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毫升与升的相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毫升与升的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相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2、知道可以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气体)的量。 3、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洁的换算。 2. 教学重点/难点 相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并会简洁换算。 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景导入 (1)出示玻璃杯一个,由老师 提问 学生,在口渴的时候最多能喝下几杯水? (学生回答可能说两杯,可能说三杯
2、,甚至更多) (2)师:假如一个同学喝了两杯水,另一个同学喝了三杯水,你知道谁喝的多吗?(引出争议) (3)师:如何来衡量谁喝得多,并不是喝的杯数多喝得就多,而是要用一个统一的、确定的单位来计量水的多少。 2、提出课题 师:那么谁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统一的水的计量单 位是什么? 在测量水、油等液体时,可 以用毫升和升做单位。 (板书课题:从毫升到升)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1)相识1毫升 用滴管向量筒中滴入1 毫升水,请学生视察1毫升水有多少滴呢? (板书:1毫升可以写成1ml) (2)相识日常生活中用毫升表示的物品。 出示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依据物品标注的,说说分别是多少毫升。 探究二 1)
3、师:将1000毫升的饮料倒入1升的量杯,刚好倒满。这说明白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000毫升等于1升,表示1000个1毫升合起 来和1升是相同的。 (板书:1升=1000毫升) 2)出示一些生活中常 见的用升表示的物品,提高学生对升的相识。 3)自制一个1升的量具。 师:假如要你自己制作一个一升的量具,你准备如何操作? 探究练习 1、在中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橙汁的容量是1500 (2)一盒牛奶的容量是980 (3)一瓶定型水的容量是240 (4)一个热水瓶的容量是5 (5)一个水桶的容量是12 (6)一个电热水壶的容量是2800 (7)一盒冰红茶的容量是375 (8)一只护发素的容量是40
4、0 2、推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药 水瓶容量是200毫升( ) (2)一个玻璃鱼缸容量是100毫升( )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填空 6000毫升=( )升 7升=( )毫升 90000毫升=( )升 80升=( )毫升 72000毫升=( )升 840升=( )毫升 练习二:填空 6000毫升+7升=( )升 80升-72000毫升=( )毫升 9000毫升-5升=( )毫 升 72000毫升+8升=( )毫升 56000毫升 +43升=( )升 847升-49000毫升=( )升 小结:不同单位的量要转换成相同单位的量,才能进行加、减计算。 练习三: 应用 (1)小胖喝了450毫
5、升橙汁,爸爸妈妈一共喝了2升橙汁,他们一共喝了多少毫升橙汁?爸爸妈妈比小胖多喝了多少毫升? (2)5个人喝2升装的可乐,平均每人能喝到多少毫升可乐?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液体(气体)的量用升和毫升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升1000毫升。 不同单位的量要转换成相同单位的量,才能进行加、减计算。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P25:4 在2500毫升的浓缩橙汁里加上10升水,可以制成多少毫升的橙汁饮料? 假如把这些橙汁饮料平均分给15名同学,每个人最多可以分到多少?还剩多少?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9。 教学目标
6、: 学问与技能: 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有用的信息,理解简图中表述的意思进行分数内容中几 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复习。 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提 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设计意图: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解决看图写 分数,看图理解整体中的部分,这些问题在三年级学习中或多或少已遇到过,这节课进行集中地梳理、练习。主要的是要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个内容。教学中,通过 群体中元素的改变,使学生懂得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强化“平分”的概念,驾驭有关分数的学问。 教学难点: 强化“平分 “的概念,驾驭有关分数的学问。 教学打算: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练习纸。 教学过程: 新知
7、探究阶段 一、复习分数的有关学问。 1.请学生折纸。 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分。 2.请学生说一说:你把这张正方形 的纸平分成了几份? 3.请学生涂色:平分成几份就涂几分之一。 4.请学生随意涂,然后说一说: 你涂的部分是几个几分之一?表示几分之几? 5.提问:表示一个分数必需要留意什么?(平分) 二、练习书上P9的内容。 1.请学生完成第一题。 学生独立练习。 沟通 2.请学生完成其次题。 绿色部分是长方体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 小组探讨 沟通 新知探究阶段 3.请学生完成练习三:他们得到的巧克力一样多吗? 小胖:我得到下面一堆 小亚:我也得到下面一堆 巧克力的1。 巧克力的1。 都是整
8、体的1,为什么得到的巧克力不一样?来源 巩固提高阶段 一、基本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 阴影部分是整体的_或_。 阴影部分是整体的_或_或_。 2.绿色部分是长方体的几分之几 ?用分数表示。 板书设计 分数 要平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建立角的概念,相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驾驭角的符号表示法及读法; 2.相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运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严谨,激发热 爱数学的热忱。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9、 相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量角器的正确运用方法,知道角 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打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相识角 1.复习引入 老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老师:有什么发觉?这些图形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这些图形 是角。 2.相识角 老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 图形是角,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多 媒体展示) 老师:我们可以用“”来表示角。(板书:) 老师:假如给这个
