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点击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道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尊重,点击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道德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尊重,点击道德教育的切入点:道德教育德育怎样才能具有实效性?这是长期以来始终困扰教化工作者的一个问题。现代德育的基础是什么?道德教化在教化中处于什么位置?怎样把握道德教化的切入点?当人们多方寻求答案时,一项以敬重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教化探讨课题引起关注。这一课题不仅探究了德育的方式、方法问题,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化思想与观念。它把目光投向-敬重。在德育工作实效性面临挑战时,努力寻求德育的基础,找寻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结合点。使道德教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8年前,一支由北京市东城区原教化局局长侯守峰挂帅的科研队伍开拓了一块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里,他们播下“敬重”的种子。经过辛勤培育,如今
2、,这株幼苗已是枝繁叶茂。为什么要把基础道德教化的切入点圈定在“敬重”上?1994年,侯守峰一行在瑞典访问。一天他们在路上问路,得到一位瑞典人的热心指引。待那人走后,一位始终等在旁边的路人告知他们:“我听到他告知你们的路错了,但为了敬重他的好意,我等他走了才告知你们正确的路”。那一晚老侯失眠了,敬重,击中了他。他在想: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育成这样?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不敬重别人和得不到别人敬重的现象?敬重,能不能成为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结合点?这一年,区教科研中心的闫玉双老师正在搞一个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她发觉大多数德育活动不能以学生为主体,缺乏打动人心的力气。她收集、阅读了大量国内
3、外资料,她在思索:德育的出路在哪里?当代道德的核心是什么?她感悟到了敬重,她在思索敬重在德育中的位置。上下不约而同。他们起先找寻一个道德的基本点,而这个“基础道德点”应既能体现传统美德,又能体现时代精神;既是当前和将来社会生活必需具备的,而又是现在普遍缺乏的一种道德。于是,这个切入点便圈定在敬重上。敬重是人类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基本伦理理念或“最至少的道德共识”。这种基本的伦理理念或“最至少的道德共识”是传统美德的最基本的部分。然而,在传统的相识中,敬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是受爱护、受教化之列,而往往不是在受敬重的范围内。以往孩子要求得到承认和敬重的呼声很弱。现代
4、社会发展到今日,道德的关系体现了同等。没有敬重,就没有同等,孩子尽管依附于师长,但也有被人敬重的须要。一旦须要得以满意,就会有力气,就会前进,就能发展。从教化学讲,敬重也是教化的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要发展。因此,敬重人格,敬重个人的发展应当是教化的基础,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道德基础。“敬重”教化从一提出,就以独特的魅力紧紧地抓住了人心。荣双敏、葛执华老师先后被吸引参与课题探讨,他们虽已退休,但仍对“敬重”教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课题探讨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近千人,参加学校达100多所,探讨规模已扩大到19个省市。中国科协教化专家委员会探讨员刘保明说得好:“敬重”和“教化”这两个词
5、人们并不生疏,把这四个字组合起来,其新意便油然而生。“敬重”,指敬重人的尊严,敬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敬重人的价值,敬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敬重”教化就是营造民主、同等、和谐、相互促进的相宜学生发展的教化环境,培育学生“敬重”的意识和实力。课题组将“敬重”教化所涵盖的内容归纳为5个方面:敬重自己、敬重他人、敬重社会、敬重自然、敬重学问。1.“敬重自己”强调“独立”。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宏大的杠杆。人虽然有年龄、性别、体貌的差别,但人有一个相同点,就是都希望获得敬重。人首先要敬重自己,才能敬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敬重。敬重教化探讨
6、事实上是一项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工程。敬重教化所包括五个“敬重”不是割裂的,而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对生命质量的相识和追求只能是建立在对自己醒悟相识和高度自觉的基础上,所以,这项课题把“敬重自己”作为“敬重”教化的起点。其教化内容包括:相识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敬重自己”教化活动中,试验学校普遍开展的一次活动是“我是怎样来到人间的”。教化实践活动为两代人的沟通创设了同等对话的环境,学生、家长和老师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体验生命。“接纳自己”。由于受遗传和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接纳自己,首先要承认并敬重现实,接受现实中的我,还要善待自己。“维护
