机,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觉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这首诗,假如从具有超群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说,像锦瑟这样的诗当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高校者王士祯也曾发
17、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三、悟:感受形象,体会意境。 1.探究活动一 宝玉对黛玉诉肺腑后,二人感情笃定。假设黛玉题帕,会送锦瑟中的哪一联给宝玉?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 老师点拨: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 (2)老师小结 爱像蝴蝶梦一样朦胧而又浪漫,令人神往痴迷;一片
18、思慕春心付与悲啼的杜鹃,绵绵不绝。既能表现黛玉的痴情与忠贞,又蒙着一层悲剧色调,与原著相符。宝黛奇情,有还泪说。那月下沧海的鲛人分明是黛玉的化身,爱情不为礼教认可,孤寂伤感,夜夜流泪成沧海。蓝田美玉也能预表宝玉,纯净,有才华,埋于山中不外现。两句表达了高洁的感情,是仰慕,执着,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婉的。 2.探究活动二 李商隐的诗: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 。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位,开拓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你认为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1)知人论世:学生介绍李商隐生平。老师补充。 (2)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介绍“自伤身世说”“悼亡说”
19、“恋情说”等学说,并总结: “蝴蝶梦”无限美妙,却虚幻短暂;“春心托杜鹃”凄厉悲伤;“沧海泪”孤寂凄寒;“蓝田玉烟”飘渺而不行及。如作者的际遇遭逢,少有才志而卷入 朋党之争,仕途失意,为谋生东奔西走;中年丧妻,十四年婚姻聚少离多。美妙总是乍现即逝,诗人难免不发出人生如梦往事如烟的感叹。 四、品:咀嚼涵泳,品尝语言。 1.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探讨、沟通。 2.学生结合详细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3.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五、总
20、结 王蒙先生就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 刚刚我们就是完成了一次与作家的合作,一种诗歌的二次创作,一种创作性的背叛指的是对作者创作时的实际意图的无意或有意的曲解。这种重新挖掘出作者自己未曾意识到的作品的潜在意义,或者增加一种预料不到,甚至可以代替原意的新意义。因此,我们让诗歌的内容更加的丰盈。所以,锦瑟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我们依旧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诗人的脉搏。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拨弄弦瑟,抚思华年,是追寻逝去的青春,是追问淡远的少年志向,是追思政治的失意和惆怅,是倾诉没落的时代
21、,是诉说家事的衰颓。这足以说明,只要专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1.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在这一回里,黛玉明明白白地说:我最不喜爱李义山,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黛玉为什么不喜爱李义山? 2.试用现代诗演绎这首锦瑟。 锦瑟教案板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驾驭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尝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
22、:“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睬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说明,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簇新的开心。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奇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费尽心机,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觉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题解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綯的举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
23、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殊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但有时用典过多,晦涩难懂。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晚唐重要诗人之一,和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多抒写时代离乱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境。主要是政治史、爱情诗无题诗。 这首诗不是咏物诗,而是无题诗,仅以首句的前两个字做题罢了,锦瑟意为装饰精致的瑟。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24、。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劲,特殊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准确的说明。尽管如此,假如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咏瑟说(苏轼)2、悼亡说(朱鹤龄)3、自伤说(元好问、何焯) 4、自序其诗说(程湘蘅)5、自寓创作说(钱钟书)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自伤说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
25、,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好像有这样的意思:从前的志向和情思是那样美妙,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实,的确使人痴迷,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假如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从前美妙的志向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好像表明白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妙志向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
26、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伤。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连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原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好像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的确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妙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闻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建。“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
27、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苦痛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宠爱的珍宝,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原委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暖和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哀痛之情上是完全一
28、样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留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苦痛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六、艺术特色 1、托物比兴,委婉含蓄 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一物象的今昔、古今之变,示意世事沧桑,委婉地倾诉了作者对
29、年华消逝的伤痛之感,对自身遭受的悲伤之意,以及对美妙事物的追怀、对志向境界的憧憬。古瑟多弦(五十),也示意作者此时(晚年)思绪纷乱、感情困难。诗作寄寓很深,意蕴也很丰富,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用典较多,精当深婉 中间两联连用了四个典故,以“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海名珠”、“良玉生烟”等四副静谧迷离而又颇带伤感的画面示意寄寓着自己的遭受和心绪,既让人有所感知体会,又难以指明实言,使得诗意朦胧深幽,抒情更加含蓄深婉,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板书设计: 首联追思逝去年华起兴 颔联人生迷惘年华消逝用典 锦瑟 颈联明珠暗投志向难酬用典 尾联怅惘苦痛抒情 七、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
30、当代闻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 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方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幻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幻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裂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习。请同学们给下面
31、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说明。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
32、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由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八、作业。同步作业本上的练习 九、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提倡了自主自学的学习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限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
33、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3、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习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实力的训练,学习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锦瑟教案板书设计(篇四) 一、学问目标: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实力目标: 鉴赏这首诗,品尝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 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 本诗的旨意 六、学问点: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
34、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头久远,家境已经非常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引,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艺术成就:他的诗以
35、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出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予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擅长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闻,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干脆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教学设计文章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
36、体所限而擅长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清规戒律。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缺,有人认为是作者后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相识为基点。 七、目标达成 译文: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倾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
37、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妙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妙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志向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2、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闻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
38、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闻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困难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隐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志向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样。 3、结构与主题: 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39、 句:由美人眼泪化珍宝,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尝。 4、鉴赏要点: (1)构思新颖: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致。 (2)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奇妙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妙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
40、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漂流。 5、课外观赏阅读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乐游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吹麻滩中学 锦瑟教案板书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驾驭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绽开想象,体会诗歌表现的心绪与意境: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加深对历史典故和诗歌画面的理解,深化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
41、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画面。 2、难点:对诗歌主旨、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诵读,翻译,质疑答疑,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师生共读李商隐诗歌名句,老师朗读上句,学生朗读下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油始干。(无题二道其一)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5、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6、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8
4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二、学生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主动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闻,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诗中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
43、用语,则干脆受益于李贺。假如说李贺的诗偏于想象,那么李商隐的诗则重于象征。 三、学生诵读锦瑟。 1、诵读形式:自由读、集体读、个人读。 一读:正音、解词。二读:理解全诗内容。三读: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2、老师:这首诗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 四、师生合作,探讨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 1、老师:对锦瑟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悼念亡妻王氏的,是一首悼亡诗;有人认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的,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感伤唐室之残缺的;有人认为是后悔少年风流的;有人认为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遭受的,等等。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探讨,自由发言)。 老师: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作谈艺录中,谈到了对锦瑟的理解。他认为是以“锦瑟喻诗,细味此诗,应是诗人自伤身世之作。”诗人带着浓重的伤感之情回顾平生,慨叹明珠暗投,年华虚度,遭受坎坷,抒发了不堪回首的沉痛哀痛之情。诗人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心曲,其中往复低回的况味是极为困难的。 2、分学习小组探讨理解诗歌,每个小组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一联,然后推选一位代表发言。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