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1).docx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1).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1)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相识 一、 理念设计 在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探究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的问题;应注意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相识简洁的图形,应注意通过视察物体、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材、教学分析 本课是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上进行新授的,并且本单元要学的图形都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相识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把握好旧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学生能自然而然激发自己的学习爱好。 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相识射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使学生相识角。 四、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发爱
2、好。 师:(出示动物百米赛跑图)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打算) 师:线段是直的,这是线段的什么呀?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 师:假如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相识射线、直线。 1、 自学课本第109页 2、 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并从现实生活中举事例。 师: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呀?它们又与线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学生回答。 师:你能应用这个学问说明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线吗?看
3、谁说的多。 生:手电筒的光线。 生:探照灯射出的线。 (这一环节让学生能把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和数学学问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应用数学学问了解社会,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自社会,也能用于社会。) 3、 做练一练第1题。 、建立角的概念。 4、 出示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相识这个图形 5、 学生动手画角,说出画法。 6、 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称。 师: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 生: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7、 角的符号“”与“ 师:相识角的符号“”,它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符号很相像呢? 生:“ 师:一样吗? 生:不一样。 说明不同的地方,并留意区分。 8、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比较
4、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生用打算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角。 师: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学生得出:先使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假如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问?你能说一说吗? 、综合素养练习。 9、 按要求画一条射线。 10、 过两点画一条直线。 11、 过一点画一角。 12、 动手做一做,长方形剪一角,剩下几个角? 13、 数一数右图中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 14、 用三根小棒摆三个角。 (以上综合练习是通过学生的画、做、数、摆等各个方面进行的,
5、让学生能培育各方面的实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度量 片断一探究量角工具 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 生:(略) 师:用这个活动角能比较1和2的大小吗? 生:(齐)能。 师:哪个小挚友情愿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指定一个学生演示) 师:谁大? 生:2大。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2的一条边在活动角的外面,而这个活动角的大小和1是一样大的。 师:真不错,用活动角的确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角(出示一个10角的教具)用这么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可以比出1和2哪个大吗? 生:(齐)能。 师:好的。哪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来试一试?(指定一组演示
6、)其他小组利用1号信封里的材料在组长的带领下起先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 师:真好!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呢? 生:这些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指1和2);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指1和2)。 生:小角和小角要靠紧。 师:这两个角谁大? 生:1里面有3个小角,2里面有4个小角,2比1大了一个小角,所以2大。 师:用活动角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而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不仅可以比出2比1大,而且还发觉2比1大了 生:(齐)一个小角。 师:这样就比得更加精确了。 评析 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新学问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
7、学问阅历,又为学生供应了主动探究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留意点“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事实上初步渗透了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要点。设计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操作、探讨,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优越性和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器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设计新奇独特,为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供应了广袤的背景。 师:用小角来比,一个一个小角比较零散,操作起来也不便利。我们能不能想个方法,既保留小角比得精确的优点,又改进操作麻烦的缺点? 生:拼起来。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我们选择一些小角来拼一拼。看屏幕,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演示) 生:
8、半圆形。 师:细致数一数,这个半圆里有多少个一样大小的小角呢? 生:18个。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这个18等份的半圆工具来量一量吗?(投影一个50的角)指着半圆工具说明:细致看,这中间的一点就是这个半圆工具的中心点。用这个半圆工具量角时要怎么摆呢?谁来试一试?(指定一个学生演示) 生:中间的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师:中间的点就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这个半圆的一条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师:这个角多大? 生:5个小角。 师:你也能用这个工具来量几个角吗?拿出2号信封里的这个工具完成练习。 学生活动,量出两个角里各有几个小角。 评析 老师依据用小角比的优点(可以知道两个角究竟相差多少即
9、定量分析)与不足(由于小角的分散造成操作的不便)奇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索得出“把小角合并为半圆”,这种半圆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这一过程是学生探究量角工具的一个关键步骤,接下来的教学只要把简易的量角器加以改良,就变成了规范的量角器。由于这种简易量角器比真正的量角器简明,而量角方法基本一样,因此,老师刚好组织学生进行量角练习,初步尝试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片断二优化量角工具 师:3里面有几个小角? 生:2个多一点。 师:不是正好2个吗?老师来量一量(实际操作),的确是2个多一点。这一点究竟是多少呢?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肯定要知道,同学们能有什么方法呢?小组内一起商议商议。
10、 生:用这些小角量还太大,把它们再分得小一点。 生:把这些小角再每个平均分成10份,分得细一些。 师:同学们的意思就是将每个小角分得更加细一些、小一些,是吗?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就把半圆工具里的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变成10个小小角。想一想,整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小角呢?(媒体动画演示) 生:180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8 10 = 180。 师:这每一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度还可以简写为1。(板书)这个角是1,整个半圆工具上有多少个1角啊? 生:180个。 师:180个啊,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为了让它更加简约美观,我们把它