7、自己”。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敬重,每个人都有权利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人格是自己的脊梁,尊严能使人高尚起来,人格尊严是人的其次次生命。“发展自己”。发展要靠自己。课题组将培育独立的精神和实力贯穿于“敬重自己”的整个教化过程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培育学生自办法识是我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解决详细问题上,又习惯于根据老师自己的习惯思维定势确定或评价自己和学生的所作所为。比方说,人们习惯讲榜样的力气是无穷的,但是,每个学生面对的问题不同,怎么可以要求全部的人都向一个人学习,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一盏灯,自己点亮自己。于是,他们开展了“我的选择”的教化活动,引导
8、学生面对发生在身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进行仔细思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的选择”一下子拉近了教化和学生自身的关系。这种开放的教化为学生留出了自主发展的空间。2.“敬重他人”强调“同等”。敬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同等,在彰显特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敬重,事实上是“开放的我”、“独立的我”的延长。“敬重他人”的教化内容是:同等待人、诚恳守信、擅长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3.“敬重社会”强调“规则”。人的权利和义务最至少的体现就是树立规则意识。社会是人和人发生关系的场所,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须要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敬重社会的底线,因为这是法制社会的基准。权利
9、和责随意识是敬重社会的根本内容,没有不担当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在课题探讨中力求将二者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有机地、充分地统一起来,在增加其权利意识的同时,又强调要遵守社会群体所认同的道德规范。“敬重社会”的教化内容是:遵守规则、维护权利、担当责任。4.“敬重自然”强调“和谐”。拓展道德教化的内容,把生态道德教化放到重要位置。课题探讨将爱护、爱惜环境和学生自身文明修养结合起来,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教化学生以一个“开阔的人”的胸襟来关注、爱护和爱惜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5.“敬重学问”强调“探究”。创建并不是无中生有,创新实力的形成不仅须要有学问做支撑,
10、还须要求实求真的科学看法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探讨和实践中,侧重于培育学生的探求精神,呵护学生每一点带有想像力的火种,激励学生独立思索,引导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以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创设环境,搭设平台;启发学生内动力,提升个体须要层次;不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看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情感”为先,强调体验。道德教化不是对学生的消极约束,而是人的自主实现,是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假如道德教化只是要求学生“遵守”,关切学生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意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不能调动起学生饱满的参加热忱。在道德教化中,只有调动学生饱满的参加状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只有
11、将相识水平的提高、情感看法的培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加教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大而空的道理老师会说,学生也会说,但是他们更缺乏的是真情实感的体验。这项课题特殊重视以情感作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体验”中思索,使学生在情感参加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地实现人格提升。试验学校普遍进行的“酷爱生命”教化,就是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入手,进而引导他们发觉、相识自己的价值。同学们采访自己的家长,话题是“我是怎样来到人间的”。家长们向孩子们讲解并描述了孕育他们时的喜悦、分娩时的苦痛、抚育婴幼儿的艰辛家长们声泪俱下的回忆打动了全部的孩子。孩子们流着泪说:“我们的
12、生命是在母亲的阵痛中诞生的,我们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而且也属于那些关切、爱惜我们的人。”生命,这个原本对同学们来说朦朦胧胧的字眼在酷爱生命教化中变得详细而神圣。酷爱生命教化将学生、老师、家长的感情完全溶为一体,启迪同学们对生命这个古今哲学家都在不断探究并回答的庄重命题进行思索。创设环境,促进发展。老师要依据学生的不同须要,不断营造一种相宜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氛围,老师的任务就是搭设平台,使学生能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呈现。现实中,单方面的说教、灌输已越来越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不行能接受老师传授的全部,而老师本人的相识和学问面也不行能全部满意学生,有的甚至会限制学生。教化不是按固定的模子生产人的浩大机器,
13、而应是更有利于人的潜能开发,使人更合理地健康地发展。163中历史老师马艳发觉有个上课从不作笔记的学生,在一次课上却用心致志地在本上画了些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原来,这节课讲的是“美国独立斗争”,由于当时士兵的衣着过于困难,这个学生觉得穿起来像是龙虾,所以就用画“龙虾兵”来作笔记。马老师没指责他违反纪律,反而认为正因为他仔细听讲才产生了新奇心,新奇心又促进了求知欲,这不正是老师求之不得的吗?于是允许了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这在过去几乎是不行能的。自此以后,这个学生的学习爱好日见深厚。期末历史开卷考试,他却要求闭卷。马老师满意了他的要求,结果他考了第一。追求教化的本真,不断提升师生个体的须要层次。在
