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计划.docx
《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计划.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2021-7-1 教学安排及教学进度表 一、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求知欲和参加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加,学生的视察与描述实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视察、记录、试验、沟通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实力也得到培育。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照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实力仍旧比较弱,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仍旧特别重要。老师还要注意视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意供应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限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
2、力较差,遇事很简单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长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爱好亲密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新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须要通过不断巡察来关注学生的视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爱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视察、体验等活动。二、教材分析 1整体状况 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由“光”“地球表面的改变”“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光”单元,以探讨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相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相识光源,探讨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探讨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亮、半透亮和不透亮物体时间的传播路途所发生的改变,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
3、象的相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地球表面的改变”单元,以探讨地球表面形态一一地形地貌的改变为主要内容。影响地表形态改变的因素有许多,根据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缘由。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视察、假设、模拟试验、形成说明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改变,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计量时间”单元,探讨的主题是与我们
4、人类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计时问题。本单元根据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视察试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探讨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验古人运用事物改变的规律探究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健康生活”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爱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相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通过视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协作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爱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长到心理健康。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
5、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最终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安排。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坚固树立爱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本册内容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改变。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探讨,最终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改变的,事物的改变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光”: 从老师的角度而言,本单元首先要弄清晰的问题应当是“
6、光是什么”。历史上,对光的探讨曾经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变更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相识,打通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通道。今日我们对“光”的相识,看似是对学问本体的认知,实则是对光,抑或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根据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凡是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有关的均是波动性的表现,凡是与光的碰撞、散射、叠加等有关的都是粒子性的表现。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爱因斯坦公式得到说明:Ehv,p=h/2。这里能量E和动量p都是表征光的粒子性
7、的量,而频率v和波长人都是表征光的波动性的量,波动性和粒子性通过普朗克常数h联系起来了,这也可以说明“光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一概念的出处。如此,我们对光的本质的相识可以帮助老师精确把握“光”单元教学的概念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老师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相识光。教学中应当遵循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完成关于光的课程内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6.2.1.1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6.2.1.2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6.2.2.1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6.2.2
8、.2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6.2.3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18.2.2将自己简洁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在课程标准中,这三方面的课程内容要求,都是光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对这些现象的说明,由此形成对光的一些基本认知。本单元希望帮助学生形成以下认知。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物质的影响前能始终保持原方向传播。2.光能够被汲取;能被变更传播方向,产生反射或折射现象。3.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也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4.有些物体折射或反射
9、出的光波进人人的眼睛后,可以被“看到”,就犹如某些声波进入人的耳朵后可以被“听到”一样。沿着上述概念发展线索,教科书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了如下支配。第1课“有关光的思索”,主要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通过思索和说明“在黑暗中你能否看到红苹果”的问题,了解学生对于光有哪些相识,以及能做出哪些推想和说明。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主要探讨光在空气中是如何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小孔的试验可以帮助学生视察到光的行进路途,初步理解并建立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进一步深人探讨。当光遇到遮挡物时,会因遮挡物的不同,出现通过、部分通过、不能通过三种状况。对本课全部试
10、验现象的说明,最终都将成为“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更吗”,主要探讨当光从空气进人水中时,传播路径发生了怎样的变更。对于光而言,空气和水是不同的传播介质,因此光的传播方向(传播路径)也会随之发生变更,其结果是产生了折射现象。第5课“相识棱镜”,主要建立光与颜色的关系。我们看到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棱镜试验可帮助学生视察到因光的折射而产生的彩虹颜色,初步将光和颜色建立联系。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主要探讨光的反射现象。通过视察光的镜面反射现象,了解什么是光的反射;通过光的反射试验,对反射光的路径做出预设,初步建
11、立人射光与反射光的关系;对光的传播特点做进一步探讨,即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特点,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潜望镜的制作,须要综合运用和理解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首先须要视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其次须要设计、制作简易的潜望镜,最终通过展示、实践、评价、沟通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学问和技能。其次单元“地球表面的改变”: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地球表面的地形困难多样、不断改变。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指向“改变”一词,即地形地貌的改变。是什么缘由引起地球表面形态的改变呢?
