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强项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强项令》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1课强项令教案篇一:强项令 强项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封建社会官吏制度。 2、让学生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3、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 2、学习理解课文第一段,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 介绍作者及作品。 三、整体感知 1、 听录音 2、扫清字词障碍。 3、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四、研读第一段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老师巡察,解答疑难。 1、点划重点词句。 2、自主破译,互动翻译重点词句 3、学生展示翻译结果,师生共
2、同订正。 4、复述故事内容。 5、理清故事情节。 6、思索: (1)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从董宣执法一案,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篇二:强项令教案.doc 26、强 项 令 范 晔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1、娴熟朗读课文,驾驭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重点)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重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探讨等方式,培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2、引导学生用现代法制的眼光分析“董宣格杀家奴”的是非,
3、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难点) 教学突破: 教学中注意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纳合作探讨等形式疏通文意,了解人物性格特点;联系古今社会生活,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有句话叫“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道出了百姓对为官者的要求和期盼。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官才是称职的官,才是好官呢?(学生回答)那么东汉的董宣是怎样用他的言行来诠释“好官”的概念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强项令(板书课题)董宣的世界。 二、相关简介: 1、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博览经史,
4、精通音律,尤善为文,著有班超传、张衡传等,最闻名的是他依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2、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八志,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止一百九十五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三、指导初读: 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字词读音。) 2、请相互探讨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老师。 (小组互读,订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探讨,共同译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质疑,解疑。) 四、验收效果: 1、检查学生初读状况。 (1)、驾驭下列字音:圉、匿、箠、楹、敕 (2)
5、、说明划线字词: 后为洛阳令( ) 臣不须( ) 使宣头谢主 ( ) 由是豪强 ( ) 宣悉以诸吏 ( ) 对哭( ) 2、观看PPT59,进一步理解文意,请划出“董宣执法”这一故事情节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可相互探讨) 3、归纳课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可相互探讨) 五、指导朗读: 在对课文情节有所了解,对课文中的词句也基本驾驭之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要来:字音要读准,节奏要分明,语调要抑扬。多听多思,自由朗读。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为复述故事作打算。 2、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应如何看待董宣“格杀”家奴一事。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
6、们主要以读为主,通过合作疏通文意,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初步感受到了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留在我们心中,体现在我们的身上。 其次课时 一、指导复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强项令,请大家先齐读一遍文章,然后复述“董宣执法”的故事。 (强调细微环节,可让一位同学完整复述,也可让四位同学分别复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均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二、诱思导学: (一)、自主学习: 请独立思索后回答下列问题。 1、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愿俯。 2、课文反映了董宣的哪些优秀品质?
7、采纳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预设:不畏权贵,执法严明,清正廉洁,语言动作,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合作探究: 请思索、探讨后回答下列问题。 1、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看法前后发生了哪些改变?可从哪些字眼看出来?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改变? 预设:汉光武帝对董宣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听了董宣的陈述后,改为“笑”,表现在“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最终,董宣死后,他“伤”,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运用了对比手法)由此可看出刘秀这个皇帝还是比较开明,知错能改,疼惜人才的。“怒”或许是为了顾及他那骄横,仗势欺人的姐姐的面子。 2、由湖阳公主包庇家奴杀人的状况,可看出当时
8、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 预设:可见当时的法制不健全,权贵们可以无视律法,甚至可以草菅人命,并且不受法律制裁。刘秀起初也不以为然,直到董宣冒死陈言,才变更了看法, 要“圣德中兴”。 3、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的家奴,你对此有何看法? 预设:董宣此举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贵族阶级拥有特权,他们犯了法,可以不受法律制裁,假如依照法律程序,湖阳公主肯定会百般阻挠,包庇自己的家奴,对董宣的执法造成困难。为了避开这种状况,在证据确凿的状况下,董宣未经审判杀了公主的家奴,伸张正义,这是可以理解的。 4、董宣未经审判就“格杀”了湖阳公主的家奴,请说说在当今社会,能否这样? 预设:当今社
9、会的“法”与“执法”与古代的不同。古代执法审判、执行多由县令施行。当今法律分公安、检察、法院三个部门,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公安局是侦查机关,检察院是公诉、监督机关,法院是审判机关。刑事案件首先要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是纪检机关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提交检察院,检察院依据证据、情节和后果确定是否公诉,若提起公诉,就由法院进行审判。 三、拓展延长: 生活在法制社会且应有正义感的同学们,假如现在遇到不法之事,请说说你们该做些什么?将来的你假如成了一位执法者,又该怎么做? 预设:现在若遇到,应向相关部门举报,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增加法律意识,不要意气用事,做知法遵守法律的好学生?
10、 将来若是执法者,应不畏权,不徇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牢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人民的好公仆? 四、课堂小结: 积累学问增加技能主动探究学会观赏学法遵守法律理智做人 五、作业布置: 1、课文第一段是从( )面来写董宣的,通过对他的( )描写,并且运用()和( )的手法,写出了他的() 的性格;其次段从()面写出他的( )品行。 2、请写一个小片断,运用侧面描写来介绍一个人,要能够精确体现这个人的特征。 篇三:人教版第11课彩虹优秀教案(含反思) 11 彩 虹 教案 设计说明 本篇课文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教学中,老师应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
11、感悟,合作沟通,创建性地学习。紧紧围绕学习生字、积累语言绽开语文学习活动。充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同时激励学生尝试仿写,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欢乐。 课前打算 1老师打算:(1)课文相关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协助课件。 2学生打算: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激趣。 课件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细致数一数,七种颜色真美丽。”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 2揭题:今日,我们相识的新挚友就是彩虹。(板书:彩虹) 3(课件出示美丽的彩虹)导学:大家想和彩虹交挚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
12、“虹”字。 (1)指生领读。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虹”字。 预设: 加一加:虫工虹 换一换:江氵虫虹 5导入:多么美丽的彩虹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共享彩虹的故事。 设计意图:好玩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彩虹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打算。 二、读文识字 1朗读全文。 (1)导学: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提什么要求? (2)学生沟通,老师相机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方法: 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精确。 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要多读几遍。 2学生按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老师巡察指导。 3小组沟通识字状况:你们和
13、生字宝宝交上挚友了吗?和小组同学沟通沟通。 4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1)这些生字宝宝你们相识吗?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指名读,开火车读,老师相机指导正音:“照”是翘舌音;“座、洒”是平舌音;“座、浇、千”是三拼音节。) (2)你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样子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如:广坐座,合手拿,扌 是提,扌兆挑,酒一洒。相机指导相识新偏旁“衤”。) 5巩固识字:老师选一名学生读生字,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诞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 6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1)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课文里,看你们能不能相识它们,请大家合作,相互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小组读课文,相机指导“兴”是多音字,在本课读xn。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老师对生字的教学特别扎实,在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等方面花了许多时间,并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课文的方式巩固识记,从而让学生坚固地驾驭本课生字。 三、感知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思索“我”想怎么做,希望谁兴奋呢? 2学生自由沟通。 预设: 生1:“我”想用浇花的水壶在彩虹上下雨,爸爸就不用再挑水浇田。“我”希望爸爸兴奋。 生2:“我”想拿梳头用的镜子走到桥上,多一个月亮照着妈妈梳头。“我”希望妈妈兴奋。 生3:“我”想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上荡来荡去,花裙子变成彩云飘来飘去。“我”希望哥哥兴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