11、简化一下(动画演示),变成这样行吗? 师:现在你知道这个角几度吗? 生:10。 师:这个角呢? 生:10。 师:这个10的角就是我们拼成半圆工具的每一个小角的大小。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3,看看它究竟有多大,好不好?一起来看。从这里到这里是几度?(10)22就是这个角精确的度数。 评析 老师利用单位角过大、度量不精确的缺点,引导学生优化量角工具,即把单位角分得更细一些。 师:看屏幕,你能读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吗?(显示一个55的角) 生:55。 师:我们从哪边数起啊?(生指)一起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师:再来看一个角,从哪里数起?是多少度? 生:125。 师:同学们,每一个角我们都要数了
12、以后才知道它的度数,繁不繁? 生:繁。 师: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一个角的大小呢? 生:标上数。 师:好的!(屏幕显示内圈刻度线)现在你能一眼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了吗?(出示一个50的角) 生:50。 师:多快!这个角呢?(反向显示30角) 生:150。 生:30。 师:究竟是150还是30呢? 生:(大多数) 30。 师:从哪里数起?(生指)30能从这圈刻度上干脆读出来吗? 生:不行。 师:假如也能一下子就读出来多好,怎么办? 生:再标一圈数。 师:好的,这回我们从哪里起先标?(屏幕显示外圈刻度线)一起睁大眼睛看,屏幕上的这个工具就是我们现在特地用来量角的,叫做量角器。 评析 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
13、具,老师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再由内圈刻度线读数仍旧还有不便,引出外圈刻度线。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经验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把握了量角器的原理和要点,因此在后面的量角活动中,精确率相当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基础上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育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14、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00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改变状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索,依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觉哪些信息,假如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探讨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分? 4、汇报沟通,体会新学问与旧学问的区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支配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与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依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15、 四、课堂小结。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中,驾驭视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育学生发觉与应用规律的主动性和新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学生经验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究过程,找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
16、找到的规律。 课前打算: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课件,表格。 课前谈话,感知规律: 师:今日在这里上课和我们平常有什么不同啊? (预设:学生:教室大,有许多老师来听课,座位进行了调整) 师:今日的座位支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找寻规律: 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中有这样三组排列。这些排列都蕴涵着规律,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师:每幅图中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师:这属于一种间隔排列,图1中夹子排在起先和最终,我们把它看作“两端的物体”,手帕排在中间,我们把它看作“中间的物体”。 谁能说说下面两幅图中,两
17、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各是什么? 、探究规律: 师:看到这三组排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每组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目有什么关系?(先独立完成表格,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两端的物体 数目 中间的物体 数目 夹子 手帕 兔子 蘑菇 木桩 篱笆 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汇报。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是不是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动手验证一下。 、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要求:随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集体沟通: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发觉了什么? 小结:其实这里的
18、小棒就可以代表一切两端的物体,圆片就可以代表一切中间的物体。像这样排列,它们都有这样的规律: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四、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列举规律: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有这种规律的现象吗? 、应用规律: (1)基本练习: 出示一组排列。 填空:两端的物体是( ),中间的物体是( ),( )比()多个。 这根绳子被打了个结,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多少段?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了15个白天,那么经过了多少个黑夜? (2)变式练习: 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22年雅典奥运会上一举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傲慢。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日
19、探讨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 锯木料问题:想想做做第2题 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圆周问题: 观赏:西湖苏堤春晓图 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美在于西湖的美,前人在苏堤的岸边栽了一行柳树,再在每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这样就有了“桃柳夹岸,桃红柳绿”之说。 假如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a: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b:探究规律:你们能想方法找出来吗
20、?在小组内试一试。 c:汇报小结:谁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想到的方法,你们发觉了什么? 小结:把桃树和柳树像这样栽成一周,桃树和柳树的棵数怎么样?那在西湖的一周栽75棵柳树,中间间隔着栽桃树,可以栽多少棵桃树? d:对比联系: 师:前面发觉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而在圆周上,它们为什么又是相等的呢? (课件演示:把直线转化成圆周,两端的物体重合) 机动练习: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学校安排在校内主干道一边根据一一间隔的规律来摆设鲜花美化校内。(课件出示图) 有25盆蓝花,猜猜看有多少盆红花?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师:大家想到了三种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看来
21、,你们要是做美化设计师还是挺称职的。课后大家可以利用今日学的规律来设计美化教室或者自己的卧房。 五、总结评价: 师:今日我们探讨了一些排列的规律,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或者更困难的状况时,要学会寻求方法来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执教的一节市级分片公开课,本次公开教学活动的主题是:转变学习方式,加强有效学习。而转变学习方式主要是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三方面转变。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到实际教学,我对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新的相识,下面我想详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渗透探究性学习呢? 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渗透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常见的数量关系1 苏教版 数学四 年级 上册 教案 常见 数量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