10、角编上序号1,就可以用“1”来表示这个角,读作“角一”。大家一起叫叫这个角的名字。 学生读“角一”。 老师:大家相识了“角一” ,你又能叫出这个角的名字吗? 学生:它叫“角二”。 老师: “角一”和“角二”谁大? 老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视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角的度量 1.相识量角器 师:那么怎样量角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量角的方法。 (板书:角的度量) 师:我们可以运用一个数学工具就是量角器,课件展示量角器。 请同学们细致视察量角器,仔 细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些什么吗? 生1:量角器有许多刻 度,像个半圆形。 生 2
11、:有内外两圈刻度。 师:有两圈刻度是为了我们量角的便利,知道这些刻度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 生:180份。 师:对,我们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课件出示1,让学生相识1,同时显示外圈数字)。 课件出示量角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视察。 师:刚才大家都说有两圈刻度,请同学们接着视察你们的量角器,内圈刻度是哪边起先的? 生:从右边起先的。(显示内圈刻度和数字) 师:现在我们就 得到了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同学们能找到有0的刻度线吗?有几条? 生:2条。 师:这样的量 角器就便利同学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测量角的度数。(分别闪耀)课件展示外刻度和内刻度进行区分。
12、师:现在请同学们找到90度的刻度线在哪里?(抽生上展示台演示) 2.用 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师:这条标有0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刻度线,量角时,要把这条刻度线重合在角的一条边上,并且让量角器的这个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这叫做“两重合”。 师边讲边演示,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做一做。 师: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角的另一边是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抽生试一试,量出角的度数。 生:汇报测量的方法。 师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生说出一点后在多媒体上出示一点) (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3)角的另一
13、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推断量角的方法对吗?课件展示,学生推断。 三、即时练习 1.操作时间,拓展新知 做活动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打算的两根纸条,将它们重合在一起,并用图钉把它们的一端钉起来, 这样我们就做起了一个活动角。师生一起操作 师:请同学们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视察一下角的大小改变。 师生一起操作。 师:从这个试验中看你们有什么发觉?小组沟通一下。 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板书)。 2.完成书66页课堂活动第2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刚学的量角的方法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学生操作,师巡察辅导。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14、?你有什么收获?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逆推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逆推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利用树状算图理解逆推,运用逆推算出原来的数。 2、经验倒过来想问题的过程,培育学生逆推的思索方法。 3、在嬉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树状算图理解逆推,运用逆推算出原来的数。 经验 倒过来想问题的过程,培育学生培育学生有条理思索。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推。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好吗? 复习: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写出算式。 揭示课题 师:我们知道用正推可以求出一个输入数按肯定的指令改变后的输出数,
15、那么根 据指令和改变结果能否求出输出数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逆推。 二、 新课探究: 探究一: 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78,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原数用?代替) 设计说明:由两步正推到两步逆推,计算步骤相同,关键使学 生对比感知先知道结果再求原来的数叫逆推;逆推也可以通过画树状算图表示原来 的计算方法,再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来列式想计算方法。 1) 师:你 能依据给出的图画出树状算图吗? 2) 师:你觉得要求出原数该先求出那个数?怎么求? 3) 师:我们来看看小胖是怎样想的?(出示小胖的解题思路,并分析) 4) 师:请列出算式。 师:像这样依据结果和原来的计算过程,倒过来想求出原数的方法就
