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化学教案:《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教案:《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教学设计.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化学教案: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相识氯气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相识氯气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当被看成是对于老师授予学问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对学问的主动探究、主动发觉和对所学学问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心理学的探讨也表明,发觉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基于建构留意理论的指导,本设计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为主,协助以试验、幻灯片、探讨、归纳
2、等手段,引领学生发觉问题,在合作、沟通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学问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胜利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实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氯元素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活波的主族元素,也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化工生产中很重要的元素,了解氯元素的性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讨卤族元素的性质,从而与其他系列元素性质比较来归纳元素周期律,关于氯气的性质本节教材的内容包括三部分:1、氯气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水、碱的反应和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 ,3、氯离子的检验。在氯气的化学性质中,重点探
3、讨了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同时重点探究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以及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了解不多,只学习了氧元素的性质,而在高一前一段内容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和一种非金属-硅的性质,基本可以运用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浅层的元素性质的内容,基于此状况预料,学生可以依据氯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可以推想出氯元素是一种活波的非金属元素,最常见的化合价是-1价。设计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就可以分析、归纳出氯气的各种性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以氯气泄漏并科学处理事务作为引入情境,将与此事故联系紧密的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水和碱液的反应作为第一课时内容,
4、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1、通过图片得到什么信息?(氯气可溶于水)2、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吗?3、可能生成什么呢?如何验证呢?4、预料在石蕊试液中加氯水的量对颜色有什么影响呢?5、试验结果与预料不符说明什么?6、如何验证你的想法?7、事故处理时采纳烧碱来处理液氯罐内的残氯说明什么呢? 引导学生推想试验结果,然后动手试验探究、分析、归纳,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并通过铺设新问题,引出次氯酸的漂白性。而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反应及氯气和溴离子、碘离子在溶液中的置换产物均有氯化物,如何验证产物与氯离子的检验亲密相关,故将氯气与非金属(氢气)、金属(钠、铁、铜
5、)反应和氯离子的检验作为其次课时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 相识氯气教学设计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展示氯气泄漏事务图片,协作事务科学处理的解说。 同时提出问题:通过整个事务发生和处理过程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造纸、印染及自来水消毒等工业。为便于大量贮存、运输,氯气通常是以液态、高压充装在钢瓶、槽罐等容器中,若操作不当,则极有可能导致大量氯气泄漏。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0.001mg/L,当达到0.0125g/L,吸入会马上死亡。因此氯气一旦泄漏极易造成重灾。2022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发生泄漏,15万名群众被疏散
6、,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 谈“氯”色变。 观看图片, 归纳:氯气有毒,易液化。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爱好,通过氯气的泄漏事务与科学处理的过程,逐步探究氯气的性质。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 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 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然 后被毒倒了。 观看图片 归纳: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快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地势较高处等待救援车,同时将四周的群众往高处疏散。 归纳: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然后在四周50米处筑起了“水墙”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 归纳: 氯气能溶于水。 并将
7、液氯钢瓶扔进了投放了大量烧碱的水坑内。 归纳: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请同学们在导纲上将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归纳,并与大家沟通 归纳并沟通: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能溶于水和碱液的气体。 (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 通过学生的归纳与沟通,增加学生分析获得信息的实力。 展示幻灯片: 氯气物理性质归纳内容 将归纳内容与幻灯片进行对比整理。 展示一瓶新制备的氯水并提出问题 :从老师展示的瓶装氯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并沟通: 氯水呈现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存在氯分子。 学生体验自己视察、分析、归纳的过程。 提出问题: 氯气溶于水后,Cl2和H2O有可
8、能发生反应呢?假如反应,产物是什么呢? 铺垫问题:请同学们画出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到什么启示呢? 画出氯、氢、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氢、氧元素常见的稳定化合价分别为-1、+1、-2。 进行科学推想: 假如氯气和水反应,氯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1价,可能有HCl生成。 启发学生联想思维。 提出问题: 如何验证你的推想呢? 归纳并沟通: 氯化氢在水溶液里电离为H+、Cl-,检验H+、Cl-是否存在即可验证推论,向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等多种方法可以验证H+的存在,滴加硝酸银溶液,验证Cl-的存在。 学生体会: 科学试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肯定的科学
9、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探究试验1: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石蕊试液 视察试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石蕊试液呈现红色,说明溶液呈现酸性,即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 学生体验: 自己视察、分析、归纳的过程,感受: 质疑推想探究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试验2: 向新制的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视察试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大量的氯离子。 提出问题: 从上述探究试验中,你得到什么结论? 归纳: 氯气与水反应,生产的产物之一为氯化氢。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除生成氯化氢外,还有另外的产物吗?你如何推断?把你的想法与大家沟通。 铺垫问题:若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有化合价改变吗? 归
10、纳: Cl2 HCl ,氯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产物为HCl,由反应物的组成元素和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规则,可知另一产物符合: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上升的元素。 启发学生联想推想,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讲解并描述: 这种含有氧元素、含有化合价上升的元素的产物对我们来说是个新挚友,名称为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H2O = HCl + HClO (并将归纳结果填写在导学提纲上) 提出问题: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和较大量氯水比较,现象会有什么区分? 分析沟通: 氯气和水反应后所得产物是酸,若向石蕊试液中滴加少量氯水
