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学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2人口迁移学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人口迁移学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人口迁移学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含答案)中学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其次册1.2 人口迁移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3.相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学习要点 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学习过程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_或_的人口移动。2.根据是否_,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3.人口机械增长 (1)概念:_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改变; (2)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_时,
2、该区域为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_时,该区域为_区。(3)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改变是由_和_共同确定的。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缘由:_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迫使人们_;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促使人们_。2. 影响因素 推力 拉力 自然 人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 3.国内人口迁移 (1) 时期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工业化以前 工业化以后 (2)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1949年之后) 改革
3、开放以前 国家实施安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_、_地进行。20世纪50年头,为了开发边疆,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改革开放以后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同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达标检测 1.为什么近年来叙利亚居民大量外迁() A.气候 B.资源 C.政策 D.斗争 2.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缘由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3.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1)若此图表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头以前人口迁移的主流,
4、则乙地可能表示() A.经济发达的城市 B.西北内陆地区 C.人口稀有的农村 D.风景美丽的山区 (2)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 4.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理解现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务。据此回答下题。 (1)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5、 (2)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困难,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A.甘肃省 B.河南省 C.江苏省 D.四川省 5.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淌人口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淌人口超过1.2亿。读左图和右图并回答下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峻 D.影响我国近年来
6、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6.夏里乡、拥巴乡、瓦巴乡是西藏昌都八宿县西此部最偏远的三个乡镇,地势险要、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难频繁,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峻短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极为严峻,是八宿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借助国家易地搬迁的好政策,八宿县针对“夏里三乡”组织实施整乡搬迁工作,搬迁的村民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2019年7月底整乡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据此完成下题。 (1)“夏里三乡”整乡搬迁最干脆的影响是( ) A.实现了地区脱贫致富 B.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 C.变更了当地传统文化 D.促进了地区城镇化进程 (2)“夏里三乡”整乡
7、搬迁的村民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 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风俗习惯的相像性 保持原有生产方式 A. B. C. D. 7.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不同功能区人口流淌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流淌对渝东南生态爱护区产生的最主要影响可能是( ) A.人口密度增加 B.经济收入削减 C.人地冲突减缓 D.就业机会削减 (2)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淌的主要特点是( ) A.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B.外出求学人员增加 C.流入人口占据主导 D.人口主要流向邻省 (3)重庆市人口流淌会促使( ) A.
8、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城乡差距不断加大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8.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激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幻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2)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变更农村人口的( ) A.受教化
9、水平 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 (3)“城归族”的出现在肯定程度上( )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9.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从而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反向春运”形成的缘由主要有( ) 社会经济发展,观念变更 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 B. C. D. (2)“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人口 迁移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