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实证研究.docx
《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实证研究.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实证研究摘要 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但这种方法在不少医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探究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公立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的管理仍处于对绩效管理理论实践探究的初期,假如没有战略目标作为基础,绩效管理体系就没有了依托,就无法发挥它的综合效用。因此,从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从绩效导向入手,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全面改进其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现代卫朝气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探讨立足于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通过借鉴公共组织、现代企业、卫生事业管理
2、学等绩效管理理论阅历并结合立足于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现状的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和实证探讨,从而为我国公立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的绩效管理供应理论参考。关键词: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书目 第一章绪论4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4 1.1.1 政策背景4 1.1.2 社会经济背景4 1.1.3 探讨意义5 1.2 国内外探讨现状6 1.2.1 国外探讨综述7 1.2.2 国内探讨综述9 1.3 探讨目的11 其次章 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理论框架11 2.1 绩效理论11 2.1.1 绩效的定义11 2.1.2 绩效的要义11 2.2 绩效管理理论13 2.
3、2.1 绩效管理的含义13 2.2.2 绩效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3 2.2.3 绩效管理的意义14 2.2.4 绩效管理的不同层次15 2.2.5 绩效管理的中心理念15 2. 3 医院绩效管理17 2.3.1 医院绩效管理的内容17 2.4 医院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18 2.4.1 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和外延18 2.4.2 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21 2.5 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考核指标体系设计23 2.5.1 公立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绩效管理指标的要求23 2.5.2 基于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24 第三章 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的实证探讨273.
4、 1 状况简介27 3.2 实证分析27 3.2.1 资料收集27 3.2.2 实证方法27 3.2.3 统计描述27 3.3 顾客维度30 3.4 内部流程维度33 3.5 学习和成长维度35 3.6 财务维度37 3.7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结果分析39 3.8 探讨小结43 第四章 探讨分析44 4. 1 绩效管理四个维度的问题探讨44 4.1.1 医患维度问题44 4.1.2 内部流程维度问题45 4.1.3 学习和成长维度问题46 4.1.4 财务维度问题47 4.2 绩效管理问题的成因剖析48 4.2.1 卫生服务供应实力不足48 4.2.2 公益性和营利性把握失衡48 4.2.3 激
5、励机制不健全49 5.结论50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政策背景 2005 年 12 月,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看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看法。其中提出要主动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并要求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心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心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大问题的确定,认为医疗问题是影响当今社会和不和谐的一个主要问题,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国家财政新增卫生事业经费
6、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可见,农村卫生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看法(中发2009 6 号)指出,要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担当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2011 年 7 月,卫生部联合发改委等几大部门下发了乡镇卫生院管理方法(试行),明确规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条例。纵观目前对绩效管理的工具的运用状况,可以发觉平衡计分卡是在绩效管理领域建立起来的一套新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好用的绩
7、效考核工具,是战略管理的根基。基于平衡计分卡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从绩效导向入手,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全面改进其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现代卫朝气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公共卫生职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1.2 社会经济背景 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先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各项改革逐步深化乡镇卫生院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改变。这种变更不仅是外部条件的改变,卫生院本身的体制和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 世纪 80 年头逐步实施的医疗卫朝气构补偿机制改革,改革伊始起到了改善卫生院筹资状况的作用,但是,随着政府财政补助收人占医院支出比重的大幅度降
8、低,卫生院的市场补偿收人占总收入的比重已经普遍超过了 90%,卫生院经营目的和行为日趋市场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农村医疗服务费用的上涨,增加了农夫医疗负担,对减轻农夫负担、稳定农村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改变着的乡镇卫生院的内外体制机制以及不变的乡镇卫生院的社会职能,历史地提出了如何有效地改善乡镇卫生院绩效的重大课题。在当代中国,农夫健康的社会政治意义以及乡镇卫生院在增进农夫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农村卫生工作必需要以搞活乡镇卫生院为中心。目前,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并积 极进行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体制创新,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实力,为 其可持续发展搭建了
