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
《高一地理教案:《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地理教案: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了解地球公转一周后,地球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实力训练点 空间思维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昼夜长短改变和太阳高度改变。 2.难点:太阳直射概念。 3.疑点: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 4.解决方法:图解法。 三、课时支配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自己一步步绘图渐渐理解学问内容。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攻破难点:不同方位的太阳直射概念。
2、2.突出重点: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改变。3.了解五带和24节气。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图解直射概念:(教学中发觉学生对直射,特殊是变换角度的直射概念不清晰,影响了后面一系列的学问理解和学习,此处宜作为重点讲解内容。)方法: (1)画两个如图的弧形A弧、B弧,在弧上各找一点表示一人所在的地理位置P1、P2;请学生画出此人所在的地平线(过切点画切线);讲明直射即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是90度,请学生画出太阳光线。 (2)在图2上把弧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圆,并画上地轴(垂直线)、赤道(水平线),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赤道)。 (3)把图2旋转一个角度(黄赤交角
3、),视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从今点平行于赤道画一条纬线,思索这条纬线的特点(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北回来线,此线上各点一天中都有直射机会) (4)思索: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否移动,视察二分二至图,相识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练习:一年之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地区是:南北回来线之间。 2.昼夜长短改变 请每位学生画一张夏至日(12月22日)光照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用以订正。在图上标出南北回来线、晨昏线,把夜半球涂成阴影。 (1)昼夜长短改变规律 a.老师在图中南北半球各画一条纬线(例图中B、D所在纬线),学生注明昼弧和夜弧长,视察分析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的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相反。 b.老师在北半球再
4、添加一条纬线(例图中E所在纬线),学生视察同一半球不同纬线上的昼夜长短状况,得出结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越大。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c.请学生用纬线标出极昼和极夜范围极圈概念(例图中A.F点所在纬线)。 (2)思索:有无全球同时昼夜平分的时候,什么时候?演示春秋分时太阳直射的位置。 理论上:晨昏圈过极点时,全球纬线被平分,此时为春秋分。 实际中:夏季的昼长转为冬季的昼短的那一天。 3)练习:12月22日下列地区昼长的是B、D,昼最长的是D。 A.伦敦B.悉尼C.北京D.好望角 3.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
5、的大小。 练习:6月22日(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来线以北各地,达最小值的地区是赤道以南各地。 分析:绘图,注明太阳直射点(北回来线)。在北回来线以北任选一点A,发觉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离此点最近,此点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至北回来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故未达最大值。赤道以南和南回来线以南各选一点B、C,发觉此时太阳直射点离所选点最远,故赤道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思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改变与一年中的气温凹凸改变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说明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4.五带划分:(图略) 以地表获得
6、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来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来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5.四季 (1)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一季三个月,请写出天文四季的春夏秋冬所包含的月份。 春_夏_秋_冬_ (2)思索: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季含义是什么(气温的凹凸)。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_夏_秋_冬_ (3)了解24节气的概念与四季的关系 24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平分24份,从春分点起先,角度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约为15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
7、会产生天气和季节 的有规律改变,传统农业中农夫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三)总结、扩展 思索:你知道为什么4年一润吗? 一个回来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来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另有其它历法计算余、损数值。 六、布置作业 题1 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来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45E,0 (此图所画半球逆时针旋转,为北半球,北极圈里是极昼,此日是夏至6月22日)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bc段。(晨昏
8、线与太阳光线恒久垂直,此图逆时针旋转,地球上各地在ab弧处由昼进入夜,在bc弧处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A15时,B6时,D21时,E12时。 (太阳最高点为正午12点,纬线周长被均分为24小时。)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24小时昼,E12小时昼。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什么初秋季节(三个月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向赤道,并将接着向南半球移动。) 题2 设计一个表盘,从中可以读出不同纬度随意一天的太高度角。 老师指导:盘1太阳直射点纬度范围,从2326N2326S。 盘2太阳高度角范围。 盘3地理纬度值,三盘叠加在一起。 七、板书设计 第六节
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学生随堂画图,此处略) 二、昼夜长短改变规律 1.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于夜。 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改变越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3.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 分全球昼夜平分。 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改变 一地正午太阳高度随距太阳直射点的远近而改变。 正午太阳高度=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则减。) 四、五带划分(图略) 五、四季划分 天文四季:春2、3、4,夏5、6、7,秋8、9、10,冬11、12、1。 气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24节气:地球公转轨道的24份均分。在天气和气候
10、概念之间,中国传统文化。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的产生,理解昼夜交替形成的缘由 2、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定联系,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分 3、记住地球自转对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地方时的 教学建议 在 教学中, 老师首先要讲清地方时的概念和地方时的早晚,并强调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为讲时区和区时的学问做好铺垫。然后,由地方时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麻烦,引出时区划分和区时计算的 教学。 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 教学建议 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难点。在
11、 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运用课本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讲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在课堂 教学中,对于作南北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缘由可以从凹凸纬度间线速度不同加以说明;而对于作东西向水平运动的物体,其偏移缘由较为困难,应予以回避,待学生到物理课中去解决,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 关于昼夜交替的 教学建议 在课堂 教学中, 老师可运用地球仪讲解,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亮的球体,引出昼半球和夜半球、晨昏线等概念,并且要求学生在赤道投影和极投影地图上学会如何辨别晨线和昏线。接下来要说明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以及一天之中太阳高度的改变状况。随着地球自转,太阳高度的日改变周期为24小
12、时,也就是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最终,联系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二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表面温度改变不致过分猛烈,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新课 1. 提问方式: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演示方式: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的 教学 1. 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2. 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晨线和昏线、太阳高度的概念,一日之内太阳高度的改变。强调:晨昏圈平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的关系;晨昏圈上太阳高度为0度;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13、一个太阳日;地球上昼夜交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板书: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对某点地平面的倾角(一天中,正午最大,早晨和黄昏为0度)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地方时的 教学 1. 板图:在北极投影上每隔45划一条经线,并划出由一侧照耀的太阳平行光线,由学生说出各条经线的时间。 2. 讲解:在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就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时刻来得要早些。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也就是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这将给交通和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1884年
14、,国际上实行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按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心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事实上,世界各国依据本土的详细状况,在区时的基础上,还采纳一些特殊的计时方法,如半区时等。 3. 板图:世界时区划分图 4. 练习:已知某时区的区时,计算另一个时区的区时。 5. 板书: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 时区:经度间隔15的区域 区时:本区中心经线上的地方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 教学 1. 读图: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2. 讲解:由于海潮的顶托作用,长江入海口处形成众多的沙洲,将长江口水道分为南、北
15、两支。长期以来,人们发觉北支水道不断淤塞,沙洲渐渐与长江北岸相连,而南支水道则出现向南的侧移。江北由于泥沙不断的淤积,发育成广袤的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地球自转偏向力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肯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明显偏向。越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越大,偏移越明显。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气流和水流的旋涡。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缘由 【活动步骤】 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缘由 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留意弄清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 教案 世界 洋流 及其 意义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