11、和较大量氯水比较,加入量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石蕊试液的颜色应当越红。 试验探究3: 比较向石蕊试液中滴加不同量的氯水 视察试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试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越滴加氯水,颜色越浅,说明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提出问题: 氯水中存在哪些物质?什么物质具有漂白性?如何验证? 分析归纳: 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四种物质,其中H2O、HCl没有漂白性,Cl2和HClO最少有一种物质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中不含有HClO,可以通过干燥的氯气与潮湿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进行比较。 体验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究过程。 探究试验4: 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潮
12、湿的有色布条 视察试验现象并分析归纳: 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退色而潮湿的有色布条退色了,说明氯气没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 (归纳结论填写导学提纲) 提出问题: 次氯酸不仅有漂白性,还可以杀菌、消毒,自来水普遍运用的消毒剂就是氯气,所以我们要干脆饮用、养鱼都不合适,可是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的自来水就可以用来养鱼了,请推想缘由可能是为什么?如何验证你的推论? 思索、分析进行科学推想: 可能的缘由: 1 日晒的过程中氯气挥发,浓度降低,毒性降低。 2 日晒过程中发生了肯定的化学反应,导致次氯酸发生反应,浓度降低。 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体会科学学问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13、探究试验5: 次氯酸见光分解 视察试验现象并分析、推想: 在光照的条件下,氯水中产生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依据所存在的元素和试验现象进行推想,该气体为氧气。依据元素守恒和氧化还原理论归纳: 2HClO = 2HCl + O2 (归纳结果填写导学提纲) 提出问题: 氯气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缘由是什么? 分析、书写方程式并与大家沟通: 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是两种酸,都可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氯气在碱液中溶解度大。 依据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来推想氯气和碱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与大家沟通。 (分析结果填写导学提纲) 通过分析、归纳,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 整理收获: 板书: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氯气与
14、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有漂白性, 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三 氯气与碱反应 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本节学习,有哪些收获呢?(学问、技能、思维方法、观点等),并与大家沟通。 养成擅长将所学学问进行阶段性归纳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 P87:1-4 6-10 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二 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次氯酸有漂白性, 光照条件下发生分解 三 氯气与碱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
15、2O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设计: 相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 容 评价要求 优 良 需努力 踊跃举手 发言的次数 9 6 3次及以下 试验过程 动手实力 在小组中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试验操作过程 在小组中有时主动动手操作,并能和同组同学和谐的处理试验操作过程 不主动操作,常处于旁观状态 学问处理过程 通过推想、探究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想、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系统的、完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推想、探究,在老师的适当铺垫下能自行归纳出相关内容,但不够系统、或不够完整 综合实力评价 (依据课本信息,设计氯气的制取试验) 思路清楚、顺畅,能
16、完整的设计出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图、及试验过程 思路清楚,能设计出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图、及试验过程,但不足够完整 思路不清楚,设计出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图、或试验过程不精确 老师自身教学评价: 相识氯气课堂评价量规 内 容 评价要求 优 良 需努力 设计的问题是否准确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实力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超过3/4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介于1/22/3 在问题提出过程中学生踊跃发言的人数少于1/2 详细实施过程中的老师的导向作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楚地理解的人数超过3/4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楚地理解的人数介于1/22
17、/3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过程能够清楚地理解的人数少于1/2 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3/4以上的同学都主动参加了思索、沟通,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3/4以上的学生的学习爱好,为学生所铺垫的台阶达到预期效果 介于1/22/3的同学都主动参加了思索、沟通,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 习爱好,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思索 介于1/22/3的同学都主动参加了思索、沟通,所提出的问题能激起介于1/22/3的学生的学 习爱好,为学生铺垫台阶后,仍有近半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思索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完全精确无误 教学内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教学内容存在不精确现象 老师的语言 能
18、够吸引90%以上学生的爱好,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的爱好,科学无误 能够吸引60%学生的爱好或不足够科学 实际操作过程 在使学生学问生长的同时,随时注意对学生的综合实力的培育 在使学生学问生长的同时,部分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培育 只注意学生学问生长不关注对学生的综合实力的培育 驾驭课堂的实力 在出现设计外状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而又不脱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状况时能够进行科学处理但有偏离教学目标 在出现设计外状况时不能够进行科学处理,只强调不脱离教学目标 课堂结构 清楚、有序、顺畅 清楚、有序 布局没有良好的逻辑 六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新
19、理念的指导下,本次教学设计设置了层出不穷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探究爱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在引起学生探究爱好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宽敞的思维空间。并且随着学生从初中升至中学的逐步成熟过程,通过体验“问题预料,科学验证,提出新问题,新科学验证”的经验,在获得学问的同时,体会科学试验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肯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逐步增加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针对中学学生的特点,设计学问的构建跨度不能太高,采纳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来铺设台阶,使全部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与以往的教学设计动身点一般为:引导学生从试验入手,然后再用来获得学问不同。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驾驭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
20、水、碱液的反应,了解了次氯酸的漂白性,通过分析、推想、试验、归纳的体验,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和试验验证,逐步地体会到了科学是严谨的,不畏艰难的探究过程。 但在课后调查中发觉,对于这种探讨性的学习,学问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升的速度较快,开放性还可以再有所提升,而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短暂尚不适应,感到茫然没有思路,但在适当的铺垫问题引导下,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来做问题铺设,使学生能够更开放一些。 另外,课上的开放程度应当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作为一名老师,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高一化学 教案 活泼 黄绿色 气体 氯气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