9、坚实的平台。与此同时,政府也迫切须要对公共卫生服务系 统改革的目标和效果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与评价,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 运行效率以及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不仅顺应国际卫生系统管理的发展趋势,也符 合我国目前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的实际须要,更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 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显的尤为必要。综上所述,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看法以及乡镇卫生院管理方法(试行)的相继出台,加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农村卫生工作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并面临发展机遇。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体,乡镇卫生院要不断发展与改善,以满意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须要。
10、但是,经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管理方法和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供应了科学的工具。但是,迄今没有探讨运用绩效管理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这就是本探讨的整体背景。1.1.3 探讨意义 我国医院的绩效管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院绩效管理即是指为了实现医院的目标,在明确的组织目标下,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困难特性,现代医院的绩效管理更具挑战性,不仅要供应基本医疗卫生
11、服务满意社会大众求 医问药、强健体魄的需求,更要保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员工利益的满意。假如说大部分城镇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至少已经有相对相识和实践活动,那么对于绝大 多数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处于医改体系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枢位置的乡镇 卫生院而言,则依旧主要是靠既定的政策措施、行业标准、内部规章甚至阅历在运营,而没有自己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广阔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要求,当前公立基层医疗卫朝气构的绩效管理制度既不适应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须要也不符合医院改革的总体趋势,作为公立医院的卫生院在全面分析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法
12、与测评指标体系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对大方县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绩效管理进行实证探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探讨现状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很多商业组织都在探究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绩效的有效途径,其中组织结构调整、 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但是,实践 证明:尽管上述的组织结构调整措施能够削减成本(因此提高生产力),它们并 不肯定能改善绩效,不论是在哪一水平(组织、团队、个人)评价绩效和如何界 定绩效,它们只是供应了一个改善绩效的机会,真正能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 织成员行为的变更。在这一背景下,探讨者拓展了
13、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 价不足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七十年头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八十年 代后半期和九十年头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视,绩 效管理的涵义渐渐得到认可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采纳的赫尔曼阿吉斯的观点,认为绩效管理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样的过 程。通过绩效管理,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而持续沟通,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 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作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即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 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并提高员工实力和素养。可以看出绩效管理 是一个过程,持续开放的沟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4、通过强化有利于组织目标 达成的行为,来达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结果)。1.2.1 国外探讨综述 (1)内部因素 一是激励措施的影响。在参与了克利夫兰健康品质选择安排(ClevelandHealth Quality Choice)的医院中,David W. Baker 等从市场份额的趋势和 30 天风险校正后的死亡率两方面分析了该安排失败的缘由,其中之一就是缺乏针对医院绩效改善的激励措施。 二为内部管理人员的素养。Jeremy C. Short 等从以资源为基础和战略小组 两方面绽开管理人员对医院绩效影响的评估,他们指出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应当 随着绩效改进的方向而改变。Liane Sober
15、man Ginsburg 也从直线经理人的视 角阐述了绩效报告的要素和组织内容对经理人运用绩效数据的确定性影响。 三是医疗服务质量。基于医疗服务的质量,Bryan J. Weiner 等认为质量改 进实施的范围与医院绩效方面的质量指标显著相关,尽管这个相关方向会随着不 同的实施措施而发生改变。 四是患者的看法。Rachel M. Werner 等通过对医保医院绩效测评与死亡率 的比较认为在风险校正后的死亡率中医院的绩效测评只能预料到很小的改变,因 此应当大力发展与患者结果亲密相关的绩效测量方法。(2)外部因素 一是表现为国家相关政策和安排的实施上。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中,对医院的
16、等级评价(star rating)是其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该评 价体系对医院绩效影响的探讨,Iain Snelling 认为在评级中医院绩效改进的情 形并未凸显,但与评级的三个主要目标相对的有显著改变绩效的却是医院取得成 功的一个良好预兆。而针对这种分级的公开医院绩效报告,Judith H. Hibbard 等认为报告对医院的市场份额影响不大,但的确会影响公众对医院的认知,从而 会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在东南亚,Hidechika Akashi 等对柬埔寨公立医院 中病患费用对医院绩效和供应者看法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介绍了通过 柬埔寨国家母婴健康中心(NMCHC)以及用户费用概念的