12、教科书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视察、假设、模拟试验、形成说明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地球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认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课程内容。14.2.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14.2.3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淌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14.5.1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 14.5.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缘由。14.5.3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15.3.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影
13、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15.3.2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15.3.3举例说出人类爱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为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本单元在设计上顺应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采纳了总一分一总的模式。在单元的起始课,引导学生对主要地形的成因进行假设,埋下探究的伏笔,引发探究的爱好在后续各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亲历相应的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完善或修正已有认知,逐步形成对地形改变成因的科学说明,在单元最终一课,带领学生回顾、反思学习过程,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改变缘由的新认知。本单元共支配了7节课,第1课“地球的表面”,作为单元起始课,除担负明确
14、学习主题的任务外,主要是为学生供应一个亮明“影响地形改变因素”这一观点的机会,为学生后续学习供应反思、建构相关科学概念的基础。本课的设计线索:对地球全貌的视察一陆地内部主要地形的视察每一个典型地形地貌的视察。初步让学生建立一个地球尺度的概念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这些地形只是地球整风光貌的冰山一角,是地形变迁到现今的详细呈现。对地球全貌的视察,能够使学生在建立与以往学习内容关联的同时,为今后更深人学习相关学问埋下一颗探究的种子。第2课“地球的结构”,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一是第1课学习内容的持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相识延长到对地球的内部构造的
15、学习,包括地球的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等,丰富和完善对地球的整体认知;二是为第3、第4课学习地震.永山喷发形成缘由奠定学问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本课最终支配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旨在增加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爱好与培育实践实力。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和第4课“大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地震和大山喷发是引发地表改变的内在因素,相对于风、水等很缓慢的外力作用,是一种刚烈改变。两课在整体支配上较为相像,均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亲自视察,感受地震和大山喷发时的现象,了解其形成缘由。教科书中分别供应了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资料,通过阅读与研讨,让学生了解地震和大山
16、喷发时的真实情景以及给地表带来的变更。两课的学习是针对第1课呈现的弯曲岩层和长白山天池两幅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其形成的缘由,形成科学说明。第5课“风的作用”和第6课“水的作用”,主要探讨的是引发地表改变的外在因素, 第5课,探讨风的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本课主要通过风卷起沙子利蹭岩石的模拟试验以及对沙漠、戈壁、蘼菇岩和雅丹地貌等的视察活动,引导学生相识到风的作用是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更的。通过与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影响力的比较,知道风对地形地貌的变更是极为缓慢的过程。本课学习是对第1课呈现的教煌雅丹地粮形成缘由揣测的回应,学生由此相识到风的作用是巨大的。第6课,带领学生相识水对地表变更所
17、起的作用。本课关于水的作用主要指地表流水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降雨,二是河流。降雨对地表的侵蚀现象是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感知的,而河流对地表的影响与重塑作用是通过视察图片和阅读资料使学生了解的。本课学习是对第1课中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人海口的沙洲形成缘由揣测的回应,学生通过模拟试验和阅读资料等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对两种典型地形地貌形成缘由的科学说明。第7课“总结我们的相识”,是作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学生相识的提升来设计的。主要支配两个内容:一是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针财第1课填写的班级记录表中的“情测主要形成缘由”进行反思,比较学习前后相识的不同,感受自己在“地球表面的
18、改变”单元的学习中获得的成长;二是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作为大自然的主要成员,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地表的改变。本课通过模拟试验引导学生相识到植被覆盖可以削减外力对土地的侵蚀,由此可以增加学生爱惜树木、爱护土地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自具有“时间”概念比来,人们便不断地寻求着精确计量时间的方法。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日常生活阅历的积累,发觉太阳等天体在天空有规律地变更着位置,并且星现出周期性的运动。依据太阳东升西落固有的周期性,人们制定了历法并用此描述时间,这是我们能够追溯到的较早的划分时间的方法。“天”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那么,一天内的时间进程又如何把握呢?古人独创了日
