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优质课教案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挚友间的真挚情意;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敬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讲解并描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闻故事,告知我们美妙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感。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学问,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宠爱和对传统文化的骄傲。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形式短小,叙事简洁,余味悠长。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仅用83个字讲解并描述了高
2、山流水的故事,呈现了伯牙和子期志趣相投的真挚友情,融入“知音”这一文化意象,音乐之美不绝于耳。书戴嵩画牛是苏轼的一篇“题跋”作品。故事好玩好玩,在结尾说明白一个道理,值得去细细品尝。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体会艺术之美”,阅读策略的目标是“借助语言文字绽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想象”是一种思维实力,也是高阶的思维创建力。而两篇文言文言简意赅,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伯牙鼓琴须要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绽开想象,将声音转换成文字,书戴宋画牛须要学生补充细微环节,发挥想象讲故事。两篇文言文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实力,从而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
3、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终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终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教学打算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打算资料: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哉、巍、弦”3个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终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音乐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1)播放高
4、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老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2.理解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 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视频导入,在美丽的古琴乐曲中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引人入境,舒缓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抓住课题的易错字与难理解的词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念。板块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5、。 l 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l 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多读两遍。l 同桌相互听读,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提示:“少选”的“少”读sho,不要读成sho;“汤汤乎”中的“汤”读shn,不要读成tn;“以为”的“为”读wi;“复为”的“为”读wi。(2)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指
6、名赛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中的“乎”。(4)全班齐读课文。文言文简洁凝练。读好语气词和停顿,不仅能体验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意的初步感悟。板块三借助注释,知晓文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探讨。2.沟通句子的意思。 l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l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1)老师引导: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沟通。 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 l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7、山。 l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理解词语:请结合图片,说说“巍巍乎”“汤汤乎”的意思。 预设:“巍巍乎”,(山峰)雄伟高耸入云。“汤汤乎”,(流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4)引导:谁能结合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指名说) 预设:弹得好呀,就像那雄伟高山。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表演体会“破琴绝弦”的意思。指名学生说说“破”“绝”的意思。预设:破,摔碎。绝,扯断。“破琴绝弦”意思是伯牙摔琴断弦。(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
8、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预设: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预设: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雄伟的高山。”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图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而读懂文言文的大意。板块四品读“鼓琴”,体验“知音” 1.朗读课文,圈画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用“_”画出描写伯牙鼓琴的语句,用“”画出锺子期听琴的句子。 2
9、.汇报沟通。(1)指名朗读,相机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引导: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老师:伯牙鼓琴,锺子期痴迷地听着。伯牙想着高山弹琴,锺子期不由自主赞美道 学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老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忘我地听着。伯牙想着流水弹琴,锺子期不由自主赞美道 学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3.想象拓展。 (1)引导:伯牙的琴声不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漂亮动人的场景? 杨柳依依炊烟袅袅清风缓缓白雪皑皑
10、明月皎皎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2)引导: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仿照句式,想象写话,体验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 l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l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l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缓缓乎若清风。” (3)小结:我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可以像锺子期一样,感受伯牙心中所念,感受乐曲的改变。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俩?(板书:知音) 4.老师引读课文,体验知音心心相印。 老师: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学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老师:伯牙
1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学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老师: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锺子期真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想象。本教学板块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读出音韵美,读出画面美,读出情感美,在诵读中感悟知音那份真挚的友情,在想象中体验知音那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质朴纯真。板块五研读“破琴”,读懂“知音” 链接“资料袋”,体验伯牙痛失知音之“哀思”。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 2.追问: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 3.引导: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
12、和同学沟通你的感受。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闻,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闻,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方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闻,如: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 (1)同桌相互沟通自己的感受。 (2)指名沟通。4.点拨:“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知音已逝,再没人听得懂伯牙的琴声了。请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二则 人教部编版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22 文言文 优质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