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1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缘由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 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 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发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状况。(2)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 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相
2、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是一个不 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在学习中,还要多方涉猎相关学问,注意探究学习,善 于从不同的角度发觉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索的学习习惯。(3)通过本专题学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过程,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认同感,酷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4)通过本专题学习,阅读论语、老子、庄子中的精彩片段,提升阅读和分析古 文材料的实力,增加文学修养。2学法引导:(1)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学习,不仅要阅读名家的论著,也应当留意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思想的 其他资料。对于在中国古代思
3、想史中有重要地位的名家名著,阅读时要注意真正理解原文,而现 在印行的一些白话译本只能作为参考。要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必需留意各家思想在 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2)在学习本专题的过程中,可以实行以下几种学习方法。材料学习法:本专题涉及到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著和论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识读, 记忆,体验,表述,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和 实物的),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问体系。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可以在同学们间 进行探讨,或向老师请教,也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思辩学习法:本专题涉及很多思想流派与历史人物的观点,学生在
4、驾驭必要的学问和实力的基础 上,依据有关史料,通过独立思索,对历史人物及思想流派的观点,产生个人的置疑,相识和判 断,得出相关的历史结论。同时,也能进行学问的迁移,即对其它的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进行较 为正确的视察、分析、相识和推断。在思辩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等形式,有意识和培育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建性思维实力。重点学问整合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见“礼”,维护周礼, 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见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见“政在得 民”
5、,反对苛政;主见给农夫肯定的土地,不侵扰农夫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的董仲舒以传统儒学为基础,适应当时的时代须要,建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他提出的 以儒学作为统一思想的原则的建议,被汉武帝接受,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4)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激烈地反对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见复兴儒学之道。(5)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汲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 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 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
6、料,是其次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 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事实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情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 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化,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第1课百家争鸣1学问与实力:通过本课学习,驾驭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见;相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依据教科书与老师供应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视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 的答案,并学会用视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
7、的比较,概 括和阐释。(2)老师应当注意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 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刚好而恰当的评价。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旺盛的文化盛况的学习,对祖国文化有深化的相识,从而酷爱和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骄傲感,培育爱 国主义情感。1本课重点:驾驭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纳列 表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分分 析。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2本课难点:如何正确推
8、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 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通过自己的情 感体验、主观相识、独立思索与推断,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教学过程导入: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老师补充材料。一、百家争鸣1、概念:众多学派地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绽开争辩,发表不同的看法,见解,形成百 家争鸣。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1)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2)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3、缘由(1)根本缘由: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2)政治:战
9、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3)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学问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 者重用。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详细学派及代表人物:(一):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A:孔子创始人1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化家2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3主见与成就(1)思想主见:“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学问链接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怎样实现仁? 什么是礼?)克己复礼”和“己
10、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材料四敬鬼神而远之。(事实上也是民本思想)评价:a、包括对百姓的关切和爱惜,包含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具有肯定的进步性b、对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肯定的奠基作用;c、“爱人”然是有阶级性的。“礼”的学说:实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注意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2)教化方面:教化主见:有教无类,不问出身,
11、使平民也有受教化的机会,扩大了教化的范围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化的“学在官府”的局面教化思想:“因材施教”和实行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化学生培育目标:注意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3)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B:孟子继承发展1生平及地位: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在儒家 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 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 一。2思想主见(1)政治主见: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
12、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2)伦理观:性善论,主见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C荀子丰富完善1生平: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他50岁到齐国游学 ,曾经三次在闻名的“稷下学宫”担当“祭酒”。2主见:(1)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2)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3)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一般人变成圣人。3评价:(1)荀子广泛汲取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 社
13、会的须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2)朴实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肯定影响。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思索:1苟子的“性恶论”及其与孟子“性善论”的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好逸逐利,假如顺其发展,就会天下大乱,因而要 有道德和制度的约束。这种道德和制度的
14、集中体现,就是“礼”。孟子主见“性善”,主见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见“性恶”,但又认为通过 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旧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教学重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见;出现的缘由;社会影响。两课时 二、学问结构: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是指什么?“争鸣”是什么意思?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缘由是什么?据此说明百家争鸣的实质是什么? 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许多。主要流派及代表有哪些? 主要学派主要代表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15、孔子和早期儒学 1、简述孔子的思想主见。 主要方面主要内容 核心主见: 2、简述孟子的思想。 3、简述荀子的思想。 4、小结: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 同 异 道家和法家 1、到家的创始人老子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2、庄子是到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什么学说?又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其发展的表现是什么? 3、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说明他生活的时代和主见。 1、简洁说明这些名言的大致意思,分析它们属于儒家思想哪一方面的内容? 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宠爱人,厌恶人。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 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会勇于牺牲而成全仁德
16、。 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敬重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 没有羞愧、厌恶之心的人,不能算作真正的人。 对人言语友善,比布帛还暖和;对人恶语中伤,比刀剑还尖刻。 作为君子,贤良可以宽容奸佞,才智可以宽容愚蠢,渊博可以宽容肤浅,精粹可以宽容庞杂。 2、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化及缘由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缘由: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缘由: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缘由: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缘由: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缘由: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缘由: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缘由: (8)新文化运动时期:
17、儒家思想遭遇抨击 缘由: 3.对儒家思想的综合相识 现实意义: 世界影响 消极方面: 正确看法 填写和补充下表(正确相识道、儒、法、墨等派别的阶级性极其主见) 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见评价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 儒家核心思想缓和冲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儒家主见调整阶级冲突,以利于封建统治 体现了 法家主见 提出体现了 小生产者墨家反映了 的愿望 4.必记内容提示: 今日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化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有主动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
18、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见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日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当堂检测 1中国古代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表达的含义最接近于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霍布斯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2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长期周游列国,均遭冷遇,终其一生其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采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缘由是() A无为而治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形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