16、是逆推,下面我们就用逆推的方法来解题。 探究一练习: 1、一个数球通过计算通道后显示的数是48, 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原数用?代替) 1) 师:请依据自己画的树状算图介绍一下你是如何 想的? 2) 师:谁来列出算式? 探究二: 设计说明:学生在这里进一步接触三步逆推,虽然计算步骤多一步,但由于计算方法相同,学生还是可以迁移探究一学会的方法先 画树状算图,再一步一步倒过来用树状算图来列式想计算方法。这里老师可以强调一下在三步计算中 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1)师:先画出树状算图。 2)师:谁来说说这题倒过来该如何想? 3)师:请列出算式。 师:驾驭了逆推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解答较困难的题目了 课堂小
17、结 一、 本课小结 在 解决逆推问题时,可以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原来的计算过程,再倒过来想计算方法。 课后习题 一、 课后作业 练习册P/3841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正推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正推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依据已知条件求未知量,并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2、培育初步的分析实力,能理解题意,正确解题。 3、体会用树状算图理清数量关系的乐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要求依据已知条件求未知量,并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 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正推的思想方法。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出示两个大小一样的 正方体。
18、(如图所示) 1、师:这是什么图形?两个正方体中都有一个通道。假如将数球7放入第一个通道中,数球7再从连一个出口出来时,它会显示几呢?假如放入其次个通道,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揣测) 2、介绍:这是一个正方体魔盒,球一旦进入通道,就会发生改变,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正方体魔盒的隐私。 二、探究新知: (一)探讨正推方法: 1、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 2、提问: (1)师:这个魔盒你能看懂吗? (2)师:假如数球7,放入通道中,出口时,数球是几?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学生依据图回答) 板书:(1)7+5=12 126=2 (2)(7+5)6=2 师:这里为什么要添加 圆括号,不添加
19、可以吗? (3)师:我们还可以用树状算图表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学生尝试) (4)师小结:这是一个魔盒,有了输入数,按一 定的指令,可以求出输出数,像这样根据依次计算的解题方法,称为“正推”。 3、出示:假如将数球19和数球79分别放入这个通道,出口时两个数球分别编成了多少? (1)师:先请大家列式计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3)小结: 输入两个不同的数球,在同一个通道,指令相同,输出时 数球会有大小。那么假如输入的是两个相同的数,结果是否会相同呢? 4、课本43页:数球上的数分别是27、25,通过不同的计算通道后分别显示的数是几?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写出算式。 1)小组
20、合作,任选一组画出树状算图再写出算是计算。 2)师:输入同样大小的数球,为什么输出时 大小会不同?(由于推导时计算符号(指令)不同,结果就不同了) 3)师:知道了正推的方法后,我们就可以更快的写出较困难的推导算式。 探究二 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写出算式: 三、巩固练习: (一)正确地推算结果: 1、 (二)挑战数球和魔盒: 1) 学生先用树状算图表示,再列式计算。 2) 师:你认为要正确地正推,应当留意些什么?(正确的明白指令,并合理地添加圆括号。) 小丁丁有两个大小魔盒,每个魔盒的魔法也一样。假如一个两位数,进入下一个弯道时,需减去9;假如是一个一位数,进入下一个弯道,就要加倍,小丁丁先从进
21、口输入数球16,最终出口时,应是多少? 1)师:仔细读题,说说这题是如何推导的? 2)师:请你列出算式。来源:学+科+网 3)师:假如魔盒的弯道再多一点,结果还会一样吗?会是几?(让学生明白,指令重复出现的次数改变后结果也会改变) 课堂小结 四、课后总结: 用树状算图理清数量关系,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正推的思想方法。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3537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相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能够依 据折线统计图数据改变特点进行合理推想。 3.培育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
22、学重点: 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数据改变的状况 ,常省略空白部 分。 教学难点: 发觉数学问题,依据数据改变特点进行合理推想。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 1师: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依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改变的折线统计图。 2出示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3.视察后思索: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生病时体温改变状况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小丁丁的折线统计图中的“ ”表示什么意思? (3)运用这个 符号的折线统计图 有什么优点? 沟通汇报得出 :运用“”符号的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小亚体温改变的状况。 4依据这两张折线统计图回答下列
23、问题。 (1)谁画的折线统计图简单看出小亚体温改变的状况?(小丁丁) ( 2)图1和图2中纵轴 上的1小格分别代表多少 ? (图1中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1,图2中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0.1) ( 3)8时小亚的体温是多少?(37.6) (4)17时小亚的体温大 约是多少?(37) 5总结: 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楚地看出改变的状况,常运用省略号省去空白部分。 二、应用 某地区1997-2022 年每百户家庭彩色电视机平均拥有量状况如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 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 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