17、引进,不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胜利地将医卫人员的看法从薪酬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而且更好的为贫苦的民众服务。 二为院方对市场策略的选择。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医院内部发展需求,Susan Mayer Goldstein 等从选址、战略和操作技术对医院绩效的影响角 度进行的了探讨,认为选址对绩效的影响显著,而市场战略的制定能够弥补选址 带来的不足,但不管选址如何,拥有好的操作技术才是医院取得良好绩效的有力 保障。(3)相关组织的绩效管理探讨 从上世纪 70 年头起先,美国企业起先运用以财务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 式,但由于缺乏长期战略,这种模式并未大范围推广开来。在英国,新的绩效管 理模式已经
18、包含了非财务措施,代表了一种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趋势。而法 国的Tableau de Bord绩效管理模式将战略分解为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这又 是一种较为流行的作法。 在 1988 年,美国专为国会供应技术支持的技术评估局(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OTA)起先将医疗服务质量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到 1995年,受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全球评估医院质量的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起先运用一套包含 28 项指标的绩效测
19、量系统对卫朝气构的绩效进行评审,得出的医疗机构的鉴定报告从而成为消费者对不同医院进行对比的有力工具,并于 1997 年制定了国际医疗机构认证标准JCI 标准,囊括了医疗可及性和连续性、患者与家属权利(PFR)、患者评估(AOP)、患者治疗(COP)、麻醉和外科治疗(ASCO)、药品管理和运用(MMU)、患者与家属的教化(PFE)、质量改进与患者平安(QPS)、感染预防与限制(PCI)、治理、领导和管理(GLD)、设施管理与平安(FMS)、人员资格与教化(SQE)、沟通与信息管理(MCI)共十三方面内容,体现了医院服务和管理的较高水平。进入 21 世纪,美国社区医院起先探究开发战略操作管理模式的
20、探讨,将远期设备和服务选择、中层决策支持以及考虑了结构约束后的绩效联系起来,同时找出了在改变的医疗服务环境中有助于改善社区医院绩效的关键战略决策因素,使人们在对战略操作管理决策有了更进一步理解的同时确定了在操作决策过程中的一些因果关系及其在医院绩效方面的作用。 2000 年 6 月,为了评价和测量各国卫生系统的运行绩效,进行国际比较, WHO 发表了2000 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提出了分析不同国 家卫生系统绩效的新框架,确定了卫生系统的三个目标(即健康、反应性和筹资的公允性)和卫生系统绩效评价的 5 个技术指标。该报告虽然没有干脆提及医院 绩效评价的内容,但是其中涵盖的思想却是进行
21、医院绩效评价的最主要宗旨。1.2.2 国内探讨综述 刘聪在中心乡镇卫生院绩效综合评价探讨中认为,乡镇卫生院是向农村人群供应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其职能的发挥状况与农村人群的健康水平有着特别重要的联系。建国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地区卫朝气构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财政投入的比重降低,区域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员流淌性加大等一系列缘由,乡镇卫生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遇 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乡镇卫生院在生存与发展方面所面临的困难,确定了在现存农村卫生体制条件下,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新
22、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也促使乡镇卫生院在外部制度环境发生改变的状况下,完善绩效管理,抓住发展机遇。而加强管理的基础即在于评价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状况,随后依据评价的结果对机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中心乡镇卫生院是乡镇卫生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需与一般乡镇卫生院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才能充分发挥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当前,农村卫生行政部门没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针对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评价工具(模型)。因此,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现实须要动身,提出一套中心乡镇卫生院绩效综合评价的方式,并建立评价模型,使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方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公允和效率的状况下,对其进
23、行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评价,对深化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革,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农村地区人群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熊巨洋在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探讨中认为,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如何评价和监管乡镇卫生院的绩效,以促进其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成本效果不断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构建具有肯定前瞻性的乡镇卫生院绩效管理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系列理论和实践探讨为乡镇卫生院和各级卫生管理人员评价乡镇卫生院的绩效供应理论和实践阅历,为政府监管农村卫生供应依据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徐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探讨中认为,为了让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 政府必需增加投入,
24、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政府投入增加, 假如方法不当又极简单使运行机制失去活力, 进而使服务绩效下降。怎样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 时接着搞活运行机制, 是新时期乡镇卫生院改革必需破解的焦点问题。他在文中介绍了乡镇卫生院原始绩效管理的形成,指出构建新型绩效管理制度是乡镇卫生院改革的当务之急, 在原始绩效管理制度基础上强化约束机制, 完善激励机制, 是改革路径的相宜选择。储梁华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绩效管理探讨中认为,医院在实施综合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以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为目的,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制订与实施,调动各方主动性,通过持续的沟通、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提高员工实力和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方县 乡镇卫生院 基层 卫生 人员 绩效 管理 实证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