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学问的驾驭水平 2、培育学生总结、归纳的实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 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你们组的沟通状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简单出错? 二、复习学问点
2、复习除法口算 1)干脆说结果。 72080= 48060= 36090= 24030= 42070= 90030= 18020= 56080= 25050= 45090= 63070= 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 72290 35068 45570 57860 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干脆写出得数 262= 555= 2
3、8040= 855= 64080= 813= 36090= 964= 786= 依据什么算出结果的?小结:商的改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假如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需比除数小。 2)敏捷试商法 同商比较 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
4、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小学四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案 今日我当家 数学广角怎样支配合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4页“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做早餐、沏茶、烙饼等家务劳动的分析、探讨,体会如何支配节约时间。 2了解运筹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 每组学生打算1口“锅”、3个“饼”(硬纸模型)。 教学过程: 一、当家中的“省时”策
5、略 1、早餐 课件播放小学生明明在“叮叮”的闹钟声中起床,一边忙乱地做事,一边自言自语:“今日我自己当家,肯定要做得像妈妈那样好。怎么支配呢?先洗脸刷牙吧!哦,该点火煮鸡蛋啦!(做等待状)快熟吧!噫,不能急,平常妈妈说鸡蛋要多煮一会儿,才能预防禽流感呢!只有再耐性等一会儿啦!呀,还要用微波炉热牛奶呢!最终可以吃饭啦!好香呀!不好,要迟到啦!快走!” 电脑出示明明一大早耗时43分所做家务状况。 (1)师:“明明为什么会迟到?你能帮他出个办法吗?” 生答,老师出示改进方案: (2)师:“为什么要把洗脸刷牙、热牛奶与煮鸡蛋同时进行呢?” 生:“因为利用等待鸡蛋煮熟的时间洗脸刷牙和热牛奶,就可以节约1
6、3分钟,现在总共只要30分。” 师:“真是当家才知时间贵呀!不过,只要合理奇妙地支配,时间是可以节约下来的。明白了这一点,明明以后做早餐完全不必那样慌慌张忙了。”(板书课题:怎样支配合理) 2、沏茶(教科书例题2) 课件展示:中午,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明明烧水沏茶。明明小声嘀咕:“这次我得好好支配支配。 我们来看看明明沏茶须要干些什么。电脑出示沏茶所需的工序(略)。 (1)师:“沏茶的工序这么多?怎样支配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 (2)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小组间沟通。 (3)全班沟通。 预设: 生1:“我们认为只用9分钟就能让客人喝上茶。先烧水,在等待水烧开的8分钟里就可完成洗水壶、接水、洗
7、茶杯、找茶叶四件事,然后用开水沏茶花1分钟,共用9分钟。” 生2:“我们不同意他们小组的看法。水壶还没洗、里面又没有水,能放到锅里烧吗?所以我们认为应当先洗水壶、接水,再烧水,烧水的同时只能做洗茶杯、找茶叶两件事,然后用开水沏茶花1分钟,共须要11分钟。” (4)师:“你们觉得哪一组讲得有道理?” 老师依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图。 (5)老师小结:“对!我们首先得分清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必需先做,哪些事情可以与其它事情同时做,再作出相应支配。” 3、烙饼(教科书例题1) 师:“看来,当家真不那么简洁!烙饼中又有什么学问呢?” 电脑出示关于烙饼的一些要求。 (1)师:“烙1个饼要用多少时间呢?” 生齐:
8、6分钟。 (2)师:“烙2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生齐:“还是6分钟。把两个饼一起放进锅里,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3)师:“假如烙4个饼最少要用多少分钟?怎样烙?” (4)师:“6个饼呢?8个饼呢?当饼的个数是双数时,所需时间与烙2个饼所需时间有什么关系?”(饼的个数是2的几倍,就要用几个6分钟。)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都是每次烙两个饼,前两个饼的两面都烙熟后,再烙后两个饼。为了进一步探讨的便利,我们暂且把这种烙法称为一次成型法。” (5)师:“现在明明要烙3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预设: 如有学生提出反对看法:“不对
9、!烙3个饼不应当是12分钟,只要9分钟。” 师:“你为什么认为只要9分钟?” 生:“假如像他这样烙,在烙第三个饼的时候,锅的一半位置是空着的,这不奢侈了时间吗?我把前两个饼烙熟一面后,立刻换上第三个接着烙;然后将取出的那一个放回锅里和第三个一起烙另一面。锅就不会有空位,所以只要9分钟。”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这种方法是不是行得通呢?大家动手试一下吧!为便于操作,建议各小组在试验中给每个饼编号、并支配专人记录烙饼步骤及所需时间。” 如没有学生想出这种最佳的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小组探讨然后汇报。 (6)各小组策划支配,再沟通,并请一个小组上台用“锅”和“饼”演示。 依据学生汇报,老师小结
10、: 第一步:烙1、2号饼的正面,用3分钟。 其次步:把2号饼短暂取出,把3号饼放入,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又用3分钟。 第三步:取出1号饼,放入2号饼,烙2、3号饼的反面,用3分钟。 一共用9分钟。 (7)师:“只烙熟某个饼的一面,就换上其它饼接着烙。我们也给这种烙饼方法起个名好吗?” 生:“交替成型法、两次成型法、替换法” 师:“好!姑且叫它交替成型法吧!这种烙法与一次成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节约时间呢?” (8)师:“那么烙5个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烙7个饼呢?” 生答,老师板书: 张数 1 2 3 4 5 6 7 8 分钟 6 6 9 12 15 18 21 24 (9)师:“
11、当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所需时间有什么规律?怎么烙?” 预设: 生1:“饼的个数是单数时,都可以先两个两个地烙(一次成型法),最终剩下3个饼,是单数个,采纳交替成型法来烙。” 生2:“我发觉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有几个饼,所需时间就是几个3分钟,它的规律和烙双数个饼时一样。” 生3:“除了1个饼以外,烙饼所需的分钟数都等于饼的个数乘3。” (10)师:“生2和生3的发觉很有价值,那为什么无论饼的个数是双数还是单数,所需分钟数都等于饼的个数乘3呢?” 预设: 生1:“只有烙1个饼时锅才空着一部分,而烙两个以上的饼都有可通过合理支配始终不让锅里出现空位。所以每增加一个饼,时间只增加3分钟。” 生2:“事实
12、上一次成型法也好,交替成型法也好,都是为了使这口锅在烙饼时始终不会有空位。” 二、实践运用策略 1、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支配可以节约时间的事例呢? 生相互沟通。 生:我打开电脑边听音乐边上网下载资料; 在家拖地板和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可同时进行; 在车站等车时记英语单词; 2、你对下面几件事情有什么好的建议? (1)两个小孩到肯德基餐厅吃饭,甲说:“我们快去排队买吃的吧!”乙说:“我们应当赶快去找寻座位才对!” (2)如何支配炒菜依次? (4)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的第1题:怎样给餐厅里的三位客人支配炒菜依次才合理? (题略,教科书第114页“做一做”第一题。) 小组1:“可以支配两个厨师
13、给1、2号桌分别炒一个菜;再分别给2、3号桌炒一个菜;再分别给1、3号桌炒一个菜。这样就比较公允,不会让任何一位客人等待的时间特殊长。” 小组2:“我们不同意。因为2号桌是位老人,所以先让两个厨师都给2号桌炒菜;再分别给1、3号桌的客人炒菜。这样对两位年轻顾客还是公允的。” 师:刚才我们有的从客人等待时间长短的角度,有的从敬重老人的角度谈了各自的看法,都很有道理。 三、提升“合理”、拓展相识 你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吗?你对此有何想法? 1、为了节约时间,强强在乘车时仔细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老师小结:合理支配不但要考虑节约时间,也要考虑人的平安和身体健康