24、课的学习,你驾驭了哪些内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大小的比较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大小的比较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经验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操作、视察、合作、沟通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能从不同的角度思索问题,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驾驭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敏捷的运用学问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我们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相识,先请大家随意写两个分母
25、相同的分数,而且分母是10以内的数。 2. 师:请你猜一猜,让你们写这样的两个分数,我们今日要学习什么新本事、新学问呢? 3. 生:分数大小的比较。 4. 板书: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说明:通过猜一猜今日学习内容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爱好。】 二、探究新知: (一)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1. 师:大家视察一下,你们写的这组分数有什么特点? 2. 生:分母相同,分子不同。 板书: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3. 师:现在先请你揣测一下,你写的两个分数谁 大谁小呢? 4. 生:填符号。 5. 师:仅仅靠揣测是没用的,先请你独立想方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结果是否正确。 6. 学生独立思索。 7. 师:谁来把你
26、的思索成果和大家共享一下? 生1:我是通过画图的方法得出结论的。 生2:我是通过画线段的方法得出结论的。 生3:我是通过分数单位来得出结论的。 生4:我是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出结论的。 略 8.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些分数大小的比较,从中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 9. 学生小组探讨。 10. 生: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板书: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二)小练习: 1. 师:请你们用手势表示大于或小于? 2.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推断得又 快又准呢? (三)同分子分数的比较 1. 师:我们一起探讨了分母相同分数的比较方法,你还想探讨什么类型的分数比较方法呢? 2. 生: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和
27、分子都不同的分数。 3. 师:先让我们来探讨分子相同分数的比较方法? 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4. 师:我先写两个分数。 板书: 1/3 1/5 5. 师:你们觉得谁大谁小呢? 6. 生1:我认为是1/3小于1/5,因为依据刚才的推想,分子相同,分母大这个分数就比较大, 7. 生2: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1/3大于1/5。因为整体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8. 师:好,我把小于改成大于,旁边打个“?”。 9. 师:分子相同的分数,分子只能是1吗?可不行以是其他的数?(生:可以)假如分子相同而不 是1,是不是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呢?那么就请你们小组合作探讨,多举例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28、呢? 10.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11. 学生 反馈:画图,折纸等略。 12.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现在能证明通分子相同的分数应当怎样比较呢? 13. 生: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板书: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14. 师:那谁来帮助刚才那位同学分析一下,推断错了是什么缘由呢? 15. 生:可能那位同学只看分母,认为分母大的分数就大? 16. 师:为什么说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7. 生:整体平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虽然取的份数相同,但是得到的结果却越小。 三、巩固练习: (一)推断题:(用手势表示,并说明理由) 1.6/9 4/9 ( ) 2.1/5 3.31/
29、33 1 ( ) (二)把下面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 1. 2/9 2/3 2/7 _ 2. 5/8 3/8 5/6 _ (三)下面的括号里 还能填哪些数? 1.7/9 ()/9 生:我认为分子可以填1到6。 2. ( ) 生:我认为左边可以填( ),右边可以填( )。 3. 小结 师: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四、拓展: 1. 小丁丁和小胖一起吃12寸的匹萨,小丁丁一次能吃2/6个匹萨,小胖一次能吃5/8个匹萨。谁一次吃的匹萨多? 2. 小巧、小亚同时喝355毫升的饮料,小巧喝了饮料的7/8,小亚喝了饮料的5/
30、6。谁喝的饮料多一些? 3. 学生小组合,作解答。 4. 反馈沟通。 5. 小结。 五、总结: 师:你对今日的学习如何评价?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 、用“综合-分析法”分析应用题的 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能结合树状算图理解“综合-分析 法”,培育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综合-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驾驭分析复合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结合树状算图,有条理地思索问题。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口答:依据问题说出数