14、敬重教化过程中,不以功利为诱惑,从不用“评先进”、“加分”的方法诱导学生,始终追求教化的本真。因为,假如让学生把做好事当作换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不管教化者主观意图怎样,在客观上实质等于是激励学生追求功利。“敬重”教化探讨的是人,因此非常重视不断提升个体的须要层次。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有去做。其根本点是“做是为自己”,还是“做给人看”;是“有利于事情做得更好”,还是“为了表现”。五中有个同学上试验课时捡了一个装有600元现金和4条金项链的钱包,她当即交给了正给他们班上课的试验老师。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对这个学生拾金不昧大加表扬,而是着重赞扬她“把这看作是一件很正常
15、的事。”并告知同学们,捡钱的事未必每天有,可关切助人的事却每天都能遇到。注意教化的过程而不去追求轰动效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做好事的欢乐,而不是把它当作换取利益的手段,这正是敬重教化所追求的道德境界。不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把立足点放在激励而不是鉴别上。胜利的标准是什么?第一名?我们12下一页 不是经常听到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孩子,你怎么不给妈得个第一名!其实,有人可能一辈子都得不了第一名。所谓胜利,并非是终结性的,或达到某一固定目标,而是形成性的,进步就是胜利。“敬重”教化在德育评价过程中把立足点放在激励而不是鉴别上。以激励反馈为主,淡化鉴别、选拔过程。课题试验更加看重每一个人都能在原
16、有的基础上进步。这就须要启发学生的内动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眼中找自己。试验班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不和别人较劲,和自己较劲。一个人,有了自我发展的内动力,他是华蜜的,生命是有质量的。“敬重”教化使教化者首先要面对的是转变自己的教化观念:学生是主体,老师的责任在于服务。让学生懂得敬重,老师首先要学会敬重。敬重学生在道理上老师都会认同,可在教化实践中真正做到却很难。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思维方式,都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绳索束缚着他们。大多数老师是爱学生的,可是爱并不等于敬重。“敬重”教化的实践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师生互动效应。他们重新相识学生,同时也重新相识自我。老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17、“不从窥视孔中看人”、“不用差生一词”、“先向学生问好”等做法,正是老师们敬重学生的体现。而这点点滴滴折射出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教化理念:学生是主体,老师的责任在于服务。“敬重”教化带来的另一个不行忽视的效应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过去,老师不能正确看待家长,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总认为家长不负责任,不与老师协作。有的甚至把家长请到学校,连同家长一起训斥。在实施“敬重”教化中,老师们相识到家长也是被敬重的对象,不再一味地埋怨家长,而是和他们共同探讨教化子女的方法。老师和家长形成的强大合力,最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探讨所副所长李德顺:课题触及了当今时代的脉搏,抓住了当今时代的一
18、个敏感点:要重新唤醒一度沉睡的敬重精神。民族精神落实到人的身上,应当从相识敬重、懂得敬重起先,它是我们解决很多详细现实问题的一个关节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有凹凸之分的,但最基础的道德品质是敬重自己和敬重别人。每个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每个角色的权力和责任都被理解和敬重,这是一种很高的文明。敬重不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高校教授许启贤:敬重是最至少的道德共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最重要的首先是敬重,没有敬重就没有道德,就谈不上交往。它是全球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道德共识,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只要我们做到敬重自己、敬重他人、敬重社会
19、、敬重自然、敬重学问,我们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敬重”教化这个课题特别好,是道德教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一次有创新的突破。北京师范高校教科所探讨员李意如:“敬重”教化探讨可谓“一个课题搞活了一个区的德育”。这项课题探讨目的实在,选了一个特别好的切入点,引入了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教化理念,同时也给了校长、老师和家长很大的创建、探讨的空间,启迪了他们教化的才智。中心教科所德育探讨中心教授胡筠若:课题很有特色。一是抓做人基础,在道德教化探讨领域中是比较突出的。过去的探讨往往比较笼统,真正在探讨上落实到个人的基础道德少有人做,是很重要的。二是抓养成教化。养成教化很不简单,在这方面缺少探讨、缺少实践,这个课题特色突出,很有实际意义。东城区探讨的价值不在于最终拿出来的成果的肯定水平,而在于这种思路是好的。假如说,人世间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敬重。-北京74中老师阴玮薇被人敬重是一种权利,敬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北京165中老师曲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同等12下一页
限制150内