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docx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库国开(中心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十年期末考试名词说明题库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1183; 资料整理于2020年3月30日,涵盖了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心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当最大限度地满意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爱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殊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当对具有正值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爱护。12.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整
2、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安排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探讨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13.学问化:是指学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汲取、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养,变更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学问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学问化的重要载体。14.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利
3、益集团: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化水平、利益安排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利益集团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合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养、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1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干脆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围着社会问题绽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
4、,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13.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干脆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14.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赐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估计。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气,它是一种特别的社会团体,是以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利益为核心,以拥有或参加国家政权为目的组织起来的统一思想与行动的政治组织。在现代社会,执政党履行着“利益聚合”的功能。
5、12.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整和制约的社会成员。公共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目标群体的行为和目标群体之间的关系来调整社会利益和安排社会价值,因此目标群体作为政策对象,关系着政策的最终实现和完成,故而探讨政策过程中的政策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13.头脑风晕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肯定数目 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探讨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14.追踪决策:不是对原有政策方案的修修补补,而是要进行根本性的修正与变革,因此,从本质上讲,追踪央策是针对原有政策问题的重新决策。它同样要严格地根据科
6、学央策的程序和方法进行。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社会问题:是指肯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镜框,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怜悯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12.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13.多数规则:所谓多数规则(majority tule),就是实行少数听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14.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
7、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利益落实:其实就是政策的执行程度,也就是安排后的利益的实现程度了。好的政策不能落实的例子许多,这也是后来人们对政策执行这一环节的重要性相识加深的根本缘由。12.困难动态性: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改变、发展,不断变更社会间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13.补贴: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赐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
8、政转移。转移的目的是资助一项预期的活动,从而影响社会行为主体对不同备选方案成本与收益的估计。14.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11.利益选择:政府对利益的安排,不是随意的、无的放矢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安排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样的社会群体作为安排对象,满意他们的利益须要。12.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其信息量大、覆盖率高、影响面广、冲击
9、力强,对政策制定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在西方有人将其称作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13.困难动态性: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改变、发展,不断变更社会间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14.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探讨相关的政策间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社会问题:是指肯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境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境况存在显著差距
10、,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怜悯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形。12.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构成及运行的组织制度,即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实行何种形式组织政权,以使政权得以运作的规则体系,它具有权威性、阶级性、党派性的特征。13.全体一样规则:又称“一票推翻制”,即全部拥有投票权的干脆决策者都对某项政策方案投赞成票,或者在至少没有任何一票反对的状况下,政策方案才能转化为正式的公共政策。14.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201
1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1.思想库:思想库或脑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探讨组织,是政策主体特别重要的构成因素。12.困难动态性: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维度的因素相互渗透、相互缠绕纠结而成;这些不同维度的问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不同维度的问题又不断改变、发展,不断变更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方式与方向。13.志愿失灵:大部分现实问题严峻限制、制约了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志愿者组织对很多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不适用的。在实践中,最大的志愿组织可能蜕变为官僚组织而与政府组织趋同,这将使其效率和效力大打折扣,即出现志愿失灵。14.公共政策终止: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
12、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是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利益集团: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程度、经济文化水平、利益安排状况等会影响利益集团的发展状况、活动方式和作用大小。利益集团的财力资源、社会地位、组成方式、团体规模、凝合程度、领导技巧、成员素养、竞争性组织是否存在等因素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行为。1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干脆客体是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围围
13、着社会问题绽开的,只有首先界定好社会问题,才有可能制定良好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公共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的,社会成员或目标群体则构成了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13.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干脆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14.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该方法是指基于肯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探讨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11.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
14、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限制的机构。12.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确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状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实力。13.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终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依据自己重点驾驭的状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14.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料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探讨人员首先独创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将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料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
15、门和工商业部门所采纳,并扩展到教化、科技、运输、开发探讨、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11.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12.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须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须要的快速精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实力。13.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14.公共责任:是指社会成员对参加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
16、自觉性,也是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担当责任的程度。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安排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17.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建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建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方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肯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探讨,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推断。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16.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安排和落实的过程中
17、所制定的行为准则。17.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气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志向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觉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相识和探讨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探讨方法。17.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安排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概论 国开 中央电大 本科 公共政策 概论 十年 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题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