31、量关系。 (1)复印机37分钟可复印多少张纸? 生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2)实际每月生产多少辆汽车? 生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小巧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分钟? 生3:路程速度=时间 出示课题“应用(二)”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出示主题图和题目 (1)小丁丁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 示意图: 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条件? 问:你可以提 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从已知条件起先想,假如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多少分钟? 出示:小丁丁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020米,须要走15分钟,平均每 分钟走多少米? 生:102015=68(米/分) 出示:小丁 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
32、宫要走多少分钟? 师问: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索,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 816(102015) =81668 =12(分钟) 答:从学校到少年宫要走12分钟。 探究三: 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要走多少分钟? 师问:你会解答吗 ?在小组里沟通,并列式解答。(先探讨,再列式) 依据学生汇报出示:先汇报分析思索过程,再汇报算式 340(102015) =34068 =5(分钟) 答:小丁丁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回家走5 分钟。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周大约要吃140千克的鲜竹,照这样计算,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个月大约要吃多少千克的鲜竹?(一个月按31天计算) 生1
33、: 140731 =2031 =620(千克)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2:一只大熊猫每天吃的千克数天数=一个月吃的千克数 练习二: 选择题: (1)复印机5分钟复印了340张纸,照这样计算,复印2516张纸需复印多少分钟?算式是( ) A、2516(3405 ) B、34052516 C、(2516-340)5 问:你是 怎么想的?选B或C问题可怎么改? 生1:我选(A)我是从问题想的。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奶牛场每天生产牛奶2100升,假如每升牛奶可以卖3元,8月份生产的牛奶全部卖出后总共可以 收入多少元?算式是( ) A、2100331 B、2100331 C、210033
34、1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选( C)。我是从问题想的 单价数量=总价 练习三: 依据条件提问题,并列式。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从甲地动身行了4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35千米。 师:可以提出哪 些 问题呢? 生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54+135 生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 13545+4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解答应用题先审清题意,然后可以从条件动身,也可以从问题动身,还可以把条件和问题结合起来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结合律、
35、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心”的思想教化。 2.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以最快的速度求出下列各组数的和。 (1)32、40、68 (2)700、500、300 (3)1000、1500、8500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算出答案? 生1:我把32和68先加起来,是100,然后加68。 生2:我把700和300先加起来,是1000,然后加500。 生3:我把150
36、0和8500先加起来,是10000,然后加1000。 2.师:当三个数相加时,其中的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数,计算就能简便。刚才的计算中都运用了一种运算定律,这节课我们在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出示课题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1、师问:截止1月1 1上午,共卖出多少罐果汁 ?怎样计算? 生1:463455545 生2:463455545 =(463455)545 =463(455545) =918545 =4631000 =1463 =1463 师让学生比较后问:细致视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同的。 生2:我觉得其次种较好。 2、师:这
37、样我们就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463455 545=(463455)545= 463(455545) 师:谁还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呢? 生1:673=(67)3=6(73) 生2: 3、出示: 填空 27 3664 273664 =(2736)64 =27(3664) =6364 =27100 =127 =127 ()64=27() 4、概括结论: 师:黑板上的这么多的例子,你发觉了什么呢?请你们在小组里探讨一下。 (上面两道是几个数相加?分别是哪两个数相加?结果怎样?) 得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师: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揭示课题:加法结合律) 5、字母表示 1) 假如a=5、b=4、c=6,该如何表示? 2) 用自己的算式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3) 师:一般我们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该如何表示? 板书:abc=(ab)c=a(bc) 6、练一练: (3316)84=(16)生1:填33、84 (16824)76=()生2:填168、24、76 (25)72=(2872)生3:填25、28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