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会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很多诗人都喜爱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很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
2、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袤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似乎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绕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矗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宏伟气概,勾画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芜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供应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突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
3、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亲密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原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一直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
4、,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行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确定作者确有此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老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爱好,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沟通自学成果,激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探讨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探讨解决。 其次课时 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闻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日学的是他最闻名的
5、一首诗。 2老师范读课文。 3沟通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老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老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始终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事实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老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7、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明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
7、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9.11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状况。 (1)指名读,留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千捶万击墨梅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老师启发:山石承受千捶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
8、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老师巡察指导。 3.师生探讨。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芳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9.12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诵古诗两首。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
9、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说明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3古诗两首 石灰吟 千捶万击粉骨碎身若等闲 烈火焚烧(坚毅不屈)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哲保身) 墨梅 素净池边树朵朵淡墨痕(写实) 芳香不要只流(明志) (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
10、前打算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相识 3、在什么地方发觉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老师小结:小草很坚韧,春天一到,它又欢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特别出名的小诗,题目是草。(老师板书课题) 二、老师范读小诗,学生仔细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画诞生字,同桌或小组相互沟通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老师画出节奏范读。 草 离离| 原上草, 一岁| 一枯荣。 野火| 烧不尽, 春风| 吹又生。 2、学生自由仿照读诗
11、3、老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老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视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 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验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白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坚韧、英勇、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指导书写 1、老师范写2、学生范写 九、拓展延长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细致视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知大家。(小男孩
12、、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漂亮)人呢?(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老师顺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漂亮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诞生字,小组沟通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沟通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 一径| 深, 树头| 花落| 未| 成阴。 儿童| 急走| 追|黄蝶, 飞入| 菜花| 无处| 寻。 2、
13、老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沟通学习状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当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仿照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八、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漂亮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一、谈话引入,激发爱好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依据你对春天的视察画一幅画,能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谈谈在你的眼中春天是什么样的吗? 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假如能把你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14、古时候的人经常以诗歌的形式写出他们对美妙景色的宠爱。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认读古、诗、首) 2商讨学法:你认为学古诗应当学什么?怎样学呢?(学生各抒已见,老师总结归纳:学生字读古诗背古诗。)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请按由近及远的依次说一说你看了哪些景物?这漂亮的景色被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尽收眼底,写了一首春晓,而且这首诗千百年来始终受到人们的宠爱。 2(课件展示古诗春晓,生字眠、处、闻用红字显示) (1)读题目,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诞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3(课件展示朗读)
15、 (1)听课件朗读,整体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 (2)认读眠、闻、处(同桌自学,汇报识字方法) 比一比:闻问处外 形声字:眠(冬眠)(睡眠) (3)指名朗读:边听边思索:诗人听到了什么?哪个字与听的意义一样?(闻在这里表示,听一听,而不是闻一闻。) (4)诗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诗人看到了地上飘落的花瓣,仿佛看到昨夜的春风和春雨来到窗前)。 (5)小结:春晓描写的是一幅雨后早晨的漂亮景色。就请我们接着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景的漂亮吧!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如:春眠/不觉晓 2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3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4边想象边背诵,感受春景的漂亮。
16、5小组竞赛,看谁背得好。 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1出示生字古、声、多,学生视察字的结构,说出字的部件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师范写笔顺,提示不简单写好的笔画及简单写错的地方,如:多字的撇、横撇;声字的上半部是士,不是土等。学生先描红,后临写。 2练习 (1)连线诗眠处古首闻 shwngminchshu (2)填一填 ()眠()觉晓, 到处闻啼鸟。 夜()()()(), ()落()()()。 其次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乡村春色满园 2口头扩词(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诗诗人()闻见闻()() 古古人()() 3背诵春晓,回顾学法。 (1)
17、借助拼音读古诗,学生字。 (2)朗读体会诗意。 (3)熟读成诵。 二、随文识字,体会诗意 1(课件展示主题图)说一说人看到了什么?图中画的是城镇还是乡村,从哪看出来的?(主题图中显示题目与作者,认读村、居,口头扩词,理解题目。) 2(课件展示古诗,生字醉、烟、童、散、忙用红色字显示)借助拼音初读古诗,画诞生字。 3(课件展示朗读) 学习一、二句 (1)指读第一句,说一说,这句诗写了什么?(齐读,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2)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读其次句,认读醉,烟。) (3)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自由读,同桌之间说一说自己读懂
18、了什么? (2)指名读(认读童、散、忙,理解纸鸢)。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质疑:诗中哪一句最不好理解?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去掉拼音娴熟读,竞赛读。 2配乐背诵,边读边想象在漂亮的春天里欢乐的生活。 四、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处、知、忙,视察字的结构,课件展示笔顺,老师范写处字,学生描红、临写。 五、扩展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2请你也来编一首描写春天的小儿歌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
19、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兴奋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老师引导依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