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docx
《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测试题姓名班级分数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假如,那么(依据)。2、7与x的差的比x的3倍小6的方程是3、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4、当X=时,代数式3(x-2)与2(2+x)的值相等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长为xcm、宽为8cm,由题意列方程为6、要将方程的分母去掉,在方程的两边最好同时乘以7、当x=时,代数式的值为0.8、某商店老板将一件进价为800元的商品先提价50%;再打8折出销,则出销这件商品所获利润是元。9、一件工作,甲队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8天可以完成,若两队合做则天可以完
2、成。10、某省今年高考招生1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8%,设该省去年招生x万人,则可以列方程。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方程2x+1=0的解是()(A)(B)(C)2(D)-22、已知下列方程中、0.3x=1、x=6、x+2y=0、,其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3、假如方程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A)(B)(C)m=-1(D)m=04、方程2(x7)=x+4的解是()(A)x=-5(B)x=5(C)x=14(D)x=185、对于等式,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B)(C)(D)6、下列等式变形错误的是()(A)由a=b,
3、得a+5=b+5(B)由a=b,得(C)由x+2=y+2,得x=y(D)由-3x=-3y,得x=-y7、方程的解是()(A)x=3(B)(C)(D)x=-38、将方程去括号后正确的是()(A)(B)(C)(D)14x-1-12x+3=119、方程的解是()(A)(B)(C)(D)10、某工人安排每生产a个零件,现在实际每天生产b个零件,则生产m个零件提前的天数为()(A)(B)(C)(D)三、解答题(共40分)1、解方程:(5分) 2、解方程:(5分) 3、解方程:(5分)4、用一根直径为16cm的圆柱形铅柱,锻造5个直径为16cm铅球,问应裁取多长的铅柱?(球的体积为)(7分) 5、为了促进
4、销售,某商场将一种商品按标价的9折出售,仍可获利10%,若该商品的标价是33元,则该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 6、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5千米,一辆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走了一个半小时后,另一辆快车从乙站开往甲站,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6千米,快车每小时行68千米,问快车驶出后经过多少小时两辆车相遇?(10分) 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分析 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探讨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洁的代数方程,也是全部代数方程的基础.教科书将本节内容支配在第
5、一节,一方面是对小学学段已经学过的有关算术方法解题和简洁方程的运用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后,可以尽早渗透模型化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要求是通过详细实例归纳出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训练学生主动探究的实力,能结合情境发觉并提出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获得解决问题的阅历.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学问技能、数学思索、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学问技能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
6、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在学生依据问题找寻相等关系、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获得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力. 使学生经验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相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数学思索目标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 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相识到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习数学的热忱. 3、重点、难点: 结合以上
7、目标,我在仔细探讨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的宗旨,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思维习惯的转变,分析数量关系,找相等关系。 二、教学策略: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呢?在教学过程我运用了如下教法与手段: 1.生活引路,感知概念背景; 2.比较方法,明确意义; 3.感受过程,形成核心概念; 4.运用新知,巩固方法; 5.归纳总结,巩固发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从学生熟识的实际问题起先,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纳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视察、归纳的教学方式。 三、学情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
8、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提倡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学问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激励学生思索,探究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验“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育学生抽象概括等实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情景引入 采纳教材中的情景 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吗? 问题3:你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学习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设中山市到深圳市的路程为
9、x千米,怎样用式子表示中山市与东莞市的距离以及中山市与惠州市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结合图形,依据在整式的加减中学到的学问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思索过程,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找寻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是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然后我结合上面的过程简洁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并给出方程的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2)依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迪卡尔最早运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而我国古代则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而且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溢才智和才能的宏大
10、民族.) 在这里我介绍了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其目的就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宠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这正是培育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体现.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小学里已经给出了方程的概念,这里可适当处理. 在这里我起先向学生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索程序. (三)探讨沟通 探讨1: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 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间题中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探讨,学生体会到了: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列方程时,方程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元一次方程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