1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实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学问、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72+93+2821254(3/8+4/12)24546+541/53/8+5.36+4.64 2.对试题按肯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小组沟通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类。) 3.全班反馈。 预料学生
15、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根据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根据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揣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4.4252/53.6-2/52.12564125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学问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0.7+0.7+0.7+0.7)255.80.125+11.6(
16、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相识(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相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驾驭数位依次表,依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
17、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 教学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 教学难点: 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育数感。 教学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赐予点评) 一、填空。 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 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 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 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
18、万)。 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 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 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 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终的3表示(3个十)。 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随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515151)。 591000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 二、推断对错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4
19、3214320万 90009万,里最小填0。 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3500000元()。 A、135元B、1350元C、1350万D、1350万元 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 A、1B、2C、3D、4 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B、十万C、千万D、亿 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A、207375B、2070375C、2073750 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B、20003C、21000 其次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
20、成,集体讲评) 一、在里填上“”、“”或“”。 5677655767563560000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900亿吨810000千克81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再讲评) 一、依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502700000 (3000000)(800000)(9)3800009 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
21、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 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 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 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 作业:仔细复习,明天考试。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驾驭小数的相关学问(小数数位依次表, 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
22、学问有个清晰且有条理的归纳,使学问能科 学、合理的总结归纳、汲取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敏捷题, 复习重点:数位依次表 复习过程: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 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依次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依次表,引导学生留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分,帮助学生记忆。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其次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其次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肯定比1小吗( )举例
23、(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肯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非常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假如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变更。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
24、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途图,这样不简单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
25、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 得到的数比原数( ) 其次课时: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驾驭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改变的规律。 3、使学生娴熟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依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肯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
26、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驾驭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 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 老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改变,改变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改变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
27、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老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相互改写时应留意什么?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老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当怎样求?
