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docx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案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学问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旺盛状况。实力目标通过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育综合归纳的实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两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取得很多成就,商业发展,城市兴盛,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增加民族骄傲感。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表格)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手工业丝织冶铁商业城市旺盛二、沟通展示,合作探究(一)学以致用材料一“农业是天下
2、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行食,寒不行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根本也。”1.结合材料说说上述两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你能不能举两例来说明汉代实行这种政策的详细做法? 材料西汉初期币制混乱,铸币权不统一,中心政府、诸侯国都有权铸币。汉武帝元狩四年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钱币由国家统一铸造。汉武帝下令统一铸造的货币是什么? 有人认为,汉武帝取消诸侯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心统一铸币,有在政治上加强中心集权的目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二)各抒己见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肯定限制;春夏不得捣鸟窝,不得“弹击飞鸟”;城内民宅必需种树,否则要受
3、罚。1.你认为这些规定对吗? 2.面对商业的旺盛,汉朝统治者为什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三)探究学习综合所学,谈一谈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有哪些? 三、拓展延长,感悟历史黄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古代曾出现过多次治理黄河的活动。当前,黄河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联系两汉时期治理黄河的史实,请你为有效地治理黄河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其造福于人类? 四、学问整合 农业 商业 手工业五、巩固练习1.对于黄河的治理,西汉、东汉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A.汉高祖、光武帝B.汉文帝、汉质帝C.汉武帝、光武帝D.汉武帝、汉明帝2.独创水排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
4、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王景3.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实行的措施是()A.大规模治理黄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D.颁布“推恩令”4.闻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5.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得到发展,其主要缘由是()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商业发展旺盛中心集权制度的影响ABCD六、中考链接链109黄冈中考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实行了很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招收“弟子员”、铲
5、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2南阳太守杜诗独创的水排是一种什么工具?()A水上运输工具B浇灌工具C鼓风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3汉武帝时期,人们运用的最多的钱币是()A圆形方孔钱B刀型币C五铢钱D银圆4.识读下图,回答半两钱五铢钱 (1)图中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分别是什么时代的全国统一铸币? (2)当时全国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外,当时经济方面还有什么政策?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类别主要成就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亲临治河工地,80多年,黄河下游未发生大水灾,汉明帝吩咐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具耕犁安装有翻土碎土的犁壁,独创新型播种工具耕作技
6、术牛耕普遍运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农作物北方普遍种植小麦,南方多种水稻,桑麻已广泛种植手工业丝织业运用提花机,织出精致的花纹二、沟通展示合作探究(一)学以致用1两段话分别是汉景帝与汉文帝所言。其中心愿思是农业是无下的根本。2基于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汉代统治者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如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汉武帝、东汉明帝时都治理了黄河,再就是改进了农具。五铢钱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铸币权收归中心政府之后,国家的经济力气得到加强,诸侯国的经济实力被减弱,使中心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了经济上的保证。有利于中心集权和经济发展。(二)各抒己见1.这些规定有些对,有些不对。如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
7、需种树等,都有利于环境爱护;而市场贸易时间有肯定限制,就不利于商业的发展。2.统治者担忧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没有人去种植农业(三)探究学习1两汉初期都实行了养精蓄锐的政策,例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2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稳定,民族融合,促进经济的旺盛三、拓展延长感悟历史实行疏导的方式,修筑黄河大堤。五、巩固练习1.D2.B3.C4.D5.A六、中考链接4(1)秦朝的半两钱、西汉的五铢钱。(2)为增加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心。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驾驭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旺盛的表现。2、总结两
8、汉时期经济旺盛的缘由,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实力。3、相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傲慢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学习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学习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全面阅读教材,标注学问点,并完成下列内容:1、农业的进步:两汉时期是怎样对黄河进行治理的?在当时有何意义?2、手工业的发展:农业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两汉手工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上,又有哪些世界领先的成就?3、商业的旺盛:(1)汉武帝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实行了哪些措施?(2)结合课本内容简要叙述一下汉代东西二京
9、的状况。(组内探讨)(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1)通过学习,你如何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你能用简洁的图示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探讨)(2)两汉时期,经济旺盛的缘由有哪些?试分析一下。(三)拓展延长1、黄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害河”,两汉时期曾治理黄河取得很大成效;你认为我们今日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使它造福与人类?2、看教材75页西汉长安平面图,联系你所在城市,比较一下,有什么明显区分?为什么?(四)系统总结完成下表:两汉经济的发展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手工业丝织品冶铁业商业、城市(五)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亲临治河工地,命
10、随从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汉景帝2、东汉时独创的水排,属于()A.农业生产工具B.浇灌工具C.冶铁工具D.纺织工具3、两汉时期领先世界的技术有水排钢材制作方法瓷器的独创独创铁农具()A.B.C.D.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始于()A.秦朝B.汉朝C.战国D.春秋5、汉朝城里特地的商业区叫()A.铺B.坊C.市D.市场二、填空题1、秦朝统一运用-铜钱,汉武帝时统一铸造-钱。2、东汉的南阳太守-,独创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3、西汉的都城在-,东汉的都城在-。三、活动与探究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境况
11、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夫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今,汉武帝将留意力集中到复原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峻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作出评价。(六)当堂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驾驭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驾驭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驾驭两汉时商业旺盛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
12、现(特地),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2.实力目标 1.通过思索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实力。 2.通过思索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旺盛的缘由,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实力。 3.通过对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关系的相识,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加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育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实力。 3.通过列表形式培育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实力。 4.情感、看法、价值观 1.经济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13、通过对两汉的经济发展的学习,探究出终极的经济缘由,总结肯定的经济规律。 2.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亲密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化。 5.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傲慢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重点突破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两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进步。
14、从而使学生相识到,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供应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胜。 教学难点 1.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缘由。 2.重农抑商政策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难点突破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两汉时期的经济成就,找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从而归纳出两汉经济发展的缘由。 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对于黄河在两汉时常决口的缘由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 2.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到一些农具名称、手工业生产工具名称。因时间久远,学生平常接触又不多,只能用投影或电脑注示,老师边演示边讲,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15、 3.归纳法。对于两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可让学生用看书归纳的方法,这样可使学问更系统、条理一些,有利于增加记忆效果。 4.探讨法。对于西汉盐铁官营和在城市里的一些规定,可采纳探讨法。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教具打算 电脑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导入: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黍禾,衣裳食京师,亿万之口。”这首歌谣是当年民间赞颂汉武帝接受白公建议开凿白渠,给百姓带来的好处。白渠在长安旁边,长200里,引泾水注入渭水,浇灌田地45万亩。从这里不难看出,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两
16、汉时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哪些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那时的手工业、商业也很旺盛,城市兴盛。这节课将带你回到汉代,看看那时的旺盛景象。 导入语例示二 (老师挂“秦汉关中水利图”)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这张“秦汉关中水利图”。图中连接泾水和渭水的这个水利工程叫白渠,是汉武帝时接受白公的建议开凿的,白渠在长安旁边,长200里,浇灌田地达45万亩。对关中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班固在汉书沟洫志里记载当时百姓得其利而歌其功曰:“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汉代,除了白渠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都为汉王朝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两汉 经济 发展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