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时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二1课时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张魏萍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2、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2、会运用学问的迁移,通过肯定的文言积累阅读课外浅显的文言文语段。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一、自主学习 课文 内容理解 主题感悟 语言赏析 写作方法 桃花源记 陋室铭 爱莲说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二、精讲互动通过阅读文章重点语段理解课文主旨:(一)桃花源记1、后人依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
2、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他的含义是_。2、第一自然段有神奇色调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第三段文字有哪两方面内容?4、为什么桃源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5、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到处志之”,而后来找寻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终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7、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妙境界?8、“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9、桃花源美妙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详细描写表现出来?(二)陋室铭1、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2、下面的句子不是骈体句的一项是(
3、)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调素琴,阅金经。C.孔子云:何陋之有?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成现代汉语。4、文中的“诸葛”是指_。“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_。5、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三)爱莲说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莲的生长环境?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爱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句话讽刺了怎样的社会世态? 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4、(),咏莲的有(),咏牡丹的有()。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B.秋丛饶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D.惟有绿荷红菡,卷舒开合任天真。E.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 三、达标训练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乐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耶?”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乐道: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欢乐。耽:极爱好。丐:乞讨。朱买臣:汉朝人,家贫困好读书,他的妻子忍受不了苦日子,便与朱买臣离婚了,后来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哂:讥笑。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
5、虽家无斗储(2)意怡如也(3)、其妻患之(4)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2、将“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你怎样看待王欢妻子的言行?4、读了该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觉的问题有:作业布置整理复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问点。课后反思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说明文内容提要1说明文分类:按对象:事物性说明文苏州园林将来的桥;事理性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死海不死;接语言:文艺性说明文与平实说明文。2说明依次:时间依次(按时间先后进行说明),空间依次(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逻辑依次(由表及里,由果到因,
6、由浅到深等)。3说明方法: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把比较困难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详细明白。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清确、更详细。分类别:是根据肯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晰。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如统筹方法是一种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用A是的B或的B,叫A。作诠释: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事物特征作一般性解说。作比较:用详细的或大家比较熟识的事物与被说明事物作比,使它留下详细而显明的印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这间的相像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增加说明
7、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说明更干脆,更详细。引资料:包括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使说明内容更充溢详细。摹状貌:就是对说明对象用生动语言进行描绘,相当于记叙文中的描写。4体会语言的精确性。精确:就是照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原来面貌。要求对事物进行周密的视察和深化的分析,而且要求运用精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特征遣词造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不模棱两可,不夸张。主要体现在状语和定语进行修饰和限制上。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之所以这样用是因为不敢完全确定我国古籍中是否还
8、有比这更古老的桥的记载。所以要加上这些修饰词。二、阅读训练(一)、阅读雨林的毁灭一文610段,完成下列问题。1所选语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动用了的依次进行详细说明。2第7段用的说明方法深化浅出地介绍了绿色植物和海藻的作用,即3第8段说明对象是,运用了的说明方法,阐明它们能从空气中摄取大量二氧化碳,对净化空气的作用特别大。4第9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这一段按依次进行说明。第句总说,第句分说,第句总说。5请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为“光合作用”下个定义,或用图表方法来说明“光合作用”。2读了所选语段,你肯定相识到爱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性,那么,请你设计两条爱护地球多样性的标语,要求语言美丽且简单接
9、受。A、。B、。(二)、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倒数其次段,完成练习。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所用的说明方法有,。2这一段中表明举例子的词语有、,这样定的作用是。3若奖“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一句中的仅字去掉,句意有什么改变?4这一段文字列举了三个事例,其支配依次是()A、由个别到一般B、由一般到个别C、按时间的先后依次D、按古今中外的依次5这一段列举的三个例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依次)说明的()A、从花瓣、花色、品种三方面B、从大花、小花、草花三方面C、从木本、草本、一年生三方面D、从花色、品种、花瓣三个方面6这一段共9句话,选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A、/B、/C、/D、/现代文阅读指导现代文阅读
10、之方法篇一、考什么?1.文本解读:主要内容;主题思想;结构层次。2.语言品析:关键字词;重要语句。3.仿照创新:句式仿写;评价探究。二、总纲读文1.文章的题目;题目隐含的信息:重要内容;写作对象。说说题目好在那里?方法:一般分析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文章的主题。2.文章的开头;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3.文章的中间;作用:独立成段的是过渡(承上启下);段末的总结句是总结上文,引起下文。4.文章的末尾;作用: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解题1.法则: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用原文语句回答:摘录全句。用自己的话回答:截取关键字词作为答题要点。2.说明文中关键词语
11、的含义。方法:语素分析;同义替代;喻义还原;贬词褒用。3.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多为比方句)的含义。方法:从修辞角度分析,一般是为喻体找出本体,将比方句转换为陈述句,即句式转换。三、小说的阅读1.简述故事情节。方法:谁(为什么)干什么(怎么样);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2.线索。明线(主要内容);暗线(主题思想)。3.主子公。一般说来,作者想歌颂或要批判的人就是小说的主子公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态、衣着)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5.环境描写。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6.主题。小说中的争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务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