28、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 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 综合练习 课本P125 小数 P128 1、2、3 第三课时: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依次,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实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
29、依次 47 28-735 49+7 47 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 4 =960 5 12-12 12+12) =5(0+12) =5 12 =60 说说运算依次 4300-(224 78) (41-16) (89-64) (375+31-16) (89-64) 2、小结:四则运算依次 3、 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探讨) 三、复
30、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老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 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 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 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31、 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第四课时: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驾驭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随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分辨和区分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洁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留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许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缘由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行以组成三角形?
32、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留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视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沟通汇报 2、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沟通探讨汇报 四
33、、综合练习 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养分午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养分与健康常识,培育学生运用简洁的排列组合、统计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2.能依据养分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实力。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步骤(时长) 活动目标(教学目标的分解) 学习活动
34、 (学生活动内容和形式) 指导活动 (老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应用什么技术工具来帮助活动的有效) 教学评价(突出内容与方式)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5分钟) 了解养分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对比照片,并提出问题。(预设为何有这么大改变?) 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可能是由于爱吃) 3.学生试着追问。(预设:怎样饮食才科学?) 1.谈话:这是老师以前的一张照片,和现在老师的样子对比一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3.老师小结改变的缘由。(由于不留意科学饮食,所以才变得这么胖) 4.谁还能追问? 5.这是
35、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它。 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以前的照片。 2.学生对老师的身材对比后进行简洁的评价,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3.老师对学生的分析予以小结,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老师亲身经验的身材改变,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更能诱发学生学习爱好。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问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活动二: 探究沟通,解决问题(30分钟) 1.了解养分与健康常识,培育学生运用简洁的排列组合、统计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2.能依据养分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学会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学生齐读养
36、分专家的话。 4.学生先独立思索,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各组探讨后汇报。 5.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6.学生分组检验,看看是否符合养分标准,然后在小组里沟通,说说你有什么发觉?)(可用计算器计算)。 7.学生汇报检验过程、并说说自己的发觉。(尽可能荤素搭配方能符合养分标准) 8.学生独立思索配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沟通、检验、修改,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本组最满足的方案来。写好的由汇报员填在黑板上的表格中。 9.学生分工合作,统计全班最喜爱的菜式。 10.原委怎样吃才有养分,我们一起来听听养分专家是怎么说的? 11.提问:你是怎么理解养分专家的话,的?(养分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中的不
37、低于是什么意思?脂肪不超过50克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12.谈话:那么谁知道假如我们长期获得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13.引导学生根据专家供应的这两条基本的养分标准,检验一食堂师傅举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养分标准。并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14.引导汇报沟通发觉:怎样配菜才能简单达到这两条标准? 15. 依据你的发觉,能结合养分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在这些菜中也选择三道菜搭配出符合标准的菜谱来吗?你觉得在配菜时应留意什么问题? 16.引导学生统计全班最喜爱的五道菜式。 17.课件出示养分专家的话。 18.课件出示食堂师傅举荐的三种菜式。 19.课件出示检验结果。
38、 20.课件出示菜谱,及其养分成分。 小组互评对不低于不超过的理解是否正确。 学生依据专家供应的两条基本的养分标准,推断食堂师傅举荐的三种菜式,是否符合养分标准,并说明理由。 学生互评相互的发觉,并提出不同看法。老师对学生探讨结果的合理性予以评价。 学生小组内互评方案,评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我力图充分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把探究、沟通的权利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让学生经验信息的选择与处理的过程,经验视察、猜想、探究、比较、选择、推断、调整、统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己主动参加此活动,并且自己喜爱去验证自己搭配养分午餐的实践活动
39、。 三、活动三 回顾总结、引申问题(3分钟) 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1.学生自由对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看法。 2.先相互沟通对自身饮食习惯的评价,再全班沟通。 3.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老师提一点合理化的建议吗? 4.能再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或身材做个评价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吗? 学生对老师、同学或自身的身材及饮食习惯进行自评或互评,并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学问有个总结式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学了学问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与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四、活动四 拓展提高、实践应用(2分钟) 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增加应用意识,提高实践实力。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 老师口头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课件出示实践作业 1.将全班最喜爱的 5种搭配方案,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给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设计意图 激励学生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是数学学问的延长,也是数学学问的来源。 板书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