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优质课堂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散步优质课堂教学设计6 漫步 漫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致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漫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上,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留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贯串这一要求。 1.有感情地诵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 2
2、.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品中的人性美。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加深对亲情、社会责任的理解。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1.感悟课文内容,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美,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品中的人性美。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2课时 第1课时 1.有感情地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品尝重点词句,感受文章中呈现的亲情美。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家是暖和的港湾,在我们乏累时给我们依靠;家是人生的加油站,当我们感
3、到懊丧时,它总是给我们前进的力气。今日,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漫步,走进他笔下暖和的家。 1.初识作者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2.明确写作背景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本文写于1985年。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目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中,必需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沟通的时候发觉他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许,认为是“文化的精髓”,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漫步的时候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这次漫步就是一次陪伴,与陪伴相伴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受和思索。以比方导入新课,自然而贴切。
4、资料助读,既能让学生随堂巩固对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又能让他们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二、朗读悟情,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文中找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预设 我们在田野上漫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探究学习 比较:下面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哪个更好? 课件出示: (1)我们在田野上漫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我们在田野上漫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预设 第(1)句更好。“我的”重复出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一是突出“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二是突出“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师小结:开头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交代了
5、事务、地点、人物,而且从朗读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一家四口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3.思索:请概要地说说漫步的过程 预设 漫步的起因漫步的欢乐产生分歧分歧圆满解决。4.对比中明确感情基调 比较:与秋天的怀念相比,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预设 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压抑、深厚,结尾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安静。漫步愉悦、温馨、舒缓。将朗读技巧的指导与对课文的理解感知和学生的朗读体验有机结合,突出了朗读教学与文章感情基调之间的联系。三、品读明情,感受亲情 1.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读“亲情” 师:漫步原来是件很平常的事。但在莫怀戚的笔下,却到处显现出它的不一样。那么,作者一家人这次漫步与我们平常的漫步究竟有什么
6、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漫步的过程体现人物关系的角度(母子、父子、夫妻、祖孙),分组谈论阅读中的发觉。(小组探讨后,从人物关系角度,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预设 从文中的“漫步”一事,我读出了家人之间的关爱、敬重,读出了祖孙之间的和谐、谦让,读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顺。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的角度,通过分组品读赏析,体会一家人之间的亲情,于细小之处见真情。2.赏析课文第2、3段 学生默读第2、3段。(1)小组探讨:你从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子情深? 预设 第2段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展示出来了,母亲的老迈、听从,儿子的恳切、孝敬,跃然纸上。第2段最终一句回环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
7、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靠、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 (2)重点研读,体会第2、3段中字词句的韵味。“熬”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预设 好。“熬”字说明母亲已经老了,身体非常虚弱,度过冬天艰难,示意“我”能与母亲相处的时日已不多了。文中除了母亲,还有谁也在饱受着煎熬呢? 预设 “我”也饱受着煎熬。因为“我”担忧母亲会突然去世,就像“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第3段中,当春天来了的时候,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预设 担忧。“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欣慰。“但是春天终于来了。”“终于”体现出作者对春天
8、的期盼,春天来临时的轻松,还有母亲最终熬过严冬时的欣慰。第3段中“又”字大有深意,细致品一品。预设 “又”体现了母亲的身体是极不好的,说明每个严冬对于母亲来说都是煎熬。因为在父亲离开人世后,母亲最须要儿女陪伴。这个时候,莫怀戚的四兄弟确定轮番陪伴母亲度过这段艰难的时间。孝心可见,感人至深。师小结:文章在朴实亲切的叙述中,在如话家常般的语言中表现出作者非常关切母亲,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刻。这就是文章举轻若重的体现,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大家可以再朗读这两段,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短句、回环句进行研读赏析,同时通过朗读训练加深感悟,融情于读。第2课时 1.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
9、中体现的人性美。2.品尝重点词句,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及以小见大的手法。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加深对亲情、社会责任的理解。 一、复习回顾,前后连贯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一家在平常的漫步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厚的亲情、感人的孝子之心。这节课我们接着品读课文。 二、品读明情,明确主题 1.读出“生命” (1)快速读课文第4至8段,找出文中两处景物描写。预设 第4、7段。(2)指名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4、7段,读出美妙、愉悦之感。(3)在这样的田野里,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自然联想到什么? 预设 生命。(4)这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 这些景物描写很好地点染了春天的漂亮和朝气,传递出春回大
10、地的生命感慨,还表现了一家人漫步的美妙情景,烘托了一家人的华蜜心情。2.读出“责任” 师:华蜜的一家人也难免在生活中产生分歧,这次漫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家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段,思索下面的问题。(1)面对分歧,这一家四口分别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预设 一起先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当我确定委屈儿子而走大路时,母亲又变更了办法走小路。(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出来了她“要走大路”。儿子听从了她,她又“变了办法”。这是因为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预设 母亲变更了办法是因为她不想让儿子犯难,更是对孙子的疼爱,还有小路那边有漂亮的景色。(3)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
11、责任重大? 预设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我”正好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上有老、下有小,“我”的选择、“我”的行为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家庭和谐。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4)分组研读并探讨: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 “我”孝顺稳重;母亲慈祥亲切;妻子温顺贤惠;儿子聪慧乖巧。(5)再次齐读第6段,体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担当。师小结: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情感,所以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解决分歧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品读明理,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突出重点。三、品析语言,积累学习 师:这篇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步 统编 年级 上册 语文 优质 课堂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