12、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中的争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四、说明文的阅读1.说明对象(留意区分:全篇还是局部)2.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是事物说明文,可在文中干脆找出或概括各段的要点。3.说明的主要内容A、事物说明文: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B、事理说明文:可从现象的起因(根源)、性质(工作原理、危害性)、解决措施(用途、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4.说明依次:时间依次、空间依次(以上两类常见于事物说明文);逻辑依次(常见于事理说明文)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即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其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
13、个特点,往往是该段所要说明的。6.说明文的语言:精确和生动精确:常以加点字能否删去的形式出现。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字)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不符合实际状况,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精确性。生动:主要的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五、争论文的阅读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当是明确的推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推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方法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收篇。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2.分析论点是怎样
14、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验湖,归结出中心论点;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终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论据要真实、牢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次序支配(照应论点);推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争论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喻证法比方分析论证过程
15、论点是怎样提出的;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开产生误会)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争论文的结构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类型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递进式。争论文的语言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推断);句序(关联词语的运用,特殊要留意递进关系)。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八年
16、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21与朱元思书吴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精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教学重点、难点:精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你们知道哪些闻名的景点?(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日就让我们跟随吴均去观赏一下富春江的秀丽景色。二、解题:“与朱元思书”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三、作者简介: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
17、武帝一般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许。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闻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闻:“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
18、”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留意停顿。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5分钟后我们看谁读得更精确,更流利。1.学生自学。2.学生质疑。师:同学们在读音和停顿方面还有没有解决不了的的地方?3.指学生读课文(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从字音、停顿等方面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4.再指生读课文。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6.再指生读课文。7.齐读课文。五、精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自
19、己的文言积累翻译课文,将你认为重点的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8分钟后我们,根据“读文-释词-译句”的方式翻译课文,一人译一句,看谁翻译得更精确。1.学生自学,老师巡察。2.小组沟通自学成果.3.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老师适时板书重点词语。(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4.沟通展示.根据“读文-释词-译句”的方式翻译课文,一人译一句。(翻译过程出错的地方,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重点词语:(板书)第一自然段风烟:指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俱:都。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从流漂浮:乘着船随着江流
20、漂浮:。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从,顺、随。其次自然段缥碧:青白色。急湍:急流的水。直视无碍:可以看究竟,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澄澈见底。奔:飞奔的马。第三自然段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相互和鸣。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静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伦:筹划、治理。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挡着。上,在上边,名词作状语。(11)犹:似乎,犹如。(12)交映:相互掩映
21、。4学生自由翻译课文,练习巩固。5指生翻译课文。六、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七、当堂训练。考考你,屏幕出示练习题。(1)说明词语。风烟俱缥碧忘反相鸣轩邈急湍经纶(2)翻译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八、全班自由朗读全文九、作业:背诵课文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观赏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育学生的审美实力。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两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与朱元思书这一课,今日老师给大家带
22、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或图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观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探讨回答。)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假如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是哪句?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二、观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索:(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究竟“奇”在哪里,“异”在哪里?(2)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奇山异水”的(可以从修辞、描写角度等方面思索)。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8分钟后比谁说得详细。1学生自学。2师生沟通。老师归纳:(1)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澄澈(“千丈见底”“
23、直视无碍”)和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2)其次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方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调。形声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3师质疑:写景要留意条理,请大家分析探讨这篇文章写景的依次。(学生探讨,发表看法。)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妙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其次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方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五 单元 复习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