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一、干脆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慧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则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慧仁爱,别出心裁,深
2、受曹操宠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四、写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 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
3、”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方法,感受曹冲擅长视察、爱动脑思索,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依次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晰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方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方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相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究竟”等词表达的意思。
4、3.探讨沟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相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
5、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 “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方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 教学打算: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肯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相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究竟、秤杆”6个词语。体会“究竟”表达的意思。 2正
6、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 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引出课题,质疑沟通。 (一)观看大象视频。 1.学生观看沟通: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 2.识记生字词“争论”。 (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争论”大象。 (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觉“争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二)围绕课题质疑: 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 “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
7、”“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究竟有多重”) (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在确定之后,要告知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三)简洁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阅历,唤起学生学习爱好;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育学生提问的实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 “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
8、,认写相像字。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反馈指导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老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 称象 秤杆 柱子 究竟 做事 七岁 站出来 大船 然后 3. 辨识、书写“称”“秤”“杆”。 (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特别重视粮食生产,他们 用“秤”来公允精确地称重(老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
9、,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 (2)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比照字表修改。) 【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简单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老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像字的辨析实力,削减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相识大象。 (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沟通。 2.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
10、高大。 4.老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 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 大象的耳朵像_,象牙像_,尾巴像_ (二)比较句子,仿照运用 1.问:官员们看了怎争论的? 2.课件出示句子: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究竟有多重呢? (1)比较读,沟通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关注“究竟”,多了“究竟”表示更新奇,更仔细探究) (2)给“究竟”换个词。(原委) (3)学生用“究竟”练习说话 (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究竟”问一问。) 【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
11、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究竟”意思,用“究竟”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实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新奇心。】 四、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 (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方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 1.学生读书,找句子,沟通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方法。 4老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 曹冲:用船称象 (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方法,究竟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原委。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方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方法
12、与曹冲的方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 “官员和曹冲的方法,究竟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其次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学生练习写字。 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究竟、秤杆” 2.老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 【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肯定的视察、书写的实力,老师要信任学生,培育学生自主识字写字实力,但老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 板书: 曹冲称象 用船称 又高又大 官员们称象 用秤称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真”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
13、 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探讨沟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方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慧才智,学习曹冲擅长视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好。 (一)复习词语。 1. 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老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方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 (一)思索汇报: 1.曹操赞同谁的方法? 赞同曹冲的。 2.说理由: 课件出示
14、: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看法) (三)理解“直” 。 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 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特别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劲;造了大秤也提不起。) 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方法的不满足,不赞同;对曹冲的方法的观赏、赞同。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推断曹操对两种方法的不同看法,提高学生概括、理解、推断的实力。】 三、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方
15、法好在哪里。 (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方法,有什么不明白的? (老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 2学生说称象步骤,老师现场演示。(课前先打算好装水的盆、小木船、 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依据曹冲的方法来说怎么做,老师依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试验操作。) 3完成课后其次题,给内容排序。 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 有序表达。 (二)沟通探讨,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方法好在哪里? 2.生沟通回答 (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
16、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设计说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懂得曹冲称象好在哪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只有学好重点,才能突破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语言逻辑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说清晰弄明白称象过程,是有肯定的难度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疑自答-学生说步骤、老师演示称象过程-完成课后其次题,给内容排序-用先、再、然后等连接词把过程说详细清晰”这四个教学步骤,层层深化,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方法逻辑关系理解的更加清楚,表达更加有序,从而轻松地懂得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四、夸一夸曹冲。 (一)质疑:这么好的方法,
17、曹冲几岁想出来的? 1.沟通出示: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比较读一读,体会“才”的意思。 (预设:“才”突出表现曹冲年纪小。) 3.学生读句子:读出惊异、夸赞的语气。 (二)想成为小曹冲吗?动动脑筋想想,你还有哪些好方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 (三)拓展探究:有没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启发学生说出我们科技进步的今日,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大胆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建性、培育创新思维。】 巩固练习: 一、学曹冲比聪慧,看谁读的准。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站在大象前,官员来争论。 究竟有多重?砍树做称杆。 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
18、解, 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 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 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 照着说法做,果真知重量。 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二、看拼音,写词语。 rn hu zhn l su yu zh zi chng gn ( 然 后 ) (站 立) (岁 月 ) (柱 子) (秤 杆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其次课时教案 其次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洁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探讨(读书探讨,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索: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
19、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看法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情愿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争论,边听边思索,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方法。曹冲又想出什么方法呢
20、?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方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方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方法,合作探讨怎样来演示这个方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竞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绽开探讨. (可能有下列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冲称象 部编版二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课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