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周教案集体备课.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周教案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周教案集体备课.docx(1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周教案集体备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周教案集体备课 数学 课程教案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基本 内容 P63例6和练习十二T912。 目的 和要 求 1、结合生活中详细的情景使学生经验探究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3、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培育仔细、细心的学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洁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 学法指导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独立思索、仔细解题、自觉检验等习惯,从而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集体备课 特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洁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新知教学 1、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
3、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沟通: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这题假如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探讨: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根据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探讨练习十二第1011题中的数量关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分别依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六、全课总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一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 练习十二T9-T11 板书设 计 执行 状况 与
4、课 后小 结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基本 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6的整理与练习T17。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让学生经验学问梳理的过程,培育分析、比较、
5、抽象、概括等实力,增加数感,发展数学思索。 学法指导 视察思索并探讨练习。 集体备课 特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 2、小组探讨: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整理与练习T1 (1)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探讨做错的缘由。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留意些什么? 2、完成整理与练习T2 (1)分组练习,并指名板演。 (2)留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4题 (
6、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分析数量关系 (1)分别画出第5、6、7三题的关键句,并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2)第5题可以怎么解答?第6题呢? (3)第7题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作 业 整理与练习T5-7 板书设 计 执行 状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3 授课课题 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基本 内容 第十一册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究、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育学生创建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7、的实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状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让学生经验学问梳理的过程,培育分析、比较、评价、反思等实力,增加数感,发展数学思索。 学法指导 学生细致审题并主动解答 集体备课 特性化修改 预习 完成书本练习的内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探究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究: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实践:分析探讨第9题。 (1)出示第9题 (2)探讨:怎么推断他们各
8、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依据算出的单价,能推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学问时,你 (1)能主动探究计算方法,并和同学沟通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学问,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索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须要努力?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 业 写一份本单元的反思小结 板书设 计 执行 状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
9、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相识比(1) 教学基本 内容 第68 - 70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驾驭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验探究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视察、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培育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实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验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比,进
10、一步体会比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探讨沟通,并仔细听讲思索。 集体备课 特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68 - 70页,并初步理解解比的意义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 出示例1中的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 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谈话导入:我们已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学问一一比。那究竟什么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初步理解比的意义 1. 教
11、学例1 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68页图下面的一段话,看谁能独立弄懂这部分内容。 介绍比号、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提问: 2比3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 3比2呢? 追问:为什么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中2是比的前项,而在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中2又是比的后项呢? 2. 指导完成“试一试 3.教学例2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 启发:速度=路程时间,速度事实上表示了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这种关系。你能试着写一写每个同学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吗? 依据沟通状况板书: 小军走的路程
12、与时间的比是900 : 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 : 20 提问: 900: 15表示什么? 900 : 20又表示什么? 4. 揭示比的意义 启发:细致视察一下例1、例2、“试-试”中的一些比,想-想,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提问:你能说出我们刚刚相识的几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 5.指导完成“试一试” 小结: (1)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值。 (2)比与除法、分数是
13、有区分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3)依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旧用比的读法来读。 作 业 1. 指导完成“练一练”1-3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第2题填好后追问:三小题的比值就是每种水果的什么? (单价) 第3题。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后,再沟通结果。追问:依据计算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如有困难,老师可适当启发:依据“长与 宽的比是2 : 1 ” 这句话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表示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 计 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分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执行 状
14、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8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比的基本性质(2) 教学基本 内容 第70-71页的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6-8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理解和驾驭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在经验和探究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视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的实力。 3.通过合作沟通、探究发觉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勤于思索、勇于探究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和驾驭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方法 及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经
15、验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体会比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学法指导 尝试与老师一同解决问题,主动思索 集体备课 特性化修改 预习 阅读书本70-71页,了解方程解应用的方法。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复习引入,激情促思。 1.提问: 什么叫做比? 除法、分数、比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视察下面的每组题目,说一说各应用了什么规律? 124=3 (123)(43)=3 (122)(42)=3 启发: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和除法有着亲密的联系,那么比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3,让学生填写表格,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 2
16、.提问:视察上面的等式,联系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 引导发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板书) 提问:为什么这个相同的数不能为0? 2.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引导视察:上面三个相等的比哪个更简洁一些?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出示例4: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洁的整数比。让学生依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反馈时追问:为什么要同时除以6?为什么可以同时除以6? 作 业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三第6-8题 做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要求说说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化简的方法。 第7题。反
17、馈时相机对学生进行爱惜国旗的教化。 做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思索的过程。 板书设 计 执行 状况 与课 后小 结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周教案集体备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周教案集体备课 数学 课程教案 6年级: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1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 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教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目的 和要 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驾驭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视察、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经验将现实问题抽
18、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索,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让学生经验找寻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驾驭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正确找寻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感悟出数学的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集体备课 特性化修改 教学 环节 设计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国出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闻名
19、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著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关系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晰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 提问:题目中告知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视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列方程解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在五年级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
20、洁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沟通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依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三、引导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作 业 练习一 15题 板书设 计 等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执行 状况 与课 后小 结 周次 1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2 授课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 教学基本 内容 九年义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二 教案 集体 备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