19、晷,还探讨制作出了沙漏,水钟等计量时间的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精确计量时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7世纪以后,钟表工艺迅猛发展,在时间计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依据伽利略发觉的单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摆钟,使时钟的误差从每天15分钟削减到5分钟。后来惠更斯又首次造出了第一个依靠发条驱动的机械表,并由此推动了18世纪高精度航海钟的独创,从而解决了困扰人类近两个世纪的经度测定问题,大大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机械钟的出现还促进了当时整个机械工业的发展,使以钟表、罗盘、检炮、印刷术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成为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之一。回顾整个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
20、到,计时工具的发展史是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同步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大致了解人类计时工具发展的几个比较典型的阶段:燃香钟-水钟一摆钟。学生要学会视察、探讨这些不同计时工具的差异性,以及保障计时精确的科学原理。在此基础上模拟设计和制作水钟、钟摆等计时工具。犹如古人一样,学生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会发觉一些计时方法的局限和不足,于是便会产生改进计时工具的内在需求。由于燃香钟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计时方法干脆进阶到水钟。水钟可以说是时钟发展史上比较典型的机械计时工具了,但是其精确性和便利性都有待提高,于是又进阶到摆钟。另外,在探讨同一种计时工具时,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也是在不断向前推动的,例如探
21、讨水钟,一起先发觉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多的水,时间是相等的;继而又发觉当水位改变后,水流速度并不是相等的,最终相识到只有保持水位不变时,水流速度才是相等的。再比如,对于单摆的探讨,学生一起先会发觉同一个单摆在摇摆起来的时候具有等时性(相同时间内摇摆次数相同),但是不同单摆的摇摆速度却不同。进一步探讨发觉,摆绳长度会影响单摆在统计各组自制摆的摇摆次数时,学生发觉,不同摆的摇摆建度不同,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摆的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第5课“摆的快慢“,承接上一课,学生探讨并预料哪些因素影响摆的摇摆速度,并通过两组对比试验分别探讨摆锤质量、摆绳长度与摇摆速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相识到,
22、摆速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速越快,反之,摆速越慢。第6课“制作钟模“。在前两课的探讨基础上,学生将设计制作一个1分钟摆60次的单摆。这是一项需不断调试,改进以达成预期目标的简易工程。同样,须要经过设计(尤其是制订如何依据试验结果更有效、更快捷地改进设计方案的策略)、制作、测试,研讨等环节。学生将简洁评估完成这个产品的可行性,预料运用效果,并将自己简洁的创意转化为实物。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接着探讨,设计一个1分钟摇摆30次或120次的摆,让学生简洁体会摆的次数跟摆绳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换索出规律,为了让摆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或1/2),绳
23、子的长度须要增长到约4倍(或缩短到约1/4)。这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谁,以及利用数学理解物理现象的意识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学生将回顾本单元探究过的几种计时工具,调查比较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化,归销并初步发觉自然界一些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本课引导学生关注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举例说明情确计时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以及计时不情确可能导致的严峻后果。最终,期望学生将所学用于现实,在实际生活中关往计时,珍惜时间,精确用时。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健康是人生存之本,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身体的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主要器官无疾病,各系统、
24、器官、组织、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理功他,协调作用完善;二是对疾病的反抗实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改变、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上面所说的身体健康指向我们常说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的心态。心理健康的志向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备、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看法主动、行为恰当等。社会适应指人与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人对社会的适应等多方面的内容。传统健康理念只关注身体(机体)是否有疾病,现代健康理念对于健康的关注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其中社会适应取决于身体和心理的素养状况,心理健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新教 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表格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