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一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以及课文美丽的语言,在深化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然后再读,深化感受美。 其次,为了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石狮子有什么姿态,并说说游完颐和园后的感受。 第三,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按巡游依次并抓住景物特点介绍校内。 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时,所用的方法不是很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颐和园教学反思二 颐和园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它是一篇说明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文章,记叙了颐和园的漂亮景色。课文层次清晰,语言生动美丽,全文如一幅绽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漂亮景色,蕴含着对建立颐和园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骄傲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使学生能理清文章的依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依据语文教学及教材的特点,本着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宗旨,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时,采纳了大量与颐和园景点相关的图片,配以美丽的音乐,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增加学生
3、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并结合开放式、探讨式、竞赛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使课堂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 有几点做的不错: 一在上课之前我大量的查阅了颐和园的有关学问、图片,并且仔细阅读教材,力求走进文本,感受美,理解美,课上更能游刃有余的传递美、感染学生体会美。 二课前,带领学生实践去量一量20米,41米,150米有多长,使学生头脑里建立起数的概念,在教堂中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在吃透教材上下功夫,所谓站的高看的远,才能更后的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在讲授课文第3自然段时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佛香阁的高,挖掘的较深,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佛香阁真高! 四把学文与学
4、习写文有机结合。这是一篇特别好的写景的文章,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详略得当,这正是学习写作的好教材。 当然也有些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奇妙,因此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三 我发觉自己每次在上课时都是任务很重的,课备得很具体,每个步骤都想得清清晰楚。但我面对的教学对象又是不同的,每次设计的步骤都无法一一实行,一旦遇到这样的状况,我内心就特殊沉重,担忧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学生的基础学问没学扎实。 在四班上颐和园时,我突然间有点犯傻,在导入时把学生拉得太快了,一时间尽然回不到预设的步骤上来,我意识到自己被教案局限了。其实,课堂上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就像一篇散文一样,只要是
5、“形散神聚”就行了,课堂内容的支配也不必四平八稳,敏捷的把每个目标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去。 这节课上得很沉闷,下课以后,林小芬跟我说:“老师,班上的纪律始终不大好,但有时候上课太静也不是什么好事哦。”我一听,觉得这句话好值得回味。 教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行预料的状况,老师必需依据这些状况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这叫课堂的生成性。好的老师不仅仅是将教案设计得很美丽,他还会留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效果。你能不断反思,信任教学效果会不断让你自己和你的学生惊喜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四 【胜利之处】 一、制作媒体,轻松获得学问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根据
6、巡游的依次,用生动的语言、精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漂亮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宠爱之情,是一篇培育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的好作品。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打算时,我搜集了颐和园很多相关资料,如图片、对颐和园的文字介绍等,制作了重点段落的幻灯片,利用超链接,当学生说到哪个景点老师就可以自动的切换到那里,在课堂中我始终围围着主线:“你喜爱颐和园的哪个景点,说说你喜爱的理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老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
7、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拓展延长学习,升华民族情感 在课后留下了扩展余地,能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课文学习结束时,我用激情的语言提示学生到网上去搜寻中国还有哪些名胜古迹,从国内到国外延长,去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艺术,再进行沟通,这样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加民族骄傲感。 另外,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在学生知道本课是根据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顶昆明湖旁,学习它的写法,尝试着写游学校、游古华园等,结合本单元的作文写游记,不断地渗透写作思路,提高写作实力。 【不足之处】 读的太少,光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
8、壮丽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只因讲得太细,而时间安排不均精读没有时间,只是粗读,今后逐步改正。 另外,板书上还要简练,我板书了长廊: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边:十七孔桥,这三个景点都很简练,可在登上万寿山顶我板书成:大半景色、昆明湖、城楼、白塔。其实这里板书得太罗嗦了,不比那么细,只要板书昆明湖就可以了,因为颐和园的地方就是这湖,站在最佳
9、位置佛香阁看景色抓住了昆明湖的静、美,这样才能做到板书简练,记得牢。因此,今后我还要在板书上下功夫,使板书简练、清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相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隐约、玩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依次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依次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漂亮
10、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培育民族骄傲感。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图片: 中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漂亮景色吗?哪位同学知道? 指名学生回答。 生:颐和园。 师:那哪个同学说说颐和园在什么地方? 生:在北京西郊 师: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令人沉醉的自然风光和宏伟壮丽的建筑。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颐和园 师:现在请大家细致视察“颐”字的左边部分,留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相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仔细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 2、师:颐和园
11、原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几经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又几经修复,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今日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领会这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的漂亮景色。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语 (一)学习生字 1、让学生默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 3、师:先请大家看下黑板,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状况,这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能读出来吗? (1)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指读、男女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放到词语中去,能认出来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长廊、宫殿、掩映、堤岸、佛香阁、建筑、姿态不一、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屹立、远眺、琉璃瓦、画舫、
12、横槛、栽满 自由朗读。(先试着自由读一读吧.) 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佛香阁的佛,你们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组个词。 开火车读 指导书写(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得提示大家一下“廊、栽”)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老师指导学习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词语 提出词语,探讨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快。 隐隐隐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晰。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样华丽,光芒耀眼。 形态各异:形态各不相同。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被我们解决了,信任
13、你们现在读课文确定就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吧,读完后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板书:美、长 2、齐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我们知道了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用这一句话中的两个词来概括。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放在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课文开头就告知我们颐和园不但景色美丽,而且占地面积很大。 3、漂亮的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作者巡游路途的语句。 指读 师: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巡游了哪些地方?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现在谁来做一下导游,把我们这一次的巡游路途告知游客们。 5、小结:作者就是根据
14、自己巡游的先后依次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依次或巡游依次。假如你想把你到哪里巡游的景点介绍给大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6、那假如让我们给这篇课文分段的话,你们会怎么分?为什么? 让学生探讨分段,总结段意。 明确要求: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老师总结: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其次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终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 这次巡游,我们观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尝着语言的美丽,真是受益匪浅啊,下节课我们接着游赏颐和园。
15、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导入 1、师: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观赏颐和园的漂亮风光。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视频: 2、师:请大家来一起听听课文范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个景点。 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二、讲读,学习长廊景点。 1、指名朗读,思索探讨,老师归纳明确: 师:既然作者先巡游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谁把课文的其次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余的同学仔细看课文。 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看课文。 师
16、: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老师一下给混了,同学们能给我讲讲吗? 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 提示: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 师:好了,同学们回答的真好。那咱们一起来看看长廊。 出示长廊的图片。 2、师:刚才读完了课文,看了图片,谁能用一个字说说长廊的特点? 板书:长廊的特点? 生:长。“一眼望不到头”。 板书:特点(长)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地方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读出来的。 让学生齐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3、师:你是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知道长廊的长的? 生:700、273。 师:7
17、00、273都是? 生:数字! 师:这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列数字说明。 作者是用详细精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板书:写作方法(用数字。) 师:我们在读得时候应当怎样读才对呢?谁来示范一下!(指导朗读:突出700、273) 齐读。集体找感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1.根据课文所记叙的巡游依次,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屹立”和“隐隐隐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
18、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老师板书课题)那里有闻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日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踪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相识颐和园的几个闻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相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19、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精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
20、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用比较法(依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分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老师要重视培育学生查字典运用工具书的这种实力。学生具备了这种实力将终生受益。 2.说明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醒悟,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样华丽,光芒耀眼。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态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艳丽、发光,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颐和园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