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优秀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优秀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优秀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实力(一)学问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相识,驾驭西周分封制。(二)实力目标学习本课培育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实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驾驭基础学问,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看法干脆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实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熬炼学生的合作实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育
2、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探讨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协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加课堂容量。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相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抗拒,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肯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教学思路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实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
3、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状况表格。3有实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驾驭历史学问、总结学问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今奴隶制在我国建立。2、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
4、有一个脉络清楚的驾驭。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5、夏朝最终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4、开发思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剧烈抗拒。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
5、治,人民的抗拒。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探讨。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究,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自我测验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驾驭状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学问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学问拓展题。向学生供应了奴隶制下奴隶的凄惨境况,加深对探讨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纳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爱好参加进来,主动思索,发觉问题,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一、夏朝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2、都城:阳城3、建立人:禹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
6、夏朝最终一个国王是桀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2、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4、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5、政局混乱6、发生了国人暴动7、赶走了周厉王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 2通过分析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历史事务及商纣王的暴政等,培育学生视察历史进程,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实力,辨证地评价历史事务和历史人物的实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
7、相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文明古国。重用贤人,拒绝暴政是国家兴亡的关键。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文明古国;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绽开疆拓土,巩固统治的作用。 初一学生刚刚接触历史,抽象思维欠缺,分析、理解实力远远不够,对西周等级制度理解不到位,学习起来会有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策略 1历史故事法。初一的学生感性认知实力强,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沟通;学
8、生对封神榜中的人物比较感爱好,可以选择性的插入人物故事,增加本课的趣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2表格学习法。本课的学问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培育学生的学习实力。 3引入历史典籍,培育学生历史素养。 对于初中一学生来说,历史学问的储备一是来源于成语故事,二是来源于电影、电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还一窍不通,历史素养有待于逐步培育,所以对于“商纣王”这个历史人物,引入了历史典籍。教学设计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心理特点,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初中学生所能感悟到的教学情境中去,激活学生的潜智潜能。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小
9、时候你都读过三字经吗?它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儿童启蒙读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我选取了三字经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同学们,三字经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闻,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刚才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哪一阶段? 生:夏、商、周时期。 师:对,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部分。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利用学生已有的学问储备,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导入,一是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二是营造主动向上的教学情境,三是培育学生从材料中
10、提取有效信息的实力。 环节一:夏朝的兴衰 师: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年老时,会不会也通过禅让的方式把国王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的贤人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一目“夏朝的兴衰”,完成下列表格,并展示: 师:引导学生分三字经说:“夏传子家天下”禹死后,谁成了夏朝的国王?“禅让制”“公天下”“世袭制”“家天下”怎么来理解?请小组探究后来回答。 生合作展示后,师进行归纳:通过禅让选择贤人,天下为公,与部族共同管理。世袭制就是把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下一代,子子孙孙传递。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夏朝的建立,标记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请大家看夏朝的疆域图: 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夏商西周的兴亡 新课 标人教版 历史 年级 上册 西周 兴亡 优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