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
《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人教版必修二)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缘由。一、土地制度的演化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_。(1)基本特点: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遇着残酷剥削和奴役。耕地,非常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2)瓦解缘由: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周室衰微,兼并斗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
2、,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削减。(3)瓦解标记税制改革(“初税亩”):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_,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2)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_。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_;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结果:起到激励农夫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挡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干脆缘由:商业与农业争夺_、
3、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_等问题。2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_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2)西汉时期:_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_的发展。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缘由(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2)清初要应付东南沿海的_;(3)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2表现(1)明朝:_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
4、)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_政策。3影响: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渐渐落后于_。1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国家重视农业B商人地位低下C海外贸易不发达D重农轻商的思想2齐民要术序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从上述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此书()A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B总结6世纪前南北方人民的生产阅历C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D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贫富悬殊状况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
5、的评述,正确的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肯定主动作用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ABCD4孔子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主要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氏族公社全部制D农夫土地全部制5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溢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兼并严峻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6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起先于()A西
6、周B春秋C战国D秦朝1我国古代土地全部制有何改变?总体趋势是什么?2井田制为什么在春秋时期起先瓦解?3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土地兼并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古代封建政府实行过哪些抑制土地兼并措施?为什么不能真正阻挡这一现象?4中国古代为什么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缘由、目的)有什么影响?5明清为什么要实施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根本缘由是什么?有什么严峻后果?1“重农抑商”政策与明清闭关锁国政策所起的相像作用在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使中国与世隔绝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BCD2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巧),其产约则轻(简单)迁徙,轻迁徙,则
7、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3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B自耕农主数量削减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运用白银5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该材料表
8、明()大国争霸,原疆界打破周朝礼制破坏封建土地全部制产生井田制瓦解A正确,不正确B正确,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D正确,不正确6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一商人在县城入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惊惶中把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份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异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明代商业发展快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峻压制了商业的发展7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
9、:“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像,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8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期,下列哪些观点体现了这一历史特征()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公室将卑,大夫皆富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天不边,道亦不变ABCD9“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
10、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参考答案:1D2C3C1D2B3A4C5D6D7C8A9D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缘由。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学问;借助历史文献深化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缘由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育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实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依据教科书与老师供应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视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
11、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视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日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培育学生的历史分析实力。难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要求学生能站在这一高度上去理解重农抑商实施的缘由,此外,不行忽视超越经济的政治文化的因素;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教学建议:(1)先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各子目内容
12、,让学生明白古代中国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其中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则是“重农抑商”政策。(2)“重农抑商”一目是本课重点。使学生明白“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各朝代实施的详细措施,结合教材“学习思索”,共同探讨其历史影响,侧重于指出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分析缘由时,可以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3)“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一目,可依据教材讲清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阐述秦朝和西汉的详细政策。在讲解并描述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东南移时,留意补充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资料。(4)“工商业的管理”一目,首先使学生明白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详细表现。然后介绍从秦代
13、起先的各朝详细措施,重点阐明秦汉时期措施。在讲解并描述明清“海禁”时,补充一些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海禁”政策的理解。使学生明白这种“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挫,加速了中国落后与西方。同时使学生相识到:对外开放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5)“禁奢侈”一目,重点阐明两点:一、“禁奢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抑商政策的协助政策,也是抑商政策的详细步骤。二、古代中国禁奢之风无法抑制的缘由是统治者“自上”的腐败。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缘由。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
14、义观点,分析中国土地制度演化的缘由,以及土地制度的改变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含义。封建土地全部制的演化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缘由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重点。土地全部制的演化,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化1、规律引导:演化的实质是的调整,演化的根本缘由是的发展2、演化:(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全部。(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全部)土地归全部,
15、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时代享用,不得,但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强迫耕作土地(3)封建土地全部制:产生春秋时期:由于的运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很多田,井田制日趋公元前594年,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改革,这就形成了新的全部制。法律确立战国时期:新兴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各诸候国先后开展了运动。其中较为彻底的变法是秦国的。它以形式确立土地全部制。形式:封建国家土地全部制(屯田制、均田制)、地主土地全部制(主要形式)、小自耕农土地全部制。“屯田制”三国时,曹操为了筹措军粮,实行制。这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原和发展。“均田制”:北魏土地制度实行
16、制,隋代和唐代前期,接着实行这种制度,其的规定保证农夫的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随着的严峻与土地买卖的频繁,这种制度接着推行而渐渐瓦解。冲击:“均田免粮”:明代后期,土地,加上天灾,租税沉重等缘由,明末农夫大起义爆发。李自成的农夫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的口号,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彻底废除: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全国进行,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二、古代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内容:其核心内容是主见重视生产和经济,严格限制的发展。(2)目的:干脆目的是确保的征派和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3)演化:战国:汉初:汉武帝时:中唐以来:明清时期:(4)评价主
17、动作用(前期和中期):消极作用(明清时期):2“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2)详细表现:明代:清代:(3)缘由根本缘由: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经济客观缘由:A明中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B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例如荷兰占据中国)C应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思想缘由:(4)评价主动作用:消极作用:阻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的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中国长期与世,渐渐于世界潮流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产生及缓慢发展过程(1)明朝中后期:产生 (2)清朝:缓慢发展 2、主要特征(1)微弱、稀疏;(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3)发展水平低;(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
18、场形式。发展缓慢的缘由(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经济结构方面: 政治结构方面 综合相识封建土地全部制 2、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点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思体恤。”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反映的事实上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
19、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缘由吗?为什么? (2)基于以上根本缘由,明清两代还实行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哪些严峻后果? (3)80多年后,英国人是怎样来回应乾隆皇帝的后人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选择题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全部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逝2.下图是乾隆十五年清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请推断它的主要目的
20、是A爱护国人的海外活动B激励国人出海贸易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D打击倭寇,爱护海疆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疆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打算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4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赐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5.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巧),其产约则轻(简单)迁徙,轻
21、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6从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其主要缘由是A农夫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夫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
22、,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当实施作了哪些详细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许久维持的缘由。 (3)唐律
23、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供应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能事本而禁末者,富。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散)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清雍正帝语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一 单元 第四 古代 经济政策 人教版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