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基础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重要学问点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重要学问点整理 人物生平蜡烛作者简介西蒙诺夫(Simonov,KonstantinMikhailovich;19151979)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曾参与反法西斯卫国斗争。1934年起先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诗歌等着我吧和文章蜡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作品蜡烛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代表作品斗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溢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打死他请你记住,阿廖沙,斯摩
2、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斗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气。中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斗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战后到过美国。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揭露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斗争的企图。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小练习1、依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_出那些水。(2)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_在老妇人的近旁。(3)于是她回到
3、那死者旁边,两手_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闻名的演讲,最终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这一段话表明白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显明看法,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学问点1、读准字音烧灼zhu桥头堡bo地窖jio匍匐pf腋下y拂晓f瓦砾l颤巍巍wi鞠躬jgng舀yo2、说明词语精疲力竭形容特别疲惫,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永垂不朽恒久流传,不磨灭。 全
4、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德国人的炮火始终轰到太阳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务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事务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9月19日早晨,地点是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旁边的一块方场。起因是五个红军战士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结果其中一个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红军战士牺牲在方场上了。连长打算其次天再去进攻时,再安葬这位战士。在第一部分的叙述中,有环境描写如第2段中“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似乎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下一人高的下半截”,从这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斗争的残酷,侧面反映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第5段和第7段又交代了德国人的炮火“整整一天”“始终轰到太阳落山”,
5、再次交代了战场上环境的危急,这也是为下文做好铺垫。其次部分(从“方场的一边”,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写老妇人安葬红军战士。这一部分叙述的地点发生了转变,以老妇人的住处为中心进行交代。首先文章交代了老妇人居住的房屋“一堆瓦砾”“砖瓦半掩着的一个黑洞就是那地窖的入口”,老妇人就住在这地窖里。是斗争使她无容身之地,可以想像得出老妇人对斗争是无比的憎恨。接着以老妇人所看到的情景来交代19日早晨发生的事情。当她发觉有一位红军战士已经牺牲在方场时,她确定去安葬这位红军烈士。从她“爬出地窖”到后文的为烈士安葬,这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详细而且感人。老人不忍看到红军战士暴尸战场,她要让红军烈士
6、安眠在南斯拉夫国土上。于是她置生死于度外,冒着炮火安葬红军烈士,不顾体衰,不顾艰难,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遗体拖进弹坑,并捧土堆成坟堆。最终老妇人为了悼念烈士,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上。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老妇人对一个苏联青年情同母子,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国界,这是反法西斯的军民用血肉凝聚的情意。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其次天当红军们打算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觉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这一部分的开头照应了第一部分连长的确定攻下桥再安葬契柯拉耶夫。可是他们找不到那位烈士的尸身,后来士兵们发觉了那个坟堆,还有燃着的蜡烛,他们知道烈士是被葬在这里了,然而这些
7、战士怎么也想不到是一位老妇人为这位烈士安葬的。老妇人又送了另一支蜡烛,并且为它点燃,临走时“非常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可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明白这些异国战士是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战斗在此,牺牲在此的,她心中怀着对他们的崇敬与仰慕之情。由此,我们更加憎恨法西斯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心中也加深了对“和平”二字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学问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学问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问点1:声音的产生学问提炼: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拓展: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学问点2:声音的传播学问
8、提炼: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拓展: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全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学问点3:声速学问提炼: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每秒(m/s),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拓展:(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2)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快。(3)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介质干脆传入人耳而听到的声音叫原
9、声,经障碍物反射回人耳的声音叫回声,要想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需大于或等于0.1秒,若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其次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问点1:听到声音的过程:学问提炼: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传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就听到了声音。拓展: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发生障碍,都会引起人听力下降或失去听觉,形成耳聋。耳聋分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是由于传导部分出现了障碍引起的,(如外耳道闭锁畸形、外耳道被异物堵塞、中耳积液、鼓膜裂开、耳垢、耳硬化致使声音无法由外耳道、耳膜或中耳传导至
10、耳蜗神经)听觉神经并未损坏,可以治疗或通过其他途径听到声音: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伤而引起的,这类耳聋不易医治。学问点2:骨传声学问提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拓展: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传声,是指声波不通过外耳道、鼓膜、听小骨等,而是通过头骨、颌骨干脆传到听觉神经,许多患传导性耳聋的人都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人听到自己说话声主要也是通过骨传导。学问点3:双耳效应学问提炼: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推断生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第三节声音
11、的特性学问点1:音调学问提炼:音调指声音的凹凸,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确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1)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是“Hz”。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2)音调的凹凸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人的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拓展:音调的凹凸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确定的,而振动的频率是由物体的材料、长短、粗细和结构等因素确定的。学问点2:响度学问提炼: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平常所说声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即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
12、大距离。(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因此增大响度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减小声音的分散。学问点3:音色学问提炼:音色指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音调、音色、响度是声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肯定大,反之,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肯定高。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限制学问点1:噪声的来源学问提炼: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四大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拓展:与噪声
13、相对,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做乐音。推断某种声音是噪声还是乐音,动身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学问点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学问提炼:分贝(dB):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志向的宁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爱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学问点3:限制噪声学问提炼:(1)防止噪声产生(或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的传播(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或在人耳处减弱)。拓展:噪声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变更传播方向,因此设置屏障是阻断噪声传播的常用方法;声音
14、遇到松软多孔的物质时,声波进入后会被消耗能量而减弱,因此松软多孔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第五节声的利用学问点1:声与信息学问提炼: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B超。蝙蝠利用回声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依据回声定位原理,独创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秒(即到障碍物距离至少为17m)才能产生回声。回声测距离:s=vt2学问点2:声与能量学问提炼:声波具有能量,也可以传递能量。例如:清洗钟表,除去结石。一、声学口诀物因振动而发声,振动停止停发声。固比液气传声快,真空不能传播声。感知声音两途径,双耳效应方向明。规则振动叫乐音,无规振动生噪声。分贝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基